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5: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琵琶(bā) 竹笋(sǔn) 邀请(yāo) 签订(qiān)
B.逼迫(pò) 赞叹(zàn) 杰出(jié) 项目(xiànɡ)
C.崛起(qū) 打扰(rǎo) 模范(fàn) 妄想(wànɡ)
D.拒绝(jù) 延安(yán) 元旦(dàn) 纠缠(cán)
2.“犹豫”的反义词是( )
A.迟疑 B.动摇 C.果断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外出征战的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这两句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将士们消极厌战的心理。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还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入侵。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是:生时应当成为人中豪杰,死后也要成为鬼中英雄。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
4.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B.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就有钱花了吗?
C.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有钱花吗?
D.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有钱花了。
5.将关联词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是刀山火海,我( )要去闯一闯。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如果……就……
D.哪怕……也……
6.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是( )
A.他看到外国人的横行霸道,想惩治坏人。
B.他听了伯父的话,明白了为国读书的重要性。
C.他体会到“中华不振”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屈辱。
D.他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7.复述《西门豹治邺》一课,应将( )这个主要情节讲得详细一些。
A.调查民情 B.惩治巫婆和官绅 C.开凿渠道,引水灌溉
二、填空题
8.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屡次上门纠缠( )京剧大师梅兰芳,妄( )想逼他登台为日本人唱戏。为了躲避日本人,梅兰芳被迫( )藏身租( )界,后来受邀( )前往香港。香港沦陷后,因不堪侵略者的骚扰( ),他蓄须明志,返回上海。在上海,梅兰芳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拒( )绝签订( )演出合同,宁( )可卖房度日。后来,为了拒绝日本人的要( )求,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9.我会写组词
暮mù( ) 吟yín( ) 题tí ( ) 侧cè( )
庐lú ( ) 缘yuán( ) 费fèi( ) 阁gé( )
10.辨字组词。
延( ) 杨( ) 琳( ) 魂( )
廷( ) 扬( ) 淋( ) 魄( )
炕( ) 抗( ) 翅( ) 偏( )
坑( ) 坑( ) 翘( ) 翩( )
11.写出近义词。
茁壮—( ) 清香—( ) 破旧—( )
追寻—( ) 仿佛—( ) 明媚—( )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未来 ( )的春光
( )的理想 ( )的太阳
( )的土炕 ( )的燕子
( )的泉水 ( )的脊梁
1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 )
(2)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 )
(3)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 )
(4)形容做事情果断,不犹豫。 ( )
1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左( )右( ) 疑惑( )( ) 若( )所( )
铁( )无( ) 深( )简( ) ( )( )犹豫
(1)照样子写词语。
①画横线的词语(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画波浪线的词语(含人物品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和“豁然开朗”意思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东张西望”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
15.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王昌龄是____代诗人,《出塞》一诗中“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2)《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3)《夏日绝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连起来,透出怀古讽今的深刻用意。
三、语言表达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例: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点字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7.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18.“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
19.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林则徐虎门销烟》,完成习题。
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十八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过3亿至4亿银元,全国染上烟瘾的人数量达二百多万。
林则徐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
道光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20.林则徐销烟的原因表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染上烟瘾的人数太多 B.大量银元被西方国家掠走
C.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 D.林则徐想扬名天下
2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
A.道光皇帝 B.看销烟的群众 C.林则徐 D.销烟的民夫
22.最后一段中的“这一壮举”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造成中国银元大量流失,全国染上烟瘾的人__________。林则徐疾呼要严禁鸦片,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_________。林则徐带领文开百官下令在_______销毁了________,大长了_________ ,大灭了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题目: 的作业
要求:1.上学以来,你应该做过许多作业,有老师布置的学科作业,有妈妈布置的家务劳动,有科学老师布置的社会观察,有美术老师布置的手工制作……2.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有趣”“特殊”“奇怪”……然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有误。琵琶,拼音:pí pa、pí pá。
B 正确。
C 有误。崛起,拼音:jué qǐ,意思是地势突起,隆起;相对高起或突起。
D 有误。纠缠,拼音:jiū chán,意思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2.C
【详解】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犹豫:(形)拿不定主意。
迟疑:(形)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动摇:(形)不稳固;不坚定。
果断:(形)决断;不犹豫。
所以“果断”和“犹豫”是反义词。
3.A
