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湘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附目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湘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附目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9 17: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湘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
1大自然的启示
2手电筒的发明
3我的发明创意
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
1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阻力,是潜艇、飞机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知道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够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科学探究
观察游得快的鱼、飞翔的鸟的身体外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推测这样的外形与其运动有什么关系,能制作模型、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能搜集整理更多的其它发明及原型,制作资料卡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乐于探究发明的原理,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意见。愿意合作与分享。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3块一样大的陶泥、塑料垫板、支架、洗耳球、蜡烛、火柴、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大声朗读∶鱼儿快游鸟儿飞,自然启示人可追。科学发现揭规律,技术发明生活美。创新设计我也行,科技逐梦人敬佩。
谈话引入∶观察、探索自然事物,人们常常可以得到某种启示,再根据其科学原理进行创造和发明。
新课学习
了解流线型的启示及发明
课件展示鱼和鸟的图片。
观察并交流;观察游得快的鱼、飞翔的鸟,交流它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游得快的鱼和飞翔的鸟,它们的身体都成流线型。
提出问题∶流线型外形与其运动有什么关系
作出推测∶流线型外形受到的阻力小。
讨论;我们该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推测呢
根据讨论,写出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案例展示∶第1小组"流线型与空气阻力"实验计划我们的问题;流线型外形与鸟的飞翔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推测∶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使乌飞得快。所需材料∶3块一样大的陶泥、塑料垫板、支架、洗耳球、蜡烛、火柴等。
实验方法∶a.在塑料垫板上,用同样多的陶泥分别制作长方体、流线型、前面高后面低的长方体3种实心模型。b.将长方体放置在支架上,在长方体后方立1支蜡烛,点燃,让火焰处在尾部正中间位置。c.在长方体前方正中间位置,用洗耳球对着长方体挤出气体,观察蜡烛火焰的情况。d.换其他模型,分别重复第2步、第3步的实验并记录。
各小组根据示例修改、完善实验计划。
按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实验后交流∶在不同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 这说明什么
小结。实验证明∶流线型外形可以减小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
展示教材P61下方的两幅图。介绍∶鱼和鸟的流线型外形,是潜艇、飞机、赛车、高速列车等运动物体外形的原型。
还有很多其他的发明,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了解更多发明的原型
明确任务∶交流、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发明及其原型。
分组整理搜集来的资料,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编写发明物体及其原型的资料卡。
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尼龙搭扣及其原型"资料卡。
说一说,这些创造与发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变化。
(三)整理,下课。
2手电筒的发明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手电筒是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知道现代手电筒与老式手电筒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一致的。
科学探究
能根据电的重要发现和发明科技史,合理推测手电简的发明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体会应用科学发现及规律发明新产品的流程、方法、思路。搜集并整理信息,了解手电筒的发明及发展情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乐于了解手电简的发明及发展,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手电筒的发明及发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手电筒的图片。
(2)谈话引入∶科学家发现了电的秘密之后,人们根据电的科学原理发明了很多新产品。手电简便是其中一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关于手电简的秘密。
(二)新课学习
1.了解手电筒的发明
(1)思考讨论∶
a.想一想,手电筒是根据人的什么需求而发明的
b.发明手电筒需要什么基本条件
c.最早发明它的人在制作时至少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汇报。
(3)小结∶手电筒容易携带,便于夜间或者暗处照明。发明手电筒必须要电池和电灯泡。
(4)想一想如果时间回到1801年,我们能制作出手电筒吗 阅读资料,推测人类科技史中最早发明手电筒的年代。
(5)课件展示信箱资料∶关于电的重要发现和发明(1752—1907年)(6)推测一下,你觉得人类科技史中最早发明手电筒的年代是什么时候 说出你的理由。
(7)学生自由发言。(不会早于1879年,因为电灯在1879年才发明。电灯是手电筒的一个必要部件……)
(8)搜集资料,了解最早手电筒的发明过程。
(9)小结∶1898年,英国发明家米歇尔发明了管状手电筒。手电筒从此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
2.了解手电筒的发展
(1)课件展示教材P64下方两幅图∶老式手电筒和现代手电筒
(2)说一说现在的手电简与老式手电筒有什么相同之处
(3)课件展示手电筒的结构图。
(4)小结∶手电筒最重要的部分是电源、导线、灯泡和开关,现代手电筒与老式手电筒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一致的。
(5)讨论、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现在的手电简与老式手电简有哪些不同 手电筒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6)展望未来∶你还希望拥有怎样的手电筒
(三)整理,下课。
3我的发明创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需求→设计→制作→评估"是科技小发明的通用最简流程,设计、制作时通常都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知道科技小发明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科学探究
了解并遵循发明的流程,尝试运用发明技法,寻找身边物品的不足,进行发明创意设计。
科学态度
乐于参加科技小发明活动,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懂得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不断改进和完善发明创意设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科技发明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3D眼镜、笔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课前交流。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发明
谈话引入。发明有首创和改进之分,无论首创还是改进,都体现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
新课学习
分析科技小发明的案例
课件展示教材P66雨衣改进小发明的四幅图。
观察图中雨农改进小发明,分析它做了什么改进以满足需求 是怎样改进的
搜集资料,了解更多小发明是运用什么方法实现的,与同学交流。
课件展示三种小发明∶
减一减,就有了洞洞鞋。
加一加,就有了带橡度头的铅笔。
反一反,吹风扇变成了排气扇。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的方法
小结∶创新,不但要掌握一定的发明方法,还要善于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
寻找身边物品的不足
讨论交流∶找一我,我们身边有哪些感到不方便、不称心的物品
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将找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分析哪此问题我们还无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尝试着解决。之后,就可以开展创意设计了。
开展发明创意设计
金点子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开金点子征集会,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
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写我们的发明创意设计卡。
教师讲解并展示"方便近视眼的3D眼镜帽"发明创意设计卡。
(4)学生改进创意设计卡,并汇报展示。
(5)小结;创意设计是发明的关键。完成设计之后就可以试着制作了,遇到问题再修改和完善。
(三)整理,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