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阅读专题1
见“词”悟“道”:直抵演说的思想深处
学习目标
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会理解演讲词所表达的观点和所使用的方法,领会革命导师的“使命与抱负”。
1.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学生会文艺部准备排演话剧《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再现《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一场景。请你根据原稿,仿照示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改写成当今的演讲稿。要求:
(1)忠于原文的思想表达(信)。
(2)你的同龄人听读无障碍(达)。
预习任务
示例:每一种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你看,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却给工人带来贫穷,机器减少了劳动却引起工人过度疲劳;财富的新源泉却成为贫困的源泉;技术的成功却换来道德的败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却使自己成为奴隶;科学纯洁的光辉的背后却是愚昧无知的黑暗。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却使我们成为物质的奴隶。科技发展与贫困落后的矛盾,其实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是这个时代明摆着的事实。(据课文第4段部分内容)
2.了解《人民报》的性质及其与马克思的关系。
预习任务
3.梳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明确马克思的贡献。
目录
任务一 说说同学改编稿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及表达效果
任务二 梳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01
02
任务三 根据表达观点要注意的角度,重新修改演讲词
03
04
任务四 自己的演讲
05
任务五 评价同学的演讲
任务一
说说同学改编稿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及表达效果
1848年那些革命模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1)能传达原文的观点。
①抓住了句子的主干,保留了主要信息。
②保留了修饰语中最重要的信息。
(2)不能完全传达原文的观点。
①少了比喻等相关内容。
②少了对比手法,使观点的表达缺乏生动形象性。
课文:(第1段)“所谓的1848年革命……的秘密。”
1.改编稿:
小结:理解演讲词所表达的观点,要抓住句子主干和修饰词强调的信息,要理解修辞的指向。
探讨:能否传达原文的观点?原因在哪里?
实际上,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的新东西。同样,在这之前,欧洲社会没有感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课文:(第2段)“的确……的革命气氛。
探讨:与课文比少了哪些信息?被删减的文字对观点表达有什么效果?
2.改编稿:
(1)少了“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与几位“革命家”的比较,少了“大气”压力的类比。
(2)被删减的文字对观点表达的效果:
①用“蒸汽”“电力”“自动走锭纺纱机”等具体事物来阐述抽象概念“社会革命”,通俗易懂。
②“与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比较,突出其革命力量的巨大。
③以空气的存在进行类比,突出革命气氛无处不在。
小结:理解具体词语所指向的抽象概念,理解修辞所强调的方向,有助于理解观点
一件任何人都不敢否认的可以作为19世纪特征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无法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又显现出远超罗马帝国末期那种载入史册的可怕情景的衰颓的征兆。
课文:(第3段)“这里有一件…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3.改编稿:
小结:抽象概括和分项阐释有助于深刻理解观点。
社会的新生力量需要新生的工人来发挥更好的作用,英国工人阶级在全世界解放也借于英勇斗争却被资产阶级历史家掩盖起来,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罪行就会在房子上面画神秘的红十字,所以历史的本身才是真正事实存在的依据,而无产阶级就负责来执行处理。
4.改编稿:
课文:(第4段部分内容)“有些党派……就是执刑者。”
探讨:“狡狯的精灵”“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菲默法庭”等对观点的理解有什么作用?
这些名词的具体解释参看课本下面的注释。文学、历史的典故,对理解有一定阻碍作用;只有理解典故,才能更好地理解观点。因此,需要结合讲听者的文化素养和背景来理解观点。
小结:准确理解演讲者的爱憎倾向,有助于深刻理解其观点。理解演讲者、听众的文化背景。
任务二
梳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实践贡献(革命家)
二、_________
__________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逝世(悲痛)
两个“对于”(总纲)(颂扬)
不可估量的损失(悼念)
一、理论贡献(思想家)
(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三、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每一个领域
两个“参加”(总)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敌人
敌友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剩余价值规律
编报著书(宣传)
创工人协会(组织)
填写画线部分的部分
理清《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对理解观点有什么好处?
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清晰的结构有助于听众听清、听懂、信服。
01
归纳理解演讲词观点的角度。
(1)从语句角度,抓住句子主干和强调成分。
(2)从修辞角度,抓住修辞强调的指向。
(3)从结构角度,理清思路,明确逻辑关系。
(4)从情感角度,明确演讲者的爱憎倾向。
(5)从文化角度,理解讲听双方的文化背景。
02
小结:理解与表达是互逆的过程,需要注意的角度是相通的。
任务三
根据表达观点要注意的角度
重新修改演讲词
要求:信、达,兼顾雅。
演讲要注意的方面:
演讲观点(语句层面)
语言表达
层次结构
情绪感染(情感层面)
01
03
文化背景
05
02
04
任务四 自己的演讲
01
理解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推举一位同学演讲。
(注意评分表评分的角度。)
02
作适当评点。
(主要评点表达中的语速、语气、语调、音量、节奏等和演讲者的形象风度、情绪感染。)
任务五 评价同学的演讲
评分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优 良 一般 差
观点内容 (30分) 忠于原文的观点。(10分)
观点准确鲜明,内容围绕观点充实具体。(10分)
材料真实典型,实例生动客观,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精神。(10分)
层次结构 (10分) 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10分)
语言表达 (30分) 文字简练流畅,思想性较强,表达流畅自然。(10分)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10分)
语速、语气、语调、音量、节奏符合思想感情的变化,能熟练演讲(10分)
评分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优 良 一般 差
形象风度 (10分) 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有亲和力。(10分)
情绪感染 (20分) 精神饱满,能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10分)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10分)
评委: 总分:
四人一组,推举一人演讲,其他三人评分,并提出修正意见。
续表
课后作业
要想使自己的演讲词更能打动人,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修改?
答案提示
注意演讲词的“雅”,从具体用词,以及语句、段篇结构、修辞等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细化思考。语句角度,如运用短句,使句子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运用整句,使句子形式整齐匀称,演讲时铿锵有力。还有整散结合等各种使演讲更能打动人的方法。
感谢聆听,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