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
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作品简介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
《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盘》、《炉中煤》、《日出》、《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洪涛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所以诗人写下这首力的赞歌,正是那种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理想的表达。
“力”也即祛除旧文化制度束缚、追寻自由自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本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进行朗读?
自由宏阔
雄奇奔放
强力炽热
诵读辨境
课文解读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 。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形成雄伟壮丽的画面。
课文解读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此句直接抒情,表达对大自然壮美之景的赞颂之情!
课文解读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无限”形容太平洋面积之大,“全身”突出力量大。太平洋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课文解读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突出其强大无比,无坚不摧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课文解读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
解读:此句主体是“洪涛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其力量之大,持续之久,“毁坏”“创造”“努力”呈递进关系,体现出“洪涛之力” 目标明确,行动果敢,持之以恒。
课文解读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运用呼告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抒情的力度。
课文解读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句的主体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体。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它正以巨大的力量,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诗歌主旨
艺术特色
一、运用排比的句式,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二、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连续反复)“太阳哟”(隔离反复)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三、句式自由,节奏鲜明。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知识拓展
文学作品中的“我”与我:“我”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我们也要把抒情主人公放在诗歌当中做具体的品读,诗歌中表现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所以诗人是一种在想象力之下的放大了的巨大的自我,一种对自我的确认;我们学习本首诗歌的最终目的是自觉从文字表面的我读进去,以探究“我”和我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线索,运用方法读出文字里面的我,读出文学的我,时代的我,乃至于精神层面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