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课后作业——点对点的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出现两极化经济格局
B.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C.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经济格局”四个字。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答案:B
2.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举办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答案:B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D.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B
[来源:学科网]
4.上图为一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洋洋。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 )
①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
②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
③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中“全球货币——美元”,“美国人高高在上”,可判断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优势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①,②③与本题无关。
答案:D
5.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是二战后开始建立的
C.基本特征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美元的贬值导致体系崩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该体系的含义,B项是建立时间,C项是其基本特征;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在国际经济秩序上的反映就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
答案:D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说明了( )
A.世界政治中心在美国
B.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C.苏联与美国形成了争霸局面
D.欧洲经济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该体系的产生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该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就是其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这时还未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A、D两项都未体现。
答案:B
7.被称为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的是( )
A.联合国、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联合国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经济支柱。[来源:Z,xx,k.Com]
答案:C
8.《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不包括( )
A.消除贫困 B.降低关税
C.国际贸易自由化 D.减少贸易壁垒
答案:A
9.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这一局面的形成( )
①确立了英国的主导地位 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③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④消除了国际贸易障碍
A.①② B.②③[来源:Zxxk.Com]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二战后的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同时国际贸易障碍不可能消除。
答案:B
训练点4 比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的不同
10.青海玉树发生7.1级浅源性地震后,破坏力极大,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 B. C. D.[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信息解读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图A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图B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图C为世界银行,图D为联合国。世界银行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故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
答案:C
[来源:学#科#网Z#X#X#K]
11.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拥有对重大问题否决权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护美国的主张
C.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D.美国在两个组织中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这种现象是由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答案:C
1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是( )
A.美元地位上升
B.最早走出经济危机低谷
C.地理位置优越
D.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取代英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一系列文件,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中拥有24%的投票权。由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必须做到的义务包括:关税减让;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废除数量限制,磋商条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什么?(10分)
(2)材料二的各种规定有什么作用?(12分)
答案:(1)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不平等性——美国的特殊地位。
(2)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不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技术,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发达国家倾销商品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增加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最大的成员国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弋夫说:“美国在不经商量的情况下自己挑选世界银行行长的惯例早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特点。(15分)
(2)材料二说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何变化?(15分)
答案:(1)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不断增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该组织中占有最大份额,取得了对该机构绝对的控制权。
(2)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初形成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体现了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如今,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Ⅱ)课后作业——点对点的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 ②受到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联系日益密切 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的能力。分析原因时,要注意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方面来考虑。
答案:C
2.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是( )
A.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B.形成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联盟的建立
解析: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答案:A
3.《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表明欧元( )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解析:欧元问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由“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可知B项错误;D项与欧元产生的实际效果相反,欧元的产生削弱了欧元区国家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英国和丹麦没有加入欧元区,说明C项正确。
答案:C
4.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来源:Z,xx,k.Com]
答案:A
5.下列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议会审议批准成立[来源:学科网]
B.是当时世界上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区域经济集团
C.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D.其前途是建立一个纵贯南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时间、特点及前景的认知能力。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正式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其前途是创建一个纵贯南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都超过欧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答案:B
6.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对此,我们正确的看法是( )
①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 ②有利于该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 ③为该国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④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影响了本民族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墨西哥的双重影响。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我们应学会趋利避害,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一样对墨西哥有双重影响。
答案:D
7.(2013·天津文综,10)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图片。图片内容展示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仪式,因此本题考查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突出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A项错误。其他的组织也存在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的现象,故B项不是该组织的突出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C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三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经济上形成互补,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8.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1年11月13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拉开帷幕。会议发表《檀香山宣言——迈向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承诺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密切联系的区域经济,使所有成员从中获益。这主要反映出( )
A.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内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B.亚太经合组织成为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
C.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亚太经合组织实现了政治同盟
D.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致力于进一步的经济合作,D项正确。合作水平最高应是欧盟,其已经实现了经济一体化,故A、B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比较松散,并没有涉及政治领域,C项错误。
答案:D
9.《汉城宣言》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 )
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
