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多封书信联读
致意志士仁人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本单元有两篇与政治、革命密切相关的文言书信,本学习任务就围绕这两封书信展开设计,由两封书信的互文阅读,延伸到奏疏类书信与家书类书信的群文阅读。不论哪种阅读,都紧扣大单元任务,为演讲做铺垫。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对比阅读李斯和林觉民的文章,高效疏通内容。
搭建支架,让同学们对比阅读,通盘把握两封书信。
2.在辨同析异中,明晰两封文言书信的层次、主旨及写作目的。
学习活动一:互文阅读,疏通字词
01
学习活动二:互文阅读,分栏填表
02
目 录
作业
03
每个人,都生活于自己的时代,也都会思考自己的时代,面对自己时代的命题,或发声或行动,这是人生的“必答题”。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林觉民的《与妻书》,都在完成这样的“必答题”,我们将采用“互文阅读”的方式,来看一看,他们都是怎么“答”的,都“答”了什么。
导入
(1)课前阅读文章,按要求完成文言知识梳理。
《谏逐客书》 《与妻书》
文言实词
①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② 使之肖我
·
·
① 举地千里
② 拔三川之地
③ 强公室,杜私门
④ 所以饰后宫
⑤ 庇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⑥ 王者木却学众庶
·
·
·
·
·
·
·
学习活动一:互文阅读,疏通字词
01
(续表)
《谏逐客书》 《与妻书》
文言虚词
文言现象
遂散六国之从
却卖客以业谱侯
·
·
③ 无宁汝先吾而死
·
·
⑦ 西取由余于戎
⑧ 不产于秦
⑨ 皆以吉之功
⑩ 今遂客以资敌国
·
·
·
·
·
(2)课前阅读文章,画出《谏逐客书》《与妻书》这两篇演讲词的“思路结构图”,课上交流。
提示:
立论
逐客为过
说历史
客卿大功于秦
用物喻
择人当如取物
说后果
逐客实为资敌
《谏逐客书》思路结构图
提示:
“爱汝”之情:临终三忆
怀有至爱汝之念;
临终三愿。
“就死”之理:国家灾难
为天下人谋永福;
人们命运。
《与妻书》思路结构图
①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看待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文章中是如何表达的?
②作者面对复杂的社会,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表现出怎样的使命感和个人抱负?
学习活动二:互文阅读,分栏填表
02
(1)提出问题:
(2)请根据栏目内容提示,阅读《谏逐客书》和《与妻书》,填写下面的表格。
作品 写作原因与 写作对象 社会事件、 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 或行为 写作目的
《谏逐客书》
因为偶发的客卿关涉间谍案,秦王下令驱逐全部客卿,在被逐之列的李斯上疏 秦王劝其收回成命
秦国因重用客卿日渐走强,有统一天下之趋势,然 大功未竟,六国犹有实力
站在秦国国君的立场上,认为无差别驱逐客卿是损秦助敌的做法
劝秦王收回成命
(续表)
作品 写作原因与 写作对象 社会事件、 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 或行为 写作目的
《与妻书》
决定参加革命武装的起义行动,认为可能献出生命, 担心妻子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故留下遗书以宽慰
晚清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愿牺牲个人幸福,献身革命斗争,换来天下人的幸福
安慰爱妻,望其理解
(1)上网搜索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中演员赵立新朗读的《与妻书》,感受书信朗读的魅力。
(2)上网搜索与李斯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李斯。
作业
03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互文阅读,进一步理解两封书信。
2.通过思辨性话题研讨,发展理性思维。
3.通过群文阅读,进一步了解李斯和林觉民。
通过群文阅读,进一步了解李斯和林觉民。
学习活动一:开展书信互文联读,辩证看李斯和林觉民
01
学习活动二:开展书信群文联读,区分奏疏和家书
02
目 录
作业
03
书信这种实用文体,从有文字交流传递信息以来,源远流长,诞生了大量的佳作名篇。本单元涉及奏疏和家书两种,奏疏有奏疏的讲究,家书有家书的味道。本节课,我们将阅读更多的书信,进一步了解两封书信的作者。
导入
探究问题一:李斯写这封信,有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认为是为了保护自己。请阅读课文,结合文本内容以及秦王嬴政刚即位时的天下形势,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学习活动一:开展书信互文联读,辩证看李斯和林觉民
01
根据提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两封书信的主旨作思辨性探究。
观点一:写这封信,李斯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①李斯是一个有政治抱负,有战略眼光的人。
②他在战国时代后期各国即将走向统一的政治格局中,把自身的理想和秦国“绑在一起”。他了解那个时代,看出秦国必将统一天下的大势,并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至于个人利益的实现,则是他实现政治抱负的“副产品”。
观点二:写这封信,李斯是为了保护自己。
①李斯有著名的“仓鼠厕鼠”之叹,想方设法成为“仓鼠”是其一生的追求。 如果被秦国驱逐,就极有可能沦为“厕鼠”。
②纵观此人的一生,个人利益至上 是其行为准则,如他甚至丧失原则阿附赵高。尽力保住自身利益,是李斯的行事原则,写这封信也自然首先是为了使自己在秦国多年的努力不至于付之东流。
探究问题二: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在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都不能让家人感受到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
①林觉民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心怀天下,先天 下之忧而忧,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
②林觉民一腔柔情,表现在《禀父 书》和《与妻书》中,光复的事业正是为了包括父亲和妻儿在内的全天下的人。
③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在为天下人谋福。
观点二:林觉民的斗争方式值得商榷。
①林觉民才华横溢,且心怀治国理想,但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②林觉民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也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于事业不错,却让亲人蒙受如此大的痛 苦,的确令人叹息。
③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无谓牺牲除了让家人 蒙受痛苦,对于整个的光复事业意义其实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
(1)群文阅读篇目。
学习活动二:开展书信群文联读,区分奏疏和家书
02
A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B
诸葛亮的《出师表》
C
方声洞的《禀父书》
D
陈觉的《与妻书》
(2)李斯的《谏逐客书》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诸葛亮的《出师表》均是奏疏类书信中的名篇佳作,在当时均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请对比阅读以上作品,思考:能成功达到书写者目的的奏疏类书信有哪些共性特征?写信人都看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大势?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奏疏类书信,因为是写给帝王的,故必须洞悉帝王心理,了解当时形势,能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达到写信的目的。比如:李斯理解秦王嬴政“跨海内、制诸侯”的远大目标,故能敏锐指出逐客资敌会给秦国带来“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的危险局面;魏征深谙李世民“思国之安”心理,才建议广开言路,广纳谏言;诸葛亮也正因为了解刘禅“亲近小人,只求苟安”的为人,才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王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李斯知道,秦统一天下,结束六国纷争,是大势所趋;魏征能看到李世民的纳谏诚意,也能看到帝王的戒奢之难;诸葛亮明白,凭借自己尽心的人事安排,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是完全可期的。
参考
(3)林觉民的《与妻书》与方声洞的《禀父书》、陈觉的《与妻书》,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家书,这些家书的写信人都是投身正义事业的仁人志士,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从这些志士仁人的书信中你感受到什么?
林觉民与方声洞都是“黄花岗起义”中的烈士,二人都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 崇高的革命信仰。陈觉与妻子赵云霄(陈觉《与妻书》的收信人)都是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被捕、牺牲的共产党员。
自行搜索、观看中央电视台“信 中国”节目,推荐观看其中的“江姐的一封托孤信”。
作业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