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度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度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9 10:01:1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度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2五上·青岛期中)下列物体中,(  )不是光源。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2.(2022五上·青岛期中)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光有时沿着曲线传播
C.反光镜有分散光的作用
3.(2022五上·青岛期中)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下列方法中,能够看到人工彩虹的是(  )
A.方法一 B.方法二 C.方法一和方法二
4.(2022五上·青岛期中)空气中的水燕气通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渍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
围较近的是(  )。
A.雾 B.云 C.霜
5.(2022五上·青岛期中)(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6.(2022五上·青岛期中)根据热对流原理,厨房里面排热空气和油烟的风扇,城好安装在炉灶的(  ):
A.下方 B.上方 C.相同高度
7.(2022五上·青岛期中)亮亮分别将白色油漆与黑色油漆涂在两只透明塑料瓶上,然后向两只塑料瓶内装入质量与程度相同的水。亮亮把两只塑料瓶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并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根据水的温度可以发现(  )。
A.白色假料瓶吸收热的能力强
B.黑色塑料瓶吸收热的能力强
C.黑色塑料瓶与白色塑料瓶吸收热的能力相同
8.(2022五上·青岛期中)下列现象中,(  )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
A.溪水流向低处
B.旋转的木马
C.转动的风车
9.(2022五上·青岛期中)果果将段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他在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铁丝的一端加热(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火柴会掉落下来,其掉落的顺序是(  )。
A.1-2-3-4 B.4-3-2-1 C.几乎同时掉落
10.(2022五上·青岛期中)冬天洗操时,打开“浴霸"马上就会感到热,“浴霸”的热主要是通过(  )传递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小题2分,共30分)
11.(2022五上·青岛期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
12.(2022五上·青岛期中)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光污染。(  )
13.(2022五上·青岛期中)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14.(2022五上·青岛期中)制作潜架镜时,两块镜片应垂直放置。(  )
15.(2022五上·青岛期中)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16.(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而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
17.(2022五上·青岛期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
18.(2022五上·青岛期中)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是固态,就是雨。(

19.(2022五上·青岛期中)吃火锅时如果将把纯金属勺子放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热得无法用手直接拿,该情况下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
20.(2022五上·青岛期中)太阳的热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周围发射。(  )
21.(2022五上·青岛期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22.(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  )
23.(2022五上·青岛期中)假如没有地球引力,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  )
24.(2022五上·青岛期中)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厚,陆地部分薄。(  )
25.(2022五上·青岛期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6.(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 )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   。
27.(2022五上·青岛期中)物体发出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28.(2022五上·青岛期中)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29.(2021五上·微山期中)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   。
四、看图判断。(判断下列传热方式场“√"否“×”主要是编传导)(每小题3分,共12分)
30.(2022五上·青岛期中) 炒菜(  )
31.(2022五上·青岛期中) 暖气片使房间变暖(  )
32.(2022五上·青岛期中) 敷热水袋取暖(  )
33.(2022五上·青岛期中) 晒太阳(  )
五、实验探究题。(18分)
34.(2022五上·青岛期中)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
(1)如图甲,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 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在屏上   (填”会“或“不会”)出现光斑。
(2)如图乙,将③号卡纸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通过①号卡纸的小孔仍能看见③号卡纸),让手电筒的光依旧从①号卡纸小孔射人。这时,在屏上   (填”会“或“不会”)出现光斑。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光是沿   传播的。
(4)我们在验证光的传播实验时,下面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手电筒进行操作实验
B.实验现象很明显,做一次实验就可以
C.三张卡纸上的小孔不在同条直线 上,只要改变手电简照射的角度也能很好地进行实验
35.(2022五上·青岛期中)如图,这是地球结构示意图。
(1)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  )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幅、地核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
(2)如果用熟鸡蛋来代表地球的结构,那么蛋黄用来表示(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通过对地球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知道地球越往深处(  )。
A.温度没有变化 B.温度越低 C.温度越高
(4)地壳主要是由(  )构成。
①岩桨岩
②沉积岩
③变质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5)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  )。
A.泉水 B.岩浆 C.石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都能自己发光是光源,月亮不能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C错误。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通过光的反射,使更大的空间范围在凸面镜中成像,也就是说,可以使驾驶员的后视视野范围更宽广,有利于驾驶员观察到周围更多更广的环境,行驶更安全;所以A正确。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珠,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彩虹的七彩颜色从外至内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根据题干信息,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平水,成虹露之状。”根据书中的记载制造彩虹,应该是背着太阳的方向喷洒水雾,因此,采用方法二时,才可以看到人工彩虹,方法一不会看到彩虹。
4.【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5.【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70-200℃,一至十几大气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6.【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空气上升的认识,油烟受热膨胀,会向上方飘散,而且空气受热也会上升,带动一些油烟上升,所以抽油烟机通常安装在炉灶的上方,能够更好地把油烟、热空气排出。
7.【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阳光下,深颜色比浅颜色吸热能力强,所以黑色比白色吸热能力强,B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溪水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旋转的木马是由于动力转动,而旋转的风车是风的作用。
9.【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所以火柴掉落的顺序是4-3-2-1.