C.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稳定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应为A;B项与欧盟有关;C项为关贸总协定的宗旨;D项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
答案:A
10.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的推动
D.法、德矛盾的消除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考查欧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解题时应综合分析欧盟联合的多种因素,并把四个选项的表述与所学历史知识对照,判断其正误。美国并不愿意西欧联合而强大,欧盟的形成说明西欧要极力摆脱美国的控制,A项说法错误;欧洲站在美国一方对抗苏联,苏联绝对不会推动欧洲联合,C项说法有误;法德矛盾一直存在,只是当时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而联合,D项不准确。
答案:B
训练点5 比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来源:Zxxk.Com]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和日本实力的急剧增强带来的挑战,美国加强了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①说法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由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差异的众多成员国组成,②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美国既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也参加了北美自由贸易区,④说法正确。
答案:C
12.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后,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
①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③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④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材料表明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增强自身实力,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故②不正确,应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来源:学科网ZXXK]
东盟大事件表
1967年
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1971年
签订《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1976年
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4年
文莱加入东盟
1992年
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5~1999年
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
1995年
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1997年
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2002年
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2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8分)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8分)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知识和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联系所学知识包括冷战、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内容。第(1)题主要是结合美苏冷战对抗对世界的影响回答;第(2)题联系欧盟的特点通过比较作出回答;第(3)题从有利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
答案:(1)冷战,越南战争。表现略。
(2)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
(3)从共同关心的问题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逐步推进区域化;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的合作。
14.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本组织)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决心建立他们国家国民共同的公民身份;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通过本条约引入关于司法和国内事务的规定,在保障他们人民和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肯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材料三 (该组织)各种活动均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它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在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尊重各成员的经济利益,力求与国际惯例、国际市场的体制接轨。同时,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
(1)材料一所示图片分别为两个区域化组织的标志,简要说明这两个组织在成员构成上的差异。(12分)
(2)材料二、三的内容依次对应材料一图A、图B所代表的组织,据此分别概括图A、图B所代表组织的合作特点。(14分)
答案:(1)图A所代表的组织:组成成员主要为发达国家,各成员之间差异性相对较小。图B所代表的组织:组成成员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成员之间差异性明显。(2)图A所代表的组织:合作领域涉及货币、市场、环境保护、司法、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统一性。图B所代表的组织:合作领域只是涉及经济领域,而且合作松散、相对开放,统一性相对较弱。
(Ⅱ)课后作业——点对点的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二战后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A
2.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这表明( )
A.世界贸易开始走向自由化
B.关贸总协定没有发挥作用
C.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
D.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解析: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A项与实际情况相反,应排除;B项的说法也不对,因为并不是因为关贸总协定没有发挥作用才建立世界贸易组织;C项错在“开始启动”四个字,因为经济全球化早在新航路开辟时代就已经启动了。
答案:D
3.在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根本的推动力是( )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D项是全球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首先排除。A、B、C三项都是原因,但A项仅消除了障碍,B项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C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C
4.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意为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可知A正确;由“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可知B正确;由“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可知C正确。由此可知A、B、C不符合题意,均可以排除。
答案:D
5.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有所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①②④很容易判断,③项中提到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这应与资本家寻找廉价劳动力有关。应选D。
答案:D
6.下列有关世贸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②世贸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
③世贸组织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④世贸组织比关贸总协定更适应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教材可知①②④正确,而③应是“关贸总协定”。因此可排除带③的选项。[来源:学科网]
答案:D[来源:学科网ZXXK]
7.下图国际组织的宗旨和原则有( )
①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②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 ③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④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首先明确该组织为世贸组织,其宗旨和原则有①②③④。
答案:D
8.当我们看到某同学把1986年、1995年11月、2001年11月等时间进行整理时,我们根据这些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判断出这位同学在学习(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经过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过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来源:学科网]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演变过程
解析: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9.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 )
A.有利有弊
B.只有益处
C.只有弊端
D.使中国经济受控于国际垄断集团
答案:A
10.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都被跨国公司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概括,特别注意“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这一关键信息。再准确解读有关数字信息表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答案:C
1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含义是指( )
①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既推动了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又使其经济得以发展 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突出,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勇敢面对,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
答案:A[来源:学&科&网Z&X&X&K]
12.世贸组织的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与关贸总协定相比,它的特点是( )
A.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B.能够提出成员间贸易纠纷的解决方案
C.运行方式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D.开始采用“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策
解析:A、B、D三项是与关贸总协定相同的,而在规则方面,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协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全球化就伴随着战争、暴力、殖民扩张、资本输出、自由贸易等各种因素而不断演进。……到20世纪初期,全球化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高潮随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80年代开始,全球化开始了它的第二个进程和高潮:这一进程是与两极体制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异同点。并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12分)
(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10分)
答案:(1)①异同点:推动力、影响相同;进行的方式、参与者地位不同。②积极影响: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的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合理利用现有规则,趋利避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
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10分)
答案:(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理由: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2)低—高—低
低一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高一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3)①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写出两个即可)②影响:为成员国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快速发展;出于国家利益和成员国利益的考虑,在多边的贸易谈判中难以妥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