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三国实力比较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 443 60
蜀 28 94 10.2
吴 52.3 230 23
(单位:万)
谁更具统一的实力?
魏元帝和司马昭
蜀汉后主刘禅
东吴末帝孙皓
司马氏掌政的魏国
01
西晋的建立
263年
魏灭蜀
●司马氏掌政魏,魏亡
魏
●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
建立西晋
280年
西晋灭
280年
西晋完成统一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晋武帝司马炎
(236-290年)
西晋
280年西晋完成全国统一,晋武帝
司马炎改年号为“太康”。这一时期,他
革新政治,厉行节俭,推行法治,发展农业生产,使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
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
持取得的,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
级基础。为了巩固统治,他再封同姓诸王 ,以郡为国,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后
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据级别置军。
再行分封制
材料1:晋武帝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
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朝政日渐腐败。
——《西晋故事新编》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西晋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229年
266 280
316年
439年
589年隋朝统一
完成统一:
秦朝
西晋
读图,西晋统一共计多少年?为何如此短命?
原因一:晋武帝晚年奢侈腐化,朝政腐败。
西晋文学家鲁褒,
好学多闻,隐居
不仕。著《钱神
论》愤世嫉俗,
针贬时弊。
材料2:大俭之后,必有大奢。社会上盛行一种斗富
的风气。最著名的是石崇与王恺的斗富。
——《大学中国史》
材料3: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
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
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为世神宝。亲
之如兄,字曰‘孔方’”。 ——鲁褒《钱神论》
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原因三: 崇拜金钱之风,使
道德沦丧 、唯利是图且盛行
享乐,动摇了国家根基,加
速了西晋的灭亡。
原因二:炫富斗富,社会风气败坏
专擅朝政:
290年,司马炎病死后,太子司马衷继位
即晋惠帝,贾南风为皇后("贾家种妒而少
子,丑而短黑")。因贾南风不满朝政被外
戚(司马衷母系)杨氏把持,她挑起了一
场宫廷内部争权夺势的残杀。
逼害储君:
晋惠帝无力亲政,贾南风得以专权。300
年,她设局迫害太子并废黜,后以毒杀之。
倒台殒命:
赵王以谋害太子之罪将其毒杀(时年45岁)。
贾南风专权,是“八王之乱”
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晋惠帝司马衷
(259-307年)
贾南风
(257-300年)
02
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原因四: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西晋建立之时,司马炎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可自行选用封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甚至还可以设立数量不等的军队。
司马炎埋雷
贾南风点火
8颗雷次第爆炸
可能出现何种局面?
司马炎
保持政局稳定
司马家族大分封
司马衷
何不食肉糜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为争夺中央政权,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
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
东海王司马越最终胜出,立司马炽为晋怀帝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对中原
地区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
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上万人。316年,刘曜围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攻陷洛阳
永嘉之乱
266
290
307
313
316
晋武帝
司马炎
晋惠帝
司马衷
晋怀帝
司马炽
晋愍帝
司马邺
永嘉之乱
(晋怀帝年号永嘉)
八王之乱以来,中原数以十万计的幸存者不断逃往南方,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族迁徙高潮。
共历四帝51年
战乱中,大量士族从华北南下江南一带。在他们的扶持下,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南京)。
南迁的中原百姓主要迁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荆州汉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
衣冠南渡
司马睿
(276-323)
0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西晋灭亡原因五: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中国北方第一个登场的是匈奴;到了三国时期,草原的其他部落如柔然鲜卑等也开始兴起;到了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不断内迁,并建立政权。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少数民族内迁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分别迁到辽宁和陕西及河套地区。
读图,说出五族
内迁的路线: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跨学科
各朝代气候的表述为:六合春熙的秦汉、霜霾乱世下的魏晋南北朝、盛世流火去的隋唐、暖干的北宋、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变的南宋元代、小冰期的明代,寒冷的清代。
少数民族内迁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
“八王之乱”破坏了北
方生产力,导致北方流
民四起。内迁的各族人
民不堪重税兵役的奴役,乘机起兵反晋。历史开
始进入十六国时期。
前凉
304年-439年的135年间,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在北方(西南)建立过十六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关中流民在氐族李氏的带领
下进入巴蜀,建立了成汉
(304-349);匈奴刘渊在
山西一带起兵,建立了汉赵
(304年~329年);另外还
有张氏割据河西走廊,后建
立了前凉(318年~376年)。
前秦十六国最强大的
国家。4世纪后期,氐
族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
进行改革。
王猛
(325年-375年)
读课文,总结改革内容?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
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
提倡儒学。
使前秦境内的
胡汉矛盾有所
缓和。
有何影响?
前 秦
苻坚
(338~385年)
383年前秦苻坚率军攻打东晋,淝水之战前秦战败,实力大伤。394年被灭,立国共44年。
十六国中期
十六国后期
十六国后期,前秦
灭亡后,各民族纷纷
复国,于是北方重新
陷入战乱。不过,该
时期的主角成为了拓
跋鲜卑。拓跋鲜卑建
立北魏后,迅速崛起,不断击败其他政权,
最终在439年统一了
北方。至此,十六国
130多年的大混乱时
期结束,历史进入南
北朝对峙时期。
思 考
想一想,中原人南迁和少数民族内迁会带来哪些影响?
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
奠定了基础
采桑图——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牛耕图——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中原争用西北各族家具
本课小结
十六国时期
东晋(江南)
(280-316年)
(291-306年)
(317-420年)
(304-439年)
(316年)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88页课后活动的两道题
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演变示意图
少数民族内迁,
促进民族之间深度
交流交融。这种民
族间的自然同化是
多民族社会发展的
一种必然现象,是
一种进步趋向,促
进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