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四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布局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 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km。
课前阅读:浙江义乌民用机场
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的原因?
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原因?
01 案例
材料一:北京到上海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普通铁路。截至2003年,京沪铁路全长1463km,运营速度160km/h。截至2017年9月,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为350km/h。2019年京沪高铁全线运送旅客2.15亿人次。
思考:为什么在京沪两地间要布局多种交通方式?为什么在已有京沪铁路的基础上,还要修建京沪高铁呢?
需求增长→布局变化 需求量大的点和线
——依据运输需求原则
01 案例
材料二:上海虹桥高铁站总建筑面积约44万㎡,设16站台。昆山南站建筑面积约4万㎡,设4站台。
思考:比较上海虹桥高铁站和昆山南高铁站的建筑面积,并简析原因。
需求量→布局的规模大小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
(3)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4)为什么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
思考
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过密:影响高铁运行速度
过疏:无法满足沿线重要城市的运输需求
高速铁路全线全封闭,列车通过时速度快 、噪音大,布局在城区边缘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干扰
01 案例
材料三:情境1——北京南站到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选择地铁前往,花费30元,和70分钟左右的时间。
情境2——上海虹桥高铁站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需要多少费用和多少时间呢?
世界最大交通枢纽——上海虹桥枢纽
01 案例
衔接和转运效率高
——依据运输需求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原则
问题回顾
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的原因?
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原因?
增长特点,决定变化特点
01 案例
材料四:京沪高铁的设计时速为380km/h,在开行出期定为时速300km/h。直到开通几年后,才将运营速度提升到350km/h。
思考:为什么京沪高铁初期运行时没有定位最高时速?
——适度超前原则
01 案例
京沪高铁西渴马隧道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思考:为什么需要开凿隧道?为什么需要修建桥梁?
——因地制宜原则
01 案例
材料六:京沪高铁桥梁的长度约1140km占正线长度86.5%。
思考:京沪高铁多采用高架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少占土地原则
02 案例
材料一:1978年,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为5.17万千米,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8.1亿人次,1998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为6.64万千米,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约9.5亿人次,到2018年底,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3.1万千米以上,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
思考:我国铁路里程在1978年以后的变化速度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
02 案例
材料二: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思考:1.为什么青藏线一期工程1984年5月建成通车,而二期工程在2001年6月才开工?
资金
技术水平
02 案例
材料二: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思考:2.入藏铁路有四个方案,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方案?
满足城市运输需求
02 案例
材料二: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思考:3.青藏铁路修建面临哪些自然障碍?
冻土、严寒、缺氧、生态脆弱
02 案例
材料三:西藏自治区将新建山南隆子、日喀则定日、阿里普兰等三个支线机场。除机场外,还有川藏铁路,滇藏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
思考:除了满足当地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外,在西藏地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布局还考虑了哪些方面呢?
——平衡地区发展原则
——适应国防需求原则
小结
02
03
01
1.交通运输布局
2.交通运输布局原则
3.交通运输布局不断变化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的标准和规模
2.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需求大的点和线
3.交通运输布局需关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衔接(综合性交通运输)
4.交通运输需求增长和分布特点决定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1.交通运输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2.足够的资金为交通运输建设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依据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尽量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平衡地区发展
适应国防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