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6张PPT)+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6张PPT)+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9 15:05:5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③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⑤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一、五四运动
课堂探究:根据史料讨论五四运动的背景。
1、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根本);经济阶级;思想;导火线。
一、五四运动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电影《我的1919》台词
强权 VS 公理
1919年1月,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国操纵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应该如何据理力争?
电影中的顾维钧以情感打动各国代表,但仅仅以情动人是不够的。
请列出山东不能转让给日本的理由
参考:
1、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理应得到公正的待遇,从战败国德国手中收回山东;
2、二十一条是在日本武力胁迫下签订,条约效力仍存疑问;
……
顾维钧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公平外交),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我看这两个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1919年5月《每周评论》第20号
导火线
过 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形式
口号
结果
性质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19.5.4 - 6.3
北京
学生
罢课、游行
1919.6.3-6月底
上海
工人
罢课、罢工、罢市
初步胜利:释放…… 免除……拒绝……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收回山东权利”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2、过程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商界罢市,声援学生游行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2)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初步胜利?
因为社会各界的参加,尤其是工人阶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使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1)如何理解初步胜利?
胜利:部分实现斗争目标,即释放、免职、拒签。
初步:未完全实现目标,更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6
一、五四运动
3.性质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依据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歌女都参加罢工。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919年,青红帮在上海罢市的那一天,……无论罢市多少日,所有扒手,一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据捕房报告,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1999年5月4日“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刊)
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1919.8《湘江评论》)
4、意义
一、五四运动
(1)思想文化: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4)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2)政党建设: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性质:爱国革命、社会革命、思想启蒙
不同 阶段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相同
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走社会主义道路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拓展延伸
1、毛泽东曾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的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据此可见,五四运动是一场( )
A.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C.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D.伟大的政治改良运动
2、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 )
A.显示了无产阶级力量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A
B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联系近代中国救国道路的探索,说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这一时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天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国内:政治:各阶级探索失败;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
国际:一战引发对西方文明反思;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翻译: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1920.8,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李大钊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北京
上海
(2)学会:①1920.3,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②1920.5,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报刊:1919年,《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结合教材第130页及下列材料,分析中共建立的历史条件。
共产国际派来指导
中共建党的代表
共产党早期组织
南陈北李
经济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条件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地点:上海 → 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等13人
(4)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旧址
嘉兴南湖游船
毛泽东28 何叔衡45 董必武35 陈潭秋25 邓恩铭20 王尽美23
李达31 李汉俊31 张国焘24 刘仁静19 包惠僧27 陈公博29 周佛海24
中共“一大”代表
平均年龄:27.7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2.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4.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5.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外纲要》(上)第131页
3、历史意义:
16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在何处?
【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纵横P131
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共一大的纲领和二大的革命纲领的区别是什么?
学思之窗P131
(1)……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大联合。
二大纲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是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从中共第一个纲领,分析中共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一大明确无产阶级的阶级使命
二大明确了无产阶级的时代使命
1921.7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8
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1922.1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7
中共二大召开
1922.9
江西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觉领导的工人远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1923年》
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 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五十二人,受伤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狱者四十余人,被开除流亡者一千余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国共两党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各阶级合作的重要性。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背景
孙中山维护民主的斗争
斗争 结果
二次革命 因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散而失败
护国运动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因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内容:
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6)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1、国共合作——概况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党内合作,对于国民党来说,能够加强自身的战斗力;对于共产党来说,能够得以实现联合战线的战略。一度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自周兴樑《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会场
李大钊和孙中山走出
国民党一大会场
探究:新三民主义“新”表现在哪里?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新旧三民主义对比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的表现
民族 主义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 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认识 ①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与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一致,成为国共合作基础。 ②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手段。
明确的反帝要求,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由资产阶级的民主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关注工农利益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4.1
国民党一大
1925
成立国民政府
1926
国共合作北伐
1927
4.12
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1927
7.15
汪精卫分共
珠江流域
广州
长江流域
上海
武汉
兴起
高潮
失败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2、国民大革命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1927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1)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北伐战争
1、开始时间:
2、对象:
3、初步结果:
从1926年夏到1927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1000万人。农民有了组织,便开始行动,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毛泽东在武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3、结果:失败
四、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标志:
①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原因:
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主观原因:
A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
B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放弃革命领导权。
4、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民党右派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至1927年11月,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
1、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表(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C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2、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吸引入学人数达到顶峰
B.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的是第三期
C.第五期低毕业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
D.第六期高毕业率的主要原因是工农运动的推动
C
危在旦夕中国革命,又将走向何方?
中共三大
1923
北伐
1926
五四运动
1919
1921
1924
1925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
1927
合作破裂革命失败
【本课小结】
工农武装割据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及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2.难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国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时空坐标】
【本课要旨】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了国民大革命失败。
【重难点探究】
探究1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探究2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歌女都参加罢工。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919年,青红帮在上海罢市的那一天,……无论罢市多少日,所有扒手,一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据捕房报告,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1999年5月4日“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刊)
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1919.8《湘江评论》)
依据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探究3 中国共产党纲领。
学思之窗P131
(1)……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历史纵横P131
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从中共第一个纲领,分析中共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中共一大的纲领和二大的革命纲领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本课小结】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