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习任务二:制作专题片》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习任务二:制作专题片》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23: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制作专题片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将引导大家辨识媒介信息,完成专题片的脚本写作与视频制作。首先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特别是问卷调查中呈现比例高的一些案例,学习如何辨识虚假劣质的信息,如何把握媒体立场,如何表达自己的新闻态度,并对问卷涉及的现象进行评论写作,以提升大家的理性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完成专题片脚本创作,分组展示,点评各组的亮点,形成最终脚本,合作完成拍摄工作。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自主查阅虚假劣质新闻案例,分组展示如何进行辨识。
2.阅读问卷调查所反馈的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络论战案例,学会分析其新闻立场,并能理性地进行评价。
掌握辨识信息真伪良莠的方法,能够分辨新闻立场,作出自己的判断。
目 录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假劣质新闻
01
学习活动二:辨识新闻立场
02
作业
04
学习活动三:文明发表看法
03
收集自己阅读过的虚假新闻,自主查阅近几年的《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了解虚假新闻的表现、来源及其危害,分组展示阅读了哪些案例,掌握了哪些辨识虚假新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上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几乎覆盖了我们高中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方方面面,同学们都有强烈的获取网络信息的需求。但是,网络信息量大,良莠不齐,而不少同学在浏览信息时没有辨识信息真伪的意识,缺乏判断媒介立场的自觉,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也比较随意,还有不少同学提到网络暴力和语言粗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专题片中提出解决建议。
导入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假劣质新闻
01
(1)根据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各个小组轮流汇报关于虚假新闻的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假劣质新闻
01
(2)思考:除了虚假新闻,真实的信息是否就等于好的信息?请举例说明。
(3)请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并填写下列表格。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假劣质新闻
01
虚假劣质新闻的特点
分析角度 特点
新闻标题
新闻来源
内容表述
阅读效果
发布媒体
虚夸、标新立异、耸人听闻(“标题党”)
信息来源不明(“据说”“据透露”)
缺乏科学论证,缺乏必要的材料支撑,逻辑不清晰,概念含混,错误明显,语言模糊
编造痕迹明显,不合逻辑
多为自媒体发布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假劣质新闻
01
(4)总结:
大家普遍反映在生活中常常读到假新闻假信息,还有些信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学会辨识信息的真伪良莠是我们必备的一项素养。除了把握上述虚假信息的特点外,我们要注意从正规官方渠道获取可靠信息,比如党报党刊、政府官网、电视、广播等。同时,对于假劣新闻,要谨慎辨别,慎重传播。
学习活动二:辨识新闻立场
02
(1)在问卷调查中,大家提到了他们近期关注的热点新闻,其中“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考卷”的事件关注度较高。阅读这个事件的相关新闻评论,说说对于同一事件,两篇新闻的立场是什么,并总结辨析新闻立场的方法。
【阅读材料一】《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考卷,出题不能停留于“网红崇拜”》,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阅读材料二】《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考卷,吐槽“浅薄”太刻薄》,来源于《封面新闻》。
学习活动二:辨识新闻立场
02
学习活动二:辨识新闻立场
02
材料一对把李子柒写入考卷,持一种谨慎和批评的态度。观点句出现在第3自然段,作者站在命题的角度,认为未必所有的孩子都了解这种素材,有碍考试公平。第4自然段进而提出“网红”入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网红”的文化意义,而不应过分聚焦于个人成功。
材料二则肯定试卷的做法,观点句在文章的第3、4段。作者认为家长观念刻板,立场先行,语文教育与时代接轨的特点决定了可以选择这样的素材,家长应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2)大家思考后回答。
学习活动二:辨识新闻立场
02
(3)小结:
我们可以从作者观点、用词等方面看出不同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见仁见智,我们要注意多看多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要只抓住零星信息就急于发表态度,要既不偏听偏信,也不跟风盲从。
