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防疫调查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这一学习任务将通过调查与分析、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了解身边人获取疫情信息的习惯,以及关于疫情谣言的情况。通过分组讨论,确定调查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分析不同媒介的特点,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小组讨论,确定关于身边人获取疫情信息的习惯的调查维度,编制问卷。
2.阅读学习支架,回顾并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讨论问卷调查维度,合作编制问卷。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目 录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媒介途径,了解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获取疫情信息的习惯和途径;也可以针对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设计一本“战疫”宣传电子手册,通过网络发送给身边的人,为抗击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导入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我们一起来回顾问卷调查的一般结构样式
比如开头应介绍调研的意义
指出开展调查的目的
要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根据调研目的确定问卷内容和维度。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小组展开讨论,设计问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媒介
了解调查对象平时获取疫情新闻的途径,得知新闻事件的最初渠道,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
话题
了解调查对象最感兴趣的疫情新闻话题。
谣言
了解调查对象在阅读疫情新闻时遇到谣言的数量、种类、具体案例,以及辨识虚假信息的方法。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受访对象
小组合作,每组约5人,每小组受访对象不少于40人。
注意:受访对象不能是本班的同学,其年龄、职业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获得比较全面、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
学习活动一:讨论并编制调查问卷
01
小组讨论,确定问卷形式、调查对象、提问维度,以及具体选项,编制一份合格的调查问卷。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1)阅读材料: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附三:“调查报告结构表”。
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根据“调查报告结构表”中的内容提示,再次斟酌调查问卷的结构和维度。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一、报告摘要(简要概括报告内容)
二、调查的背景和设定的目标(注意结合疫情背景)
三、调查的方式与内容(怎样实施调查,有哪些步骤,用了哪些方法)
四、调查的内容、对象及其行为分析(主体部分,要结合数据分析)
4.1调查内容(调查的主要问题如获取疫情新闻的途径、关于谣言的案例等)
示例: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4.2调查的对象分析
4.3调查对象的行为分析(根据具体的问题,逐一分析)
五、调查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调查得出的建议(从不同的方面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
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就写上)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2)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发布调查问卷
01
02
03
分析问卷结果
三天完成调查报告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3)反馈作业情况。
预设:
这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用问卷星APP发布问卷,48名同学共调查500人,小组线上合作讨论数据和调查结果。由于掌握了真实可信、丰富详实的一手调查数据,每个小组都认真撰写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大多数小组的调查报告在6千字左右,作品结构规范清晰,内容充实具体,分析由表及里,语言简洁明确,能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分析数据和图表,论证有力,建议可行。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附1:学生调查问卷示例】
关于“身边人获取疫情新闻的习惯”的调查问卷
各位亲朋好友,你们好!为了解人们获取疫情新闻的习惯,开展语文课跨媒介阅读的学习活动,特邀请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请您阅读并如实回答以下问题:
1.您的邀请人姓名:________ [填空题]*
2.您的年龄:________ [单选题]*
○18岁及以下
○19~35岁
○36~50岁
○51~65岁
○66岁以上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3.您的性别:[单选题]*
○男
○女
4.您的职业:[单选题]*
○教师
○学生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
○公司职员
○已退休
○其他________ *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5.您的受教育程度:[单选题]*
〇高中以下学历
〇高中毕业
〇本科毕业
〇硕士研究生毕业
〇博士研究生毕业
6.您是否有观看疫情新闻的习惯?[单选题]*
〇经常
〇有时
〇偶尔
〇从不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7.您了解疫情的信息渠道排序(注:排序越靠前即代表通过该信息渠道了解相关新闻的频次越高)[排序题]*
