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习任务一:演讲词群文阅读,致敬革命导师》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习任务一:演讲词群文阅读,致敬革命导师》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08: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演讲词群文阅读
致敬革命导师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两篇是两位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高屋建瓴的政治演讲,两篇是与政治、革命密切相关的文言书信,都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有较大的阅读和理解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任务先聚焦两篇演讲词,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时代信息,把这两篇有一定关系的演讲词做互文阅读,把握内容和主旨,然后拓展主题类似的相关演讲篇目,进行演讲词的群文阅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对比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高效疏通文章内容。
2.在辨同析异中,明晰两篇文章的主旨及层次。
对比阅读,通盘把握两篇文章。
学习活动一:演讲词联读,梳理文本结构
01
学习活动二: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并填表
02
目 录
作 业
03
对比阅读,统观两篇文章,这是一种很有挑战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能有更多价值发现的阅读方法。
一篇是马克思自己的演说
一篇是恩格斯围绕马克思对社会的贡献所做的演说
本课两篇文章
我们一起来对比联读这两篇文章,看看能有怎样的发现。
导入
学习活动一:演讲词联读,梳理文本结构
01
课前阅读文章,画出《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思路结构图,课上展示交流。
提示:
文章整体围绕“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展开,
主体部分按照如下思路展开:
提出社会矛盾
分析社会矛盾
提出解决方法
课前阅读文章,画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思路结构图,课上展示交流。
提示:
开头(第1自然段)
述己哀
悼念
悲痛
主体(第2—7自然段)
赞其功
评说
敬仰
结尾(第8—9自然段)
颂其德
悼念
盛赞
学习活动二: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并填表
02
(1)提出问题:
①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看待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的?
②作者面对复杂的社会,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立场观点?表现出怎样的使命感和个人抱负?
请根据栏目内容提示,阅读本单元文章,填写下面表格,并在课上展示交流。
作品 写作原因 与对象 关注的社会事件、 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 写作目的
《在〈人民报〉 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 前的讲话》
作品 写作原因 与对象 关注的社会事件、 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 写作目的
《在〈人民报〉 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演说,
对象是参加宴会的志同道合的战友
这个时代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 颓的征兆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认为无产阶级将结束这个时代
宣告无产阶级必将解放,以激励志同道合的战友
作品 写作原因 与对象 关注的社会事件、 现象或问题 立场、观点 写作目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参加马克思的葬礼并发表演说
对象是参加葬礼的马克思的亲友
马克思去世,需要对其一生“盖棺定论”
以亲密革命战友的身份,得出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革命家的结论
告慰马克思,代表无产阶级对马克思表达敬意
作业
03
从两篇演讲稿中任选一篇,揣摩演讲现场的情况,调整状态、语气等,做有感情的演讲(或者朗读),发送音频(或视频)文件到班级网络论坛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互文阅读,进一步疏通两篇演讲词的内容与主旨。
2.理解伟大导师在面对时代境遇时的抉择与作为。
拓展参读范围,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理解革命导师。
学习活动一:演讲词联读,重新认识马克思
01
学习活动二:演讲词拓展,重新认识马克思
02
目 录
作 业
03
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
马克思为何被称为“伟大导师”?
过去,在政治教材和历史课本里,大家也能回答以上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在两篇充满文学色彩的演讲词里,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导入
学习活动一:演讲词联读,重新认识马克思
01
马克思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在想方设法解释这个世界,但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结合两篇演讲词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马克思是一个改变世界的“行动者”。
提示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
马克思从科学和工业发展的角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激烈对抗的现实矛盾中,得出无产阶级必将解放的结论。他在结尾指出:“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人民报》本身就是宣传革命行动的一份报纸。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
恩格斯则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的斗争行动是建立在其“思想家”身份之上的斗争行动,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首先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提问:两篇演讲词中都提到了马克思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分别是怎样表述的?有什么共性发现?为何两篇演讲中都要强调这一部分内容?
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共性发现:马克思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你此前对马克思有怎样的印象?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演讲词,你又发现了一位怎样的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提示
围绕两篇演讲词,拓展思考(可任选其一课上讨论)。
拓展支架问题:
①作者在那个时代的观点和看法,在今天看来有哪些启示意义?
②当今时代有怎样的特点?有哪些社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你依据什么得出这些看法?
具体拓展问题:
①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是社会关系发展变革的物质技术力量,它必将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将促使社会产生变革,你同意吗?如果同意,你认为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革呢?
