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突破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突破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23: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常见的运动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突破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mm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cm
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0cm
2.在龙舟大赛的开始阶段,红队领先,黄队落后,后来黄队奋起直追,从黄队船头追上红队船尾开始,经过40s的拼搏,黄队的船尾恰好超过红队船头。已知两队的船长均为10m,若红队划船速度保持6m/s不变,黄队超越红队时船速也不变,那么黄队超越红队时划船速度为(  )
A.7m/s B.8m/s C.6.5 m/s D.8.5m/s
3.以下是从声源处降低噪音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B.电锯工的耳朵塞上棉花
C.高速公路两旁种上树木 D.街头设置噪声监视器
4.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B.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对应运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30s=30×60ms=1800ms B.30min=30×60s=1800s
C.2.8km=2.8km×1000m=2800m D.60μm=60÷1000mm=0.06mm
6.下列所列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是(  )
A.光年 B.千米 C.毫米 D.纳米
7.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距2m。下列说法中(  )
①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②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P、Q间的距离可能是6m
④P、Q间的距离可能是10m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8.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选出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
A.两物体未出发前相距100m B.甲先出发,乙后出发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
9.如图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的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贾湖骨笛,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笛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笛声一定属于乐音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1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11.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二、填空题
1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_______(选填“次声波”、“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13.如图甲乙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图甲测量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mm。
14.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和音色,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这一特性来工作的。
15.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音乐芯片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出现相反的变化,这个现象经过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16.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
17.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s内通过24m的路程,则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它在第3s速度是______,它继续运动18m,则这18m所用时间是______。
1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左下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为______m/s,5s时两车相距______m,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运动。
19.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___________dm。
20.(1)图甲中圆球的直径是 ___________cm;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39cm,18.40cm,18.41cm,18.52cm,则铅笔的长度应取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能恰好套进一个圆环中,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___________。
21.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播______。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k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2.某同学将一段钢丝在一只铅笔上单层紧密缠绕了20圈,形成如图甲所示的钢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钢丝圈的长度L=______cm,该细钢丝的直径为 ______cm;图乙停表示数为 ______s。
23.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第1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崔推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分析可知小崔在2~5s推动物体作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或“减速”)运动。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a=的单位是______;在0~2s内小崔同学对物体提供的加速度的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B
6.A
7.D
8.D
9.D
10.B
11.C
12.超声波 3000
13.1.16 5
14.音调 音色
15.波 变小 真空
16.响度大 音调 声源
17.6m/s 6m/s 3s
18.0.2 0.5 东
19.14.51
20.1.50 18.40
21.信息 3
22.3.60 0.18 275.1
23.静止 0.58 匀速 m/s2 5m/s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