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5 秋天的怀念
R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
2.通过反复品味“好好儿活”这简单的四个字,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史铁生
当代作家,1951年出生。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作者简介
注 音
释 义
【夯实字词】
瘫痪( )暴怒( )
侍弄( ) 整宿( )
憔悴( )絮絮叨叨( )
憔悴: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tān huàn
bào nù
shì nòng
zhěng xiǔ
qiáo cuì
xùxùdāodāo
黄瘦,脸色不好。
色彩鲜艳、明亮。
出乎意料的高兴。
说话啰嗦。
【听课文录音】
思考:全文以“看花”为线索,写了几次看花?每次看花的结果怎样?
环节一: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
我
再读课文并思考: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从文中找出)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并认真读一读。
环节二:品读秋天——品出爱之深
品爱之深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写。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⑤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可活什么劲儿!
——没有
深受苦楚的母亲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临死之前,还在惦记着自己的孩子,还在考虑他们的将来。
无私的爱
环节三:感悟秋天——读出话外音
这一对儿女是母亲永远的牵挂。儿女懂得了母亲的未说完的话吗?儿子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吗?
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与愧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者怎么能不睹物思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写了很多文章来祭奠母亲。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我与地坛》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感恩母爱——书写生命真谛
再次来到母亲墓前,作者会对母亲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