〇纸质刊物,如报纸杂志
〇电视新闻,如新闻联播
〇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
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〇社交言谈,如与亲友邻居的闲聊
〇其他:_________*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8.您选择通过该途径获取疫情新闻的原因:[多选题]*
〇方便快捷
〇互动性强
〇实效性强
〇真实可靠
〇直观生动
〇信息量大
〇其他: _________ *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9.您关于疫情新闻中最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是:[多选题]*
〇有关新冠病毒的科学知识
〇疫情发展情况
〇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头
〇个人防疫方式
〇政府抗疫行动
〇疫情中的感人事迹
〇其他:_________ *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10.您在获取疫情新闻的同时遇到谣言的频次是:[单选题]*
〇从未遇到过或不关注谣言(请跳至问卷末尾,提交答卷)
〇总共没遇见超过5条谣言
〇总共大概5条谣言
〇平均每个月遇到大概5条谣言
〇平均每周遇到大概5条谣言
〇平均每天都能看到好几条谣言
11.您遇到的谣言多属于哪种类型?[单选题]*
〇凭空捏造的谣言(无任何依据)
〇以讹传讹的谣言(有依据,但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
〇断章取义的谣言
〇夸大其词的谣言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12.您遇到的谣言与下列哪些谣言相近?[多选题]*
〇新冠病毒是某国研发的生化武器
〇医用口罩使用后要用开水消毒
〇吃鸡蛋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〇某地区将使用飞机喷洒消毒剂
〇某名人感染新冠肺炎
〇某月某日新冠病毒将完全自然散去
〇其他请注明: _________ *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13.大部分情况下,您是如何发现其是谣言的?[多选题]*
〇官方媒体辟谣
〇当事人辟谣
〇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后谣言不攻自破
〇发现不同的谣言说法相互矛盾后产生怀疑
〇亲朋好友帮忙讲解辟谣
〇其他请注明:________ *
14.您认为现阶段自媒体平台在谣言阻隔方面的效果:[单选题]*
〇很好,几乎看不到谣言
〇一般,偶尔可以看到谣言
〇不佳,对谣言起不到阻隔作用
15.对于阻隔谣言,您的建议: _________ [填空题]*
您已答完本次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附2:学生调查报告中关于不同媒介传播特点的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的信息获取渠道有不同的特点。从被调查者的反馈来看,纸质刊物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内容相对互联网媒体更加真实可靠。电视渠道的优势在于真实可靠、时效性高、方便快捷。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所以评价不一,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更大,并且互动性相对较高。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选择从亲朋好友处获取新闻的人数极少,说明大部分人更愿意从相对客观、主流的地方获取新闻,以避免过于主观的观点干扰新闻的真实性。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都会通过主流媒体(36.96%)和央视权威发布(52.17%)获取相关新闻;少部分人通过自媒体获取(10.87%)。其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学历的受访者大多数都通过权威发布获得疫情相关新闻(75%),而其他群体普遍以主流媒体为主。推测这是由于前一群体的受访者年龄较小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更信任权威发布;其他群体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较强,更希望观看主流媒体的带有一定评论性的报道。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在关注的新闻话题方面,大多数受访者都对疫情发展情况(87.3%)比较关注,多于一半的受访者对个人防疫方式(63.49%)和新冠病毒的相关科学知识(61.9%)比较关注。可见,人们更为关注与自己关联度更高的疫情新闻。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附2:学生调查报告中的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调查结果的身份背景因素主要是受访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而这二者也是相互挂钩的,所以可以集中理解为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
2.疫情期间,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获取了相关新闻,并且大部分被调查者频繁地关注疫情信息。其中疫情发展情况和个人防疫方式是人们的关注重点。
3.从获取新闻的渠道上看,更多人倾向于选择从互联网渠道获取新闻。互联网中,更多人倾向于从官方媒体的渠道获取新闻,从而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学习活动二:撰写调查报告
02
4.不同的新闻渠道有不同的优势,其中最受被调查者重视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互联网上官方媒体发布的新闻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要求。
5.大部分被调查者接触到了谣言,其中疫情早期的谣言更加泛滥。更多人通过官方媒体辟谣的方式获取真相,同时,不同谣言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对谣言的瓦解产生了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展示各组调查报告成果,依据量表进行评价和评比。
2.分析各种媒介的传播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
