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习题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习题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9 10: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点 熔点(凝固点) 有 没有
温度变化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凝固过程中温度下降
熔化图象


点 凝固图象
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只需吸热
凝固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只需放热
易错点:当晶体的温度正好处于熔点时,多数同学往往以为晶体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此,同学们要正确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吸热达到熔点时,若不再吸热,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为液态。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常温下,水是____态,铁是____态,氧气是____态。
2.物质从____态变成____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态变成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要____热,凝固要____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3.固态物质分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_______有熔点,_________没有熔点。
4.晶体在熔化时,_____热温度保持_______,凝固时_____热温度保持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_____热温度____________,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不变

不变

不断升高
相同的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现象
1.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熔化
放出
2.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  )
A.凝固放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D
知识点2:熔点和凝固点
3.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蜡、海波、铝、松香、冰、玻璃、铜、沥青、铁。一类共同特征为_____,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共同特征为________,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
海波、铝、冰、铜、铁
非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
4.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____℃,我正在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
0
凝固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B
6.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
A
7.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温度较高
B.水的凝固
C.冰的温度较高
D.冰的熔化
B
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
在升高
B.在第6 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测量气温,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D
1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
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 ℃时氢气是固态
D.-40 ℃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59
11.(连云港中考)质量相同的0 ℃的冰比0 ℃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2.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使窖内的温度不致太_____。
熔化
保持不变
凝固
放出热量

13.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该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____min。

70
10
14.(梧州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1)将适量碎冰装入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要完成该实验操作,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
秒表
(2)图乙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固液共存态
晶体
15.我国研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 ℃时完全熔化,低于15 ℃时完全凝固。有人把这种材料设计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答:气温在15 ℃~40 ℃之间变化时,聚乙烯是非晶体将发生物态变化;白天气温上升,聚乙烯吸热开始熔化,使温度不致于太高;夜晚气温下降,聚乙烯放热开始凝固,使温度不致于太低,从而可调节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