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 风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 风筝(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28 21: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第14课《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等相关信息和制作的基本原理,体验扎、糊、绘、放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对称或其他方法设计风筝图样,并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使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风筝的造型、色彩等相关信息和制作的基本原理,体验扎、糊、绘、放的过程。
教训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能用对称或其他方法设计风筝图样。
教学流程:
1.风筝艺人话风筝。
2.学生谈自己与风筝的经历。
1.建立活动小组,以讨论组的形式展开活动,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相关风筝图例分到小组观察欣赏,小组讨论及汇报主题
(1)风筝色彩的特点;
风筝色彩的特点。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
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2)传统风筝常用的图案及其特点意义;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风筝的种类:
(抓住风筝对称的特点,了解风筝有软翅、硬翅、串式、立式和异形等分类
(3)风筝的制作步骤。(简要四步 )
传统风筝工艺讲究的是“扎、糊、绘、放”四艺,风筝魏既要像工艺品一样精致美观,又要能够一飞冲天,它的背后也正是这四项绝活。
3.小结。
1.认识风筝结构及其材料。
(1)骨架:横竖两根,横条尺寸一般为 450 毫米、坚条长为 620毫米左右为宜
2)风筝面:由于这种风筝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巴,尾部尺寸宽 40毫米长 1500~ 3000 毫米,与蒙面材料相同。
2.方法示范。
(1)用细棍子搭建一个风筝的轮廓。注意接口处用线绑牢。风筝骨架应左右对称,大小适合风筝面。骨架捆绑结实,棉线绕圈打结。
(2)为风筝贴封面。风筝与骨架黏合紧密。把胶水涂在竹架子青的那一面.然后把薄薄的宣纸画,轻轻地粘在竹架子的正中央。
(3))为了风筝的外形更加美观漂亮,再给风筝添上花边和尾巴。花边是用剪刀剪成波浪形的,尾巴是用宣纸剪的长方形线条粘上去的。
1.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两两搭配合作,分配工作,做好材料分发工作。(竹笈、风筝面、耀糊、绑线、颜料、毛笔、洗笔桶等)
2.活动要求:制作风筝并放飞。注意: 扎稳骨架,糊纸平整,图案装饰性强
3.巡视指导,引导小组互帮,边协助边制作。
1.放风筝的方法。拴提线、测风向、逆风跑、慢放线、收放线保持稳定。
掌握放风筝的技巧
1、在风力适足的时候,放风筝可以不必请人帮忙,自己拿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边跑边看,直到感觉风劲够,再停下来慢慢放线
当风力不济时,快速向后收线,给予人工加风,如感觉风筝线有拉力时,就要把握时机放线
2若风筝有下降的趋势,须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能在天空挺住不坠
3、当风力突然转强,风筝摇摆而倾斜度过大时,有两种控制方法: 一是迅速放线。二是迅速往风筝方向奔跑数步,可缓和其势。
4、当风力停顿,风筝向下坠落时,可将风筝轻抖数下或迅速向后奔跑,如果后退无路,则可用迅速收线的方法处理
5、如遇两只风筝线纠结在一起,不要惊慌,立刻与纠缠者靠近,互相交换调整,使线松开
6、收回风筝时,要慢慢收线,收线要尽量远离有高大树木的地方,以免风筝坠落挂在树上。
2.划分场地,两两一组,合作放飞
3.评价展示。
看着我们亲手制作的劳动成果,给风筝取个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