讨论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根据宣传手册的特点,明确编撰语言。
学习活动一:评价问卷调查报告
01
学习活动二:认识多媒介特点
02
目 录
作业
03
学习活动一:评价问卷调查报告
01
分组用PPT展示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师生按照评价量表,根据汇报情况打分和点评(总分10分)。
学习活动一:评价问卷调查报告
01
评分项目 等级 分数
一、结构完整,合乎规范
二、调查维度合理,数据详实,分析深入,图文并茂
三、找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逻辑清晰
四、表述准确,语言通顺
优秀2分
良好1分
优秀2分
良好1分
优秀3分
良好2分
一般1分
优秀3分
良好2分
一般1分
学习活动二:认识多媒介特点
02
在问卷中人们选用不同类型的媒介,获取信息的情况也会有差异,既有量的不同,也有可能遇到不实信息,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提高自己获取准确信息的概率。
学习活动二:认识多媒介特点
02
分析问卷中关于人们使用媒介情况的调查数据,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设计表格,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学习任务单参考示例如下:
学习要求
学习活动二:认识多媒介特点
02
报纸杂志 广播 电视 网络
信息类型
信息量
可信度
时间限制
空间限制
时效性
受众的文化层次
科学性
系统性
交流互动
媒介
特点
文字
图像、文字、声音
图像、声音
声音
小
大
大
小
较高
较低
较高
较高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无
较弱
强
较强
较强
受限
不限
不限
不限
较强
一般
强
较强
较强
一般
较强
一般
无
强
很弱
很弱
(1)小组合作搜集同一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报道,比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2)有时候,同一事件在不同的报道中体现了新闻机构不同的立场,小组合作搜集案例,分析其立场,写一段文字对其进行分析。
作业
03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讨论疫情谣言的特点与实质,总结辨识这类虚假信息的方法,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2.明确关于谣言的思辨性表达的写作思路。
了解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学会分析信息的真伪良莠。
学习活动一:探讨谣言的产生与特点
01
目 录
作业
05
学生活动二:探讨辨识谣言的方法
02
学习活动三:学写揭露谣言的文章
03
教师总结
04
在这次关于获取疫情信息的习惯的问卷调查中,我们都注意到了谣言的现象。确实,这是疫情期间普遍存在的现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不实或者导向有问题的信息,这些都干扰了我们的生活,有时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分析疫情谣言的现象,了解虚假信息的产生过程、特点和实质,讨论应对这类现象的方法。
导入
学习活动一:探讨谣言的产生与特点
01
除了问卷调查中收集的有关新冠病毒的谣言,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谣言?你是怎样得知它们是谣言的?
例如: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食盐可以防止辐射……
学习活动一:探讨谣言的产生与特点
01
阅读下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有哪些辨识谣言的方法?为什么会有谣言产生?
【阅读资料1】《视频疯传!武汉街头有新冠病人倒地?真相是……》(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2020年4月10日)
【阅读资料2】《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忏悔书、姚明去世……点击千万的假文是如何被炮制的?》(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2020年4月12日)
学习活动一:探讨谣言的产生与特点
01
由上述两则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谣言的特点:
01
事件离奇
事件过于离奇,明显不合常理,比如吃鸡蛋治疗新冠肺炎
02
标题夸张
标题写得既夸张又含糊,事件缺少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
03
迎合公众心理
迎合公众在某方面的强烈需求,比如猎奇心理……
学习活动一:探讨谣言的产生与特点
01
谣言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由于人们对新事物不了解,内心产生恐惧而制造出谣言
有些人借助疫情背景下人们想要消除疾病的心理,出于对名利的极度渴望而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
监管不健全,给少数人以可乘之机
学习活动二:探讨辨识谣言的方法
01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阅读经验,讨论辨识谣言有哪些方法。
学习活动二:探讨辨识谣言的方法
02
方法
从标题入手,看看标题中是否具有“震惊”“可怕”等主观性强及其他企图引诱阅读的词语。此类“骗流量”的网络新闻容易出现低可信度的情况
1
新闻的标题与内容讲的是否是相同事件。标题和内容贴合不紧密的“标题党”新闻,可信度大大降低
2
学习活动二:探讨辨识谣言的方法
02
方法
看看文中是否有足够充分可信的材料做支撑,是否得到权威机构的验证。当新闻中引用的权威报告、研究和相关领域专家的表态比较科学、客观且丰富时,新闻的可信度会更高。引用会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避免网络新闻成为作者一个人主观情愫的载体。
3
学习活动二:探讨辨识谣言的方法
02
方法
确认网络新闻是否有广告。通过对大量网络新闻的样本进行调研后发现,广告打得越多,新闻的可信度越低。广告多很可能意味着作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上,并不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来源于权威媒体、官方媒体的信息,可信度会高很多
5
学习活动三:学写揭露谣言的文章
03
