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备课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备课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6:3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那一定会很好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2.结构特点
课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第四至七自然段)描写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描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四部分(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3.写作特色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文中4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4.插图说明
课文插图呈现出主人公经历的手推车的阶段,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平和、愉悦的心情。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自主识字。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如,“茎、锯、斧”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可通过辨析形近字进行识字,如,“茎—经”“锯—据”“斧—爷”“推—堆”“拆—折”等;还可以结合词语识记,如,“缩”“拆”可结合文中的词语“缩成一团”“拆了”进行学习,“吱”可结合词语“吱吱嘎嘎”“吱呀”来学习。“缩”是平舌音;“吱、拆”是翘舌音。
2.阅读理解
先让学生读一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提示中的问题展开思考,边默读边圈出表示主人公变化阶段的关键词语“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了解主人公的生命经历了哪些阶段。再读课文,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想象,结合重点句子“那一定会很好”,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3.积累运用
文中出现的拟声词,如“哗哗哗”“呼呼”“吱吱嘎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些词语是模仿了自然界的哪些声音,从而感受拟声词的生动性、形象性,并引导学生积累运用。
备教学资源
1.作者简介
流火,女,生于1983年,曾当过若干年小学教师,现在是自由撰稿人。出版的作品包括图画书、童诗集、短篇童话集和中长篇童话。作品曾经获得过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上海市幼儿文学奖、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等。主要作品:《简单》《你快乐吗》《木马快递》。
2.童话知识
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意思是为儿童讲的故事。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世界三大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3.树木用途简介
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树林能减少噪声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树林就能使噪音减小四五倍。
树可以减低温度和提高湿度,杀菌,固定太阳能,稳定生物链。
可以为小鸟们提供栖息的地方。不同的树木可以制作不同的家具、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