【阅读材料一】《一张图,10万+赞!》,见《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阅读材料二】《男子狂砸41楼落地窗,网友炸锅!》,见《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阅读材料三】《焦点战沦为网上骂战!如此京粤对决,让CBA变了味》,见中新体坛微信公众号。
【阅读材料四】《一场公共讨论何以酿成“网络骂战”》,见《人民日报》。
学习活动三:文明发表看法
03
(1)展示阅读材料。
学习活动三:文明发表看法
03
(2)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互动性日益明显,但青少年中的不文明回帖、参与网络骂战等现象也更加突出。
小组讨论:如何文明地发表评论?如何看待当前网络骂战和评论语言粗俗的现象?同学们注意结合阅读材料以及身边的具体案例谈谈看法和认识。
学习活动三:文明发表看法
03
分析前两则阅读材料中网友回复的语言特点,对于材料一这类正能量的内容,我们要加以弘扬,对于材料二中有争议的事件,要有理有据,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回应。
阅读后两则材料,了解网络骂战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危害。
总结:网络评论语言具有互动性、个性化、口语化、批判性等特点,网友在发表评论时要体现自身文明素质,也要维护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1)阅读文章,圈画观点,巩固课上讨论的结果,深化认识。
【阅读材料】《网络新闻造假源头探析》(《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12期)
(2)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请以“文明上网,理性评论,彰显素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事例,条理清晰,说理透彻,不少于700字。
作业
04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互相交流习作,互评提意见,能够明确且有层次地表述观点,有针对性地剖析问题的本质。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能够有针对性地说理,有条理地展开论述。
目 录
学习活动一:互相交流,修改作文
01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如何辨识媒介信息,如何文明发表评论,大家又以“文明上网,理性评论,彰显素养”的话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我们将选出班级代表作,用作专题片的评论内容,其他优秀的作品也将通过学校文学社团微信公众号发布。从总体上看,这次作文在结构上能结合生活实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行构思立意,但是在观点表述和论述分析上还存在一些提升的空间。
导入
本节课小组内互相交换作文,依据下列评价标准互提修改意见,讨论后当堂修改,每组推选出一篇优秀习作进行展示。
学习活动一:互相交流,修改作文
01
评价标准:
围绕话题展开论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
立足现实,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
2
1
4
【附:例文1】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面对繁杂错综的媒体新闻,我们需秉承一个原则:“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与其说它是理性思考、冷静分析后的慎重态度,不如说它是一种充满了悲悯与宽容、敬畏与尊重的高尚情怀。
网络世界,乱象丛生,舆论场上各种声音嘈杂喧嚣。当一个新闻热点出现时,一场自由的网络狂欢也就拉开了帷幕:躲在屏幕背后的“键盘侠”肆意宣泄着负面情绪,并不了解复杂真实的情况便匆匆站队跟风,在浩大的群体“征伐”中寻找虚幻的自我满足感。他们并非罪大恶极,不过是将深藏在心底的恶意和幽暗释放出来,把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怨愤转嫁到素未谋面的
【附:例文1】
陌生人身上。因为不懂得尊重与敬畏,所以狂妄自大,草率下判断;因为自私与凉薄,所以讽刺辱骂,毫无负罪感;因为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他人充满善意的忍让,反而变本加厉,罔顾道德。当群体的追求与信仰变成盲从、偏执与狂热,当群体只愿意接受极端同质而简单的思想,沦为“乌合之众”一起闭上眼睛,呜呼哀哉,无计可施!
鲁迅曾说过,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我希望我们都能如此,面对变幻莫测、是非难辨的网络新闻,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无谓的抱怨与责骂,多一些体谅与共情。多看一看新闻里无穷无尽的远方,看看那些素未谋面的或美满或落魄的人们;多踏一踏脚下这充满温度、
【附:例文1】
曾浸染过志士鲜血的土地;多低头看看脚下的青稞,看看农民的汗水、工人的辛劳和孩童纯真的笑。让自己的心在宽容与悲悯中沉静下来,让精神在尊重与温柔中栖息。
我想满怀敬畏地告诉自己,新闻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它由一个个鲜活的人构成,我们面对的从来不是“事件”,而是与我们有着相同血脉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如何能不慎重?如何能轻率地下定论呢?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他人,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从尊重开始,从敬畏开始。
【附:例文2】
如何面对网络媒体新闻?