关于谣言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剖析本质、分析危害,还要把这种理性的思考用思辨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一篇逻辑清晰、分析全面、论述深入的文章。
学习活动三:学写揭露谣言的文章
03
题目:
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就牵动着我们的心。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许多谣言:吃鸡蛋能防治新冠病毒,新冠病毒造成粮食短缺……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疫情期间的谣言”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学习活动三:学写揭露谣言的文章
03
拟定标题,画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04
课堂小结
虚假信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选择正确的做法、鲜明的态度就是在和虚假信息做斗争。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培养自己辨识谣言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合理地表达对造谣者的否定态度,宣扬正能量,希望大家都能为肃清媒介假信息作出自己的努力。
完成关于谣言的话题作文。
作业
05
说谣言
荀子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对谣言给出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即“流丸”。若无人加以阻止,“流丸”会逐渐加速,可能会带来伤害。谣言亦是如此,在人群中传播、膨胀,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的危害被放大,一个个看似荒谬的谣言,却能引发许多公众的恐慌,哄抬物价、恶语中伤、舆论转向,为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更是对所有默默奉献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
有的谣言源于对利益的追求。造谣者卖力地“包装”自己的谣言,为它拟上博人眼球的标题,选择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为的只是吸引人们的关注,赚取流量,牟取暴利。孔子说“小人喻于利”,正是如此。
【附:例文1】
有的谣言则源于家国意识、民族荣誉感的缺失。所谓家国英雄者,“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就如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等,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为保护家国平安做出了巨大牺牲,许多人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反观那些造谣者,在灾难降临的家国危难之际,其家国情怀何在?民族荣誉感何在?
不只是造谣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对摇言的传播进行反思。面对谣言,我们是否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辨别是非?即使我们这次没有相信谣言,下次犹未可知。因而谣言同样源于公众科学素质的缺失。谣言本身并不可怕,但如果公众对谣言深信不疑、不假思索地传播,其危害就会被放大千百倍。
在中学课本里,有一句鲁迅的论断使我频频动容:“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疫情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但远不止看到而已,我们更要在这面镜子中更正我们的思想、行为,如果每个人都化身一粒光子,纵使有黑暗的存在,但亿万光子汇聚的光束,定能照亮我们的社会,推动中华民族的车轮走出泥泞、爬上高坡,实现几代人翘首以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谣言新闻不时有,不听不写自然无
前人有言“闲话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对应到网络新闻可信度的问题上就是“谣言新闻不时有,不听不写自然无”。解决网络新闻可信度的问题,至少要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公众正确鉴别“谣言新闻”并不听不眯,媒体、个人不写可信度低的文章。
要做到“不听”,就需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主要依靠民众的自觉。民众应当树立良好的媒介素养,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应该抵制可信度低的网络新闻:它们大部分缺乏事实依据,主观臆断,逻辑不清,夹杂广告,诱导转发,目的很可能是“骗取”流量,侧重赢利。这样的新闻无法提升公众的认知,弊大于利。
【附:例文2】
要做到“不写”,就须完善网络新闻的撰写和审查机制。
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出台有关规范网络新闻撰写的文件,指导各媒体按照相关要求来撰写网络新闻,从立法层面整治网络新闻可信度低的乱象,并通过“网警”对新闻进行管理和监督。
对于媒体来说,不同的媒体各守其责。政府的官方媒体要做好榜样,发布质量高、可信度高的网络新闻,力争成为其他媒体发布新闻的参考。严格控制页面广告的个数,引用权威数据,提出新颖但不脱离实际的观点,把标题定得吸引人而并非诱导人。主流媒体不可避免地要插入广告时,应注意广告的社会影响和广告个数,推送新闻时应多选取逻辑严密、科学性高的新闻。自媒体作者应通过权威渠道充分查证相关资料,或亲自进行实地探访后撰写例证充分且逻辑合理的新闻,尽量摒弃自己的主观思想,保证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对于转载新闻的社交网站来说,要调查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低的新闻不应转载。国家应出台严格的管理办法来对经常发布可信度低的新闻的媒体进行特殊关注和严肃处理。公众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重视新闻可信度。浏览新闻时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若阅读到“谣言新闻”,可向政府和媒体平台举报,发挥到监督者的作用。
“谣言新闻不时有,不听不说自然无”,请大家重视网络新闻的可信度,携手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新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