【详解】此题考查诗文理解。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这两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作者巧妙地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4.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A.该句是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步骤:①将反问句中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反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将该句的肯定词“还愁”改为否定词“不愁”,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B.该句是个反问句,将否定词“不就”改为肯定词“就”,反问助词“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句子改为: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有钱花了。
C.该句表达的意思是登台愁没钱花。
D.该句表达的意思是登台就有钱花。
其他三项的意思是登了台就不会愁没钱花,而C项的意思是会愁没钱花,故选C。
5.D
【详解】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是刀山火海”与“我要去闯一闯”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哪怕……也……”。
6.C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而无处说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所以说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是他体会到“中华不振“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屈辱。
7.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西门豹治邺》主要讲: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讲述详细一些。
8. jiū chán wàng pò zū yāo rǎo jù qiān dìng nìng yāo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纠缠(jiū chán):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妄(wàng)想:荒谬的打算;不能实现的想法
被迫(pò):受外界迫使。
租(zū)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
受邀(yāo):收到邀请,接受邀请。
骚扰(rǎo):搅扰;使不安定。
拒(jù)绝: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签订(qiān dìng):双方订立条约或契约并签字。
宁(nìng)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后,选取其中一面。
要(yāo)求: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望能实现。
“宁”是多音字。
[ níng ]1.平安,安定:~静。~谧。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3.守父母之丧,丧假。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6.姓。
[ nìng ]1.情愿:~肯。~死不屈。2.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要”是多音字。
[ yào ]1.重要:主~。紧~。2.重要的内容:纲~。摘~。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一台电脑。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账。5.请求:她~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学游泳。
[ yāo ]1.求:~求。2.强迫;威胁:~挟。3.同“邀”。4.又同“腰”。
9. 暮色 吟唱 题字 侧重 庐山 缘故 费事 阁下
【详解】本题考查组词。
首先根据拼音,字形,认识这个字,然后进行组词。
暮:夕暮、日暮、暮气等。
吟:呻吟、吟咏、低吟等。
题:题目、答题、题型等。
侧:侧面、侧门、侧言等。
庐:穹庐、茅庐、庐舍等。
缘:缘分、有缘、姻缘等。
费:费力、费劲、浪费等。
阁:阁楼、出阁、云阁等。
10. 延安 杨树 琳琅满目 魂魄 朝廷 飞扬 淋漓 魄力 土炕 抗住 翅膀 偏旁 挖坑 土坑 翘起 翩翩起舞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做题时,同学们要先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音形义区分形近字,再组词。
延[yán]:(1)引长。组词:蔓延、绵延、延年益寿。(2)展缓,推迟。组词:迟延、延期。(3)聘请;邀请。组词:延聘、延师。
廷[tíng]:古时帝王接受朝见和办理政事的地方。组词:朝廷、廷吏。
杨[yáng]: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组词:白杨、杨梅、杨柳。
扬[yáng]:(1)高举;向上升。组词: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组词:飘扬、飞扬。(3)簸动,向上播散。组词:扬场。(4)称颂,传播。组词:扬言、扬威、扬名。
琳[lín]:美玉,青碧色的玉。组词:琳琅、琳球。
淋[lín]:(1)浇、洒。组词:淋雨、淋湿。(2)淋漓(①沾湿或流滴②畅快)。
[lìn]:过滤。组词:过淋。
魂[hún]:(1)指精神或情绪。组词:神魂颠倒、灵魂、惊魂。(2)特指崇高的精神。组词:国魂、民族魂、忠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组词:诗魂、花魂。
魄[pò]:(1)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组词:魂魄、失魂落魄。(2)魄力或精力。组词:气魄、体魄。
炕[kàng]:(1)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组词:暖炕、土炕。(2)烤。
坑[kēng]:(1)地面上凹下去的地方。组词:泥坑、弹坑。(2)地洞;地道。组词:坑道、矿坑。(3)古时指活埋人。组词:坑杀、焚书坑儒。(4)陷害;欺骗;损人。组词:坑害、坑骗、坑人。
抗[kàng]:(1)抵抗,抵御。组词:抗争、反抗。(2)拒绝。组词:违抗、抗拒。(3)匹敌,对等。组词:抗衡、分庭抗礼。
翅[chì]:(1)鸟和昆虫等用来飞行的器官。组词:翅膀、双翅、展翅。(2)翘出像翅的东西。组词:翅果。
翘[qiào]:一头儿向上仰起。组词:翘起、翘舌。
[qiáo]:(1)举起;抬起。组词:翘首、翘望。(2)才能出众;特出,超群。组词:翘秀。
偏[piān]:(1)不正;倾斜(跟“正”相对)。组词:偏锋、偏离、偏斜。(2)不全面,不正确。组词:偏爱、偏执、偏激。(3)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组词:偏师。(4)与某个标准相比有差距。组词:偏高。(5) 与愿望、预料或一般情况不相同。组词:偏巧、偏偏。
翩[piān]:指疾飞的样子,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组词:翩然、翩跹、翩翩。
11. 茂盛 芬芳 破烂 寻找 好像 明丽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茁壮:形容生长得旺盛。近义词:茂盛、滋生、繁茂等。
清香:清淡的香味。近义词:幽香、芳香、芬芳等。
破旧:意思是破敝陈旧。:近义词:陈旧、古旧、陈腐、破烂等。
追寻:跟踪寻找,近义词:追忆、跟随、寻找等。
仿佛:好像;似乎。近义词:近义词:好像、似乎。
明媚:鲜明可爱。近义词:亮丽。
12. 美好 昔日 金色 火红 温热 翩翩归来 甘冽 顶天立地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示例:美好的未来、光明的未来;
灿烂的春光、昔日的春光;
远大的理想、美好的理想;
温暖的太阳、明亮的太阳;
温热的土炕、暖暖的土炕;
可爱的燕子、轻巧的燕子;
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
坚挺的脊梁、不屈的脊梁。
13. 琳琅满目 雨后春笋 顶天立地 毫不犹豫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2)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3)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4)毫不犹豫:形容做事情果断,不犹豫。
14. 顾 盼 不 解 有 思 面 私 居 出 毫 不 凶多吉少 天高地厚 舍己为人 临危不俱 疑惑不解 左顾右盼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仿写词语和选词填空。
左顾右盼:左看看,右看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或迟疑不决的神态