10.【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
所以题目中“浴霸”的热主要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题目正确。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指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也能有效减少光污染。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在所有物体上都会发生,只是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题目错误。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潜望镜的认识,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特性,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且必须平行相对放置。如图所示。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它是水的固态形式。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题目说法正确。
1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如果仍是固态则是雪,题目说法错误。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将一把纯金属勺子放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热得无法用手直接拿,勺柄的热是通过和热汤直接接触传递的,其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热量的主要来源。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向上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故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在生活中,人站立着跳不高、跳起来也落回地面等,表明人受地球引力作用。如果地球引力消失了,地球的大气层将会逐渐远离我们,很多东西会漂浮到空中,我们自己也会不受控制的飘到空气中,人类将会无法生存。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壳越往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6.【答案】露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地球上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通过一些物理作用循环,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7.【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8.【答案】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在固体中热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传播。
29.【答案】地球引力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 地球对其他物体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题目图示炒菜,热气会上升,正确。
3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暖气片按在房间下方,会使房间更暖和,题目说法正确。
32.【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利用热水袋取暖热可以从热的物体通过热传导传到冷的物体,题目正确。
33.【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晒太阳时太阳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人身上,题目正确。
34.【答案】(1)会
(2)不会
(3)直线
(4)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这样为了防止有其他光线来扰乱实验,确保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当我们看到光直接穿过小孔,在最后的屏上就有光斑;如果移动一张卡纸,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在最后的屏上就没有光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1)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光久可以直接穿过小孔,在最后的屏上就有光斑。
(2)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如果移动一张卡纸,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在最后的屏上就没有光斑。
(3)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直接用眼镜对着手电筒进行操作;而为了避免实验误差,应实验三次; 三张卡纸上的小孔不在同条直线 上,改变手电简照射的角度可能会造成实验误差。
35.【答案】(1)A
(2)C
(3)C
(4)A
(5)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我们地球的结构跟熟鸡蛋结构相似,如果用熟鸡蛋来代表地球的结构,那么处于最内部的蛋黄相当于地球最内部的地核。
(3)通过对地球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知道地球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壳主要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的。
(5)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有岩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度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2五上·青岛期中)下列物体中,(  )不是光源。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都能自己发光是光源,月亮不能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C错误。
2.(2022五上·青岛期中)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光有时沿着曲线传播
C.反光镜有分散光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通过光的反射,使更大的空间范围在凸面镜中成像,也就是说,可以使驾驶员的后视视野范围更宽广,有利于驾驶员观察到周围更多更广的环境,行驶更安全;所以A正确。
3.(2022五上·青岛期中)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下列方法中,能够看到人工彩虹的是(  )
A.方法一 B.方法二 C.方法一和方法二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珠,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彩虹的七彩颜色从外至内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根据题干信息,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平水,成虹露之状。”根据书中的记载制造彩虹,应该是背着太阳的方向喷洒水雾,因此,采用方法二时,才可以看到人工彩虹,方法一不会看到彩虹。
4.(2022五上·青岛期中)空气中的水燕气通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渍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
围较近的是(  )。
A.雾 B.云 C.霜
【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5.(2022五上·青岛期中)(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70-200℃,一至十几大气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6.(2022五上·青岛期中)根据热对流原理,厨房里面排热空气和油烟的风扇,城好安装在炉灶的(  ):
A.下方 B.上方 C.相同高度
【答案】B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空气上升的认识,油烟受热膨胀,会向上方飘散,而且空气受热也会上升,带动一些油烟上升,所以抽油烟机通常安装在炉灶的上方,能够更好地把油烟、热空气排出。
7.(2022五上·青岛期中)亮亮分别将白色油漆与黑色油漆涂在两只透明塑料瓶上,然后向两只塑料瓶内装入质量与程度相同的水。亮亮把两只塑料瓶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并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根据水的温度可以发现(  )。
A.白色假料瓶吸收热的能力强
B.黑色塑料瓶吸收热的能力强
C.黑色塑料瓶与白色塑料瓶吸收热的能力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阳光下,深颜色比浅颜色吸热能力强,所以黑色比白色吸热能力强,B选项符合题意。
8.(2022五上·青岛期中)下列现象中,(  )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
A.溪水流向低处
B.旋转的木马
C.转动的风车
【答案】A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溪水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旋转的木马是由于动力转动,而旋转的风车是风的作用。
9.(2022五上·青岛期中)果果将段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他在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铁丝的一端加热(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火柴会掉落下来,其掉落的顺序是(  )。
A.1-2-3-4 B.4-3-2-1 C.几乎同时掉落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所以火柴掉落的顺序是4-3-2-1.
