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9 11: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战火纷飞百余载,
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是在哪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吗?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广义“江南”指长江以南。狭义“江南”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课文里所指的应为广义的江南。
狭义江南
广义江南
游牧民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为奴。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东晋的第一代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字景文,为司马懿的曾孙。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 建康 。
3.统治:政治上依靠 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
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东晋建国之初,司马睿用王导之谋,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在王导、王敦兄弟(琅邪王氏)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始得在江南立足。由此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等。
司马睿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多次组织北伐,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击楫中流
北伐中原(祖逖)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 建康 。
3.统治:政治上依靠 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
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4.兴盛:
(1)原因: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2)表现: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刘裕
1、淝水之役不过是阻止了北方游牧政权南侵的步伐而已,并不能改变整个南弱北强的态势。当时的东晋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转移到南方,北方士族与江东旧士族的矛盾很深,内部很乱(先后经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玄之乱,孙恩、卢循之乱等等),与北方政权实力相差悬殊,
2、东晋的亡是亡在自己的权臣之手,东晋王室一直衰微,被权臣篡位是早晚的事。在这37年当中,士族沉浸在淝水之战的胜利喜悦中,无所作为。而孙恩、卢循起义就把士族打回了原形。士族人才匮乏,精英断层,未能承担起安邦定国的重任。刘裕的崛起,宣告了东晋的灭亡,也宣告了士族门阀政治的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概况: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 四个王朝,
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东晋
317灭亡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南朝
(建康.420-589)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宋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疆域最大,国力最盛。陈领土最小。

557-589

502-557

479-502

420-479
东晋
317-420
东吴
222-280
六朝古都南京
政治特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二、南朝的政治:
1.概况: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 四个王朝,
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六十年。
1、宋(420—479)
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422年6月)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3月16日)
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
司马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齐(479—502)
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23年。
建康

3、梁(502—557)
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建立梁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西

东 魏

建康
侯景所攻占的城市
侯景之乱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惨遭烧杀抢掠。自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3.衰落:南朝后期,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二、南朝的政治:
1.概况: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 四个王朝,
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4、陈(557—589)
广州都督陈霸先557年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陈朝于589年被隋朝所灭。至此南朝结束,共计170年。

建康
宋、齐、梁、 陈 四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北方地区
中原地区
江南地区
南迁前 人口 南迁后
人口
北方 关中 240万 50万
南方 扬州 320万 433万
南方 荆州 359万 620万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的 自然条件 优越。
(3)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1)农业:开垦大量荒地,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
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
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施 粪 图
犁 田 图
龙骨水车
秦淮河坝复原图
南北朝时期,江南建筑了许多堤坝,用以调节水位高低,用于排洪和蓄水灌溉。
江南农业的开发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的 自然条件 优越。
(3)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1)农业:开垦大量荒地,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
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
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在缫丝、织布、 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锦质护膊
红地云珠日天锦
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东晋纺织画像砖
东晋织成履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缺陷,釉色青灰,匀净莹润。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东晋越窑小瓶
青 釉 灯
青釉刻花单柄壶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
东晋·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
灌钢法
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3)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建康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的 自然条件 优越。
(3)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1)农业:开垦大量荒地,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
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
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在缫丝、织布、 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想一想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东晋
北朝
南朝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 建康 。
3.统治:政治上依靠 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
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4.兴盛:
(1)原因: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2)表现:社会经济得以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3.衰落:南朝后期,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二、南朝的政治:
1.概况: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 陈 四个王朝,
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建康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
(2)江南的 自然条件 优越。
(3)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1)农业:开垦大量荒地,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的改
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
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在缫丝、织布、 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
A.曹操  B.王导  C.祖逖 D.王敦
C
D
3.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
原因是: (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4. 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
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B
C
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