疑惑不解:弄不清楚、无法理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若有所思:思:思考。好像在思考什么似的。形容沉思发愣的样子。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深居简出:形容人总是呆在家里,很少外出。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
(1)①“左顾右盼”是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厚此薄彼、内忧外患、扬长避短等。
②“铁面无私”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
(2)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领悟明白了某种道理。上面的词语中和“豁然开朗”意思相反的是“毫不犹豫”;东张西望:形容向四周寻找查看或观察动静的样子。和“东张西望”意思相近的是“左顾右盼”。
15. 唐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内容、作家作品、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1)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原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2)盛唐王之涣的《凉州词》,原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全诗句句精妙,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3)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16. 如果我们叶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真的勇士宁可站着生,也不跪着死。 他的精彩回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老师要求同学们朗读课文。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以及修改病句。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有”改为“没有”,去掉语气词“呢”;最后,问号变句号。即:如果我们叶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2)本题主要考查用词语造句。
用选择关联词“宁可……也”造句,即:他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让别人吃亏。
(3)本题主要考查扩句。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比如:他流利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猛烈的掌声。
(4)考查了修改病句。
前后矛盾,去掉“默默地”。即:老师要求同学们朗读课文。
17. 抱负 光耀门楣 18. 有志向的人 效仿 周恩来 有志向的人应当效仿周恩来 19.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而读书。
【解析】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抱负:比喻志向远大。
从“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可知答案。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从“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可知答案。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有志者:指有志气的人,做事情一定会成功。
效:仿效。
结合句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可知“此生”指的是周恩来。
有志者当效此生。意思: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大家)都要像周恩来学习,做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19.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梦想,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我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读书。
20.D 21.C 22.林则徐销毁鸦片 23.兴奋 开心 愉悦 欢喜 24. 达二百多万 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虎门滩 两万多箱鸦片 中国人民的志气 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分析】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林则徐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可以得出林则徐销烟的原因表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林则徐想扬名天下。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文章的标题《林则徐虎门销烟》,可以得出本段文字的主人公是林则徐。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上文的语境“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可以得出最后一段中的“这一壮举”指什么林则徐销毁鸦片。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从“高兴地叫喊着”“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可以得出写出了人们兴奋、开心、愉悦、欢喜的心情。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从十八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过3亿至4亿银元,全国染上烟瘾的人数量达二百多万。”“林则徐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等内容可以得出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造成中国银元大量流失,全国染上烟瘾的人达二百多万。林则徐疾呼要严禁鸦片,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带领文开百官下令在虎门滩销毁了两万多箱鸦片,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5.范文:
有趣的作业
今天放学,刘老师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你们知道是什么作业吗?别急别急,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回到家,翻了翻书,然后就去找爸爸。“爸爸,我给你猜一个谜语好不好?”我问。“当然好了。”爸爸高兴的回答。我问:“一字多两点,打一字。”“一字多两点……嗯,是……是……”哈,爸爸猜不出来。我要去问妈妈,看妈妈聪明还是爸爸聪明。
“妈妈,给你猜一个谜语。一字多两点,打一字。”“是‘学’字”妈妈说。我说:“答对啦!”妈妈又说:“这个谜语的难度是不是小了点?”小?天啊!看来得分级别了。问爸爸简单级别的,问妈妈困难级别的。
我想了想,有了!我喊:“爸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个成语。”“哈哈,这个难不倒我的。”爸爸笑着说,“是不是‘缺衣(一)少食(十)’?”我说:“答对啦!”
我问妈妈:“妈妈,再给你猜一个谜语。一头空,一头实,一头青,一头白。打一蔬菜。”“嗯……”妈妈猜不出来了。“这样吧,困难级别的有一次提示。这种蔬菜是我最不喜欢吃的。”我说。妈妈说:“啊,知道了。是香菇……”“错错错!”我还没等妈妈说完就喊起来,“是葱,是葱!”“哦。”妈妈恍然大悟。
其实,编谜语也是很难的,总是需要一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的过程。所以每个谜语的背后都包含着创造者智慧的结晶。
现在你们知道作业是什么了吗?对了,就是“猜谜语”。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做过的不一样的作业,如“有趣”“特殊”“奇怪”……然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篇文章即可。
从文章的题裁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开头:点出自己难忘一次作业的开篇。
正文:交代自己所经历事情的经过。
结尾:总结自己从上述经过中得到的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