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工具书、注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2.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邹忌和齐威王人物形象。
3.通过反复诵读,分析邹忌劝谏成功的语言技巧,体会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好处,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
一、了解作品,理解题意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改正错误。
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结合课下注释,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句话解释题目含义。
接受
昳 窥 间 进 期 年 谤 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
zhāo
cháo
bàng jī
二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今 齐 地 方 千 里,百二十城。
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
/
/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早晨穿戴好衣帽
照镜子
光艳美丽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三 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译 文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第二天
表判断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译 文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远远不如
认为……美
偏爱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译 文
古人在表示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常选用“三”这个数字,本文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概括第一段与“三”有关的事件。
(1)邹忌有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三答----三思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其妻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彩是热情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
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感彩是礼貌、尊重,语气平淡。
妻→私:偏爱赞扬
妾→畏:卑微畏怯
客→有求:逢迎敷衍
亲密
顺从
疏远
邹忌的妻、妾、客回答他的问题时感情和语气相同么?为什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确实、的确
土地 方圆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身边的亲信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译 文
邹忌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类比推理
设喻说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王之受蔽甚矣
你所知道的类比推理的故事有哪些?
鲁班——锯子:锯子是鲁班发明的,它从叶子边缘上锋利的小齿可以划破手指,想到了,同样可以把锋利的小齿用于加工木头和竹子。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他因为看到冰山在水上漂移,受到了启示。
《鱼我所欲也》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当面指责
指责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于是
讥刺
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责
……的人
劝谏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译 文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满一年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到齐国来朝见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即使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译 文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 月 间进
期 年 无可进
邹 忌: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分析
关心国事,有担当、责任意识
胸襟开阔、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齐威王: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从邹忌的“三思--三比”,齐威王的“三赏--三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邹忌和齐威王?
四、研读课文,明劝谏艺术。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的“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委婉劝谏,有恰当的切入口。邹忌坦言直陈自己 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接受。
巧妙设喻 以小见大 类比说理 委婉劝谏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邹 忌:
齐威王:
善于思考、分析
关心国事,有担当、责任意识
广开言路的胸襟、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3、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2)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不要偏听偏言,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巩固练习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通假字】
(通“又”)
(通“熟”,仔细)
(1)朝服衣冠
(2)朝服衣冠
(3)令初下,群臣进谏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闻寡人之耳者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穿戴)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名词作动词,下达)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名词作状语,当面)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1)今 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 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2)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
【古今异义】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
(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
在句式上,哪个句子与其他句子不同( )
A.忌不自信。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情景现场:
你乘车时,有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小孙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很难站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孙子;而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类比的方法告诉老人,他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作业:
根据以上情景,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