时下,网络媒介传播无孔不入,“键盘侠”“网络喷子”无处不在,青少年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每天“扑面而来”的各色网络媒体新闻呢?
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媒体新闻的利与弊:一方面,网络信息化不断推进,人们运用大众传媒,能够快捷地获得时政、生活、娱乐新闻,了解国内外事件;自媒体与短视频的兴起,也激发了人们了解时事的热情。网络媒体强大的沟通、传递、共享功能,在推动新闻快速传播的同时,也满足了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因此,我们青少年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网络媒体,借此及时了解时政新闻,参与讨论。
【附:例文2】
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新闻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弊端,不少自媒体追求“流量至上”,为了赚取“眼球经济”,毫无原则地“骗”取点击量,语言粗鄙,扭曲事实。对待这样的网络新闻,我们首先应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网络谣言不盲目相信;应有批判意识,借助权威媒体来明确其真实性;更不应盲目跟风,轻易转发虚假信息,造谣生事;遇见危及社会的虚假信息,应积极举报。
其次,面对网络暴力事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地分析事件本身,而不是乱贴标签,对施暴者随声附和。例如“重庆大巴车事件”中无辜的女轿车司机,被贴上各种标签的短视频创作者Papi酱……事实上那些遭受网络暴力,而最终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助的受害者是相对幸运的,现实中有太多
【附:例文2】
的网络暴力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却时时刻刻在发生,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如何才能保障每个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免受这种暴力的侵扰,我们亟须共同建立一种适用于网络这类虚拟空间的新的文明交往规则。
越是在陌生人面前,越要尽量地保持理性与克制;越是在追求流量的网络时代,越要保持一定的审慎和宽容。毕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果彼此之间无法最大限度地传递善意,那么这一分钟的施暴者,可能就会成为下一分钟的受害者。
每一次点击都是一次选择,让自己在网上发出理性与尊重的无线电波,与正能量共振。如果我们不希望网络成为一个人人自危的平台,那么就应该学会拒绝成为“键盘侠”和“喷子”,在多元价值图谱中安放彼此的观点。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根据专题片的主要内容、媒介特点和受众特点,讨论并合作撰写脚本。
2.互评、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脚本。
分组讨论,合作撰写访谈脚本。
学习活动一:分组讨论,完成脚本
01
目 录
作业
03
学生活动二:明确后期任务
02
在拍摄专题片之前,我们需要设计拍摄脚本。脚本一般会列出镜头的长度、景别、台词、配乐等比较详细的信息,看到它仿佛就能看到真正剪辑好的影片。为了拍好视频作品,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丰富完善脚本内容,让接下来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更加顺利。
导入
学习活动一:分组讨论,完成脚本
01
(1)共同梳理,整理出专题片的几个组成部分。
学习活动一:分组讨论,完成脚本
01
环节 内容 负责小组




1.校园调查
2.慧眼识珠
3.拒做“键盘侠”
4.结语
随机“快闪”采访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如何辨识新闻
良莠如何辨识新闻立场
理性、文明地发表评论(练笔作文)
青少年文明上网的意义
学习活动一:分组讨论,完成脚本
01
(2)每组负责一个内容单元,表现形式不限,鼓励创意表达。小组讨论如何写作脚本,并填写下列脚本表格。
编号 景别 时长 画面内容 解说 字幕 音效
1
2
3
……
学习活动一:分组讨论,完成脚本
01
每组完成后,按内容顺序分别进行展示,根据其他小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学习活动二:明确后期任务
02
课后任务
①拍摄制作。挑选节目主持人,熟悉脚本,创作串词。同学们根据小组分工,互相配合,按照脚本的要求开展素材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按照学习活动方案中的时间节点,及时完成视频作品。
②征求意见。为了让成果臻于完美,我们还要征求几方的观看感受,若有不足之处,再进行调整。
(1)依据脚本拍摄素材,将其剪辑制作成完整的专题片。
(2)视频初稿首先在班级展示,再请教师代表、其他年级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观看,听取大家的意见,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作业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