10.(2022五上·青岛期中)冬天洗操时,打开“浴霸"马上就会感到热,“浴霸”的热主要是通过(  )传递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
(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
所以题目中“浴霸”的热主要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小题2分,共30分)
11.(2022五上·青岛期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题目正确。
12.(2022五上·青岛期中)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光污染。(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光污染是指燥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也能有效减少光污染。
13.(2022五上·青岛期中)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在所有物体上都会发生,只是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题目错误。
14.(2022五上·青岛期中)制作潜架镜时,两块镜片应垂直放置。(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潜望镜的认识,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特性,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且必须平行相对放置。如图所示。
15.(2022五上·青岛期中)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6.(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而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它是水的固态形式。
17.(2022五上·青岛期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题目说法正确。
18.(2022五上·青岛期中)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是固态,就是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如果仍是固态则是雪,题目说法错误。
19.(2022五上·青岛期中)吃火锅时如果将把纯金属勺子放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热得无法用手直接拿,该情况下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将一把纯金属勺子放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热得无法用手直接拿,勺柄的热是通过和热汤直接接触传递的,其传热方式主要是热传导。
20.(2022五上·青岛期中)太阳的热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周围发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是地球热量的主要来源。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题目说法错误。
21.(2022五上·青岛期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向上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22.(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故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23.(2022五上·青岛期中)假如没有地球引力,我们将无法正常生活。(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它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在生活中,人站立着跳不高、跳起来也落回地面等,表明人受地球引力作用。如果地球引力消失了,地球的大气层将会逐渐远离我们,很多东西会漂浮到空中,我们自己也会不受控制的飘到空气中,人类将会无法生存。
24.(2022五上·青岛期中)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厚,陆地部分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壳越往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5.(2022五上·青岛期中)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6.(2022五上·青岛期中)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 )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   。
【答案】露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地球上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通过一些物理作用循环,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7.(2022五上·青岛期中)物体发出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8.(2022五上·青岛期中)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答案】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在固体中热主要是以这种方式传播。
29.(2021五上·微山期中)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   。
【答案】地球引力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 地球对其他物体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
四、看图判断。(判断下列传热方式场“√"否“×”主要是编传导)(每小题3分,共12分)
30.(2022五上·青岛期中) 炒菜(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题目图示炒菜,热气会上升,正确。
31.(2022五上·青岛期中) 暖气片使房间变暖(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暖气片按在房间下方,会使房间更暖和,题目说法正确。
32.(2022五上·青岛期中) 敷热水袋取暖(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利用热水袋取暖热可以从热的物体通过热传导传到冷的物体,题目正确。
33.(2022五上·青岛期中) 晒太阳(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晒太阳时太阳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人身上,题目正确。
五、实验探究题。(18分)
34.(2022五上·青岛期中)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
(1)如图甲,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 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①号卡纸小孔射入。在屏上   (填”会“或“不会”)出现光斑。
(2)如图乙,将③号卡纸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通过①号卡纸的小孔仍能看见③号卡纸),让手电筒的光依旧从①号卡纸小孔射人。这时,在屏上   (填”会“或“不会”)出现光斑。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光是沿   传播的。
(4)我们在验证光的传播实验时,下面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手电筒进行操作实验
B.实验现象很明显,做一次实验就可以
C.三张卡纸上的小孔不在同条直线 上,只要改变手电简照射的角度也能很好地进行实验
【答案】(1)会
(2)不会
(3)直线
(4)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这样为了防止有其他光线来扰乱实验,确保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当我们看到光直接穿过小孔,在最后的屏上就有光斑;如果移动一张卡纸,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在最后的屏上就没有光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1)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光久可以直接穿过小孔,在最后的屏上就有光斑。
(2)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如果移动一张卡纸,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在最后的屏上就没有光斑。
(3)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直接用眼镜对着手电筒进行操作;而为了避免实验误差,应实验三次; 三张卡纸上的小孔不在同条直线 上,改变手电简照射的角度可能会造成实验误差。
35.(2022五上·青岛期中)如图,这是地球结构示意图。
(1)地球由外到内依次分为(  )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幅、地核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核、地幔、地壳
(2)如果用熟鸡蛋来代表地球的结构,那么蛋黄用来表示(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通过对地球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知道地球越往深处(  )。
A.温度没有变化 B.温度越低 C.温度越高
(4)地壳主要是由(  )构成。
①岩桨岩
②沉积岩
③变质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5)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  )。
A.泉水 B.岩浆 C.石油
【答案】(1)A
(2)C
(3)C
(4)A
(5)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我们地球的结构跟熟鸡蛋结构相似,如果用熟鸡蛋来代表地球的结构,那么处于最内部的蛋黄相当于地球最内部的地核。
(3)通过对地球相关资料的研究,我们知道地球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壳主要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的。
(5)根据火山喷发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有岩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