可从人文和科技的不同角度,联系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互联技术的发展,谈谈科技给人带来的利与弊。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以201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真题“手机的科技与人文之思”为例: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可选角度及观点】
A.认可科学家的“手机福利”说
A1.手机是强大的智能移动终端,带来了通讯联络的高端化、信息检索的便捷化、现代生活的便利化,科技以人为本,手机提升了人的“幸福指数”。
A2.手机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技术进步的成果,正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载体一样,手机是技术进步时代的“人类福利”,要乐享其成。
A3.在享受手机的技术福利的同时,当然要警惕手机的“副作用”,但因苦于危害而拒绝科技不理性,提升“技术素养”辅以改进技术手段才是正道。
A4.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伴生科技与人文的冲突,人类终归是能掌握主动权的“高等动物”。在享受手机便利的同时痛骂技术的人,是荒谬的。
B.支持文学家的“手机威胁”论
B1.当“用手机”变成“玩手机”,沉溺“手游”或成为“粘屏族”的群体日渐庞大、老少通吃时,手机对人的控制和异化确实如洪水猛兽,威胁巨大。
B2.在享用技术福利时沦为“手机控”,变成被手机绑架的人,这一现实是残忍残酷的,也是真实可怕的。
B3.科学家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文学家在意的是人的尊严,科技与人文之辩在技术领域是一个普遍话题,让技术伦理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不断提升技术素养,科技才能以人为本。
具体拓展问题:
②新技术,比如网络信息技术,有没有可能拆除社会结构的屏障?按理说,无论高低贵贱,大家都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非常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鸿沟、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可是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展开讨论。
可以从疫情期间“上网课”的经历和感受入手,做观察思考。
学习活动二:演讲词拓展,重新认识马克思
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曾用三个“一生”、四个“理论”评价马克思的巨大贡献,联系两篇演讲词,谈谈哪些评价在两篇演讲中有所揭示,是怎样揭示的。
用三个“一生”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
①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②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
③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奋斗的一生。
用四个“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⑤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两篇演讲词中提到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是坚定的革命者,是伟大的思想家。
以上评价,除了⑦,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解放”的人类重大命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
恩格斯赞扬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办各种宣传革命的报纸和刊物,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如何学习马克思,有以下9条倡议,你怎样理解下面的话?请任选一两句加以阐释。
①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
②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③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
④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⑤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⑥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⑦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⑧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⑨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以⑨为例,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胜利经验时曾说:中国革命胜利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九条提到“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就是“党的建设”必要性的最好注脚。
作业
03
搜索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请至少选择感兴趣的一集观看,并在班级网络平台完成打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拓宽视野,阅读和了解更多影响时代的经典演讲词。
2.进一步感受演讲的鼓动性、号召力和影响力。
3.总结和归纳演讲词写作的基本特征。
通过群文阅读,通盘把握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文章。
学习活动一:关于马克思的群文阅读
01
学习活动二:关于悼词的群文阅读
02
目 录
作 业
03
本单元的两篇演讲词,均是演讲史上的名篇佳作,为我们诠释了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相交融的要义。还有不少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不但文辞优美,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时代担当,影响深远。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群文阅读,了解更多作品。
演讲词拓展
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的《给工人议会的信》
李卜克内西的《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悼词》
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 居里》
阅读篇目
导入
学习活动一:关于马克思的群文阅读
01
请比较阅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给工人议会的信》,思考:三篇不同年代的文章体现了马克思怎样的使命担当?能看出马克思怎样的坚持,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有这样的名句: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当年18岁的青年马克思立下的“宏愿”。1854年写的《给工人议会的信》和1856年写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两篇文章,都是马克思对这种“宏愿”的延续和实践。
提示:
在《给工人议会的信》中马克思说:
“工人阶级征服了自然,而现在它应当去征服人了。要胜利地完成这个事业,工人阶级并不缺少力量,而是需要把它的所有力量组织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我认为这就是摆在工人议会面前的伟大而光荣的目标。如果工人议会仍然忠于使它产生的那个思想,未来的历史学家必将这样来写:1854年英国有两个议会——伦敦议会和曼彻斯特议会,即富人的议会和穷人的议会——但是真正的人只出席了工人的议会而没有出席老板们的议会。”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更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中断言:无产阶级就是“统治阶级”的“执刑者”。
马克思在逐渐走向“成熟”,始终在从事服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这项“伟大事业”。
学习活动二:关于悼词的群文阅读
02
请比较阅读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李卜克内西的《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悼词》、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 居里》,思考:恩格斯的悼词与李卜克内西的悼词在内容、主旨上有何共同特征?与一般的演讲稿相比,悼词类演讲稿有怎样的特点?
①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是科学上的革命家,是运用科学的革命家,他登上了科学的最高峰,是为了从那里走向人民,使科学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他认为“科学是人类的解放者”。这与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一个“科学家”,重视科学和工业发展对人类的推动作用的论断是相似的。
提示:
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是属于无产阶级的。他的一生都献给全世界无产者了。全世界能够思考的、有思想的无产阶级都将对他表示感激和尊敬”。这与恩格斯的论断完全一致。
②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去世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开头述其哀(悲痛):
其中还应介绍去世者的姓名、身份、职务及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享年等。
主体赞其功(敬仰):
简要叙述去世者的生平事迹、生前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
包括表达对去世者的悼念,寄托哀思,慰问去世者家属,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作业
03
细读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然后写一篇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