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08: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秋暝(míng)浣女(huàn) 那畔(bàn)
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
C.姑苏(gū) 竹喧(xuān) 山寺(shì)
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
2.下面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黎明 红晕 面面向觑 B.嫉妒 炭火 不可计数
C.愈发 纠正 比冀而飞 D.木桩 规律 心矿神怡
3.下面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是( )
①继续 ②连续 ③陆续
(1)我们( )跳上一只船。
(2)小明( )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3)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描绘了春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B.《枫桥夜泊》作者是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长相思》作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全词描写在外将士对故乡的思念。
D.《鸟的天堂》作者是老舍,其代表作有《家》《春》《秋》。
5.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喧归浣女(浣:洗。) B.聒碎乡心梦不成(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C.随意春芳歇(歇:休息。) D.王孙自可留(王孙:这里指诗人自己。)
6.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shū kān fán suǒ yàn fán yìng jiē bù xiá
( ) ( ) ( ) ( )
lù xù piān zhāng zǒu láng xīn kuàng shén yí
( ) ( ) ( ) ( )
8.比一比,再组词。
浆( ) 律( ) 漆( ) 忍( )
桨( ) 津( ) 膝( ) 刃( )
9.写出近义词。
灿烂( ) 陆续( ) 缓缓( )
茂盛( ) 纠正( ) 逼近( )
10.填上合适的字词。
( )的眼睛 ( )的脊背 ( )的毛票
( )的手指 震( )欲聋 失魂( )魂
11.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心( )神( ) 不可( )( ) 面面( )( )
大( )小( ) 应( )不( ) 比( )而( )
成( )结( ) 无边( )( )
(1)云霞的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着,我的眼睛( )。
(2)秋天到了,天气转凉,( )的鸟纷纷南飞。
(3)雨后,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令人( )。
(4)公园里的花儿多得( ),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
12.课文内容回放。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其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 )。
(2)清代词人( )写的《_________》,最能表达词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3)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 );秋天最美是( );冬天最美是( )。
(4)西塞山前( )( )飞,( )( )( )( )鳜鱼肥。
13.课文《月迹》中,追求月迹的过程里,作者描写了月亮不同的状态。先区分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句 子 动态描写VS静态描写 好 处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三、语言表达
14.表达交流。
下面是五(1)班某小组几个同学对景物描写的讨论,请把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丽丽:我想写一写四季的景物,我积累了许多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例如:写春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夏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秋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冬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果:我还能引用描写季节的古诗句,例如:
写秋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夏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演练厅。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画眉鸟在树上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精彩阅读。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16.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了?___________
17.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________的过程。
18.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________
阅读与欣赏。

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痛苦的模样,而且带着淡淡的忧伤。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它们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一动也不动,看起来好像不是一个活物。假如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鹭(人们几乎不能靠近它),便会看见它单腿站在石头上,身子挺直,脖颈蜷缩到胸部和腹部之间,头和喙位于肩膀之间;如果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换另一种姿势:它走进没过膝盖的水中,将头放在两条腿之间,以便能够抓住游过来的小鱼,或者从此处经过的青蛙。不过,它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甚至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活活饿死,因为当水面结冰之后,它们无法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
有些博物学家认为鹭是候鸟,冬天的时候会离开我们这里,春天的时候再回来,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一年四季都待在我们这里,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不过,它们会离开结冰的水面,被迫转移到比较温暖的温泉旁边去,这段时间是它们最好动的时期。它们来回跋涉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情况,但始终是在一个地方活动。
在天气变冷时,鹭会慢慢聚集起来,它们好像能够忍受饥饿的威胁,还能忍受寒冷的摧残,只是凭借自己的忍耐力度过这段时间。不过,与这种淡漠的品质相伴的是厌世的思想,当鹭被人们关起来之后,它可以半个月不吃东西,即使人们强行塞到它的嘴巴里,它也会吐出来。显然,这种囚禁激发了它的忧郁个性,削弱了它的求生本能,而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赐予动物的重要技能,但冷漠的鹭即使面临死亡也不颓废,就算死去也不会抱怨,更不会留下遗憾。
除了孵卵时期之外,鹭的生活总是孤独凄惨的,它好像不懂快乐,也不知道如何躲避痛苦。当天气恶劣时,鹭独自暴露在风雨中,有时站在溪边的木桩上,有时站在被水淹没的土丘上。这时候,其他鸟都躲避在树林中,如土鸡在茂密的草丛里,蒲鸡在芦苇中,只有鹭待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
鹭的双腿虽然很长,但无法快速奔跑。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夜晚时,它会飞行一段时间。不管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我们总是能够听见鹭的叫声,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当它觉得痛苦时,鸣叫声就会变长,音调变得很尖锐,还十分刺耳。鹭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它在飞行时腿向后伸直。无论是在飞行时还是在树上休息时,鹭都会将颈缩在肩膀之间,呈现出驼背的样子。
(选自布封的《自然史》)
19.鹭常常会忍饥挨饿的原因是(  )
A.它们非常懒惰,不爱奔跑
B.它们常带着淡淡的忧伤
C.环境恶劣,可捕捉的食物少
D.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
20.下面信息与文本相符的是(  )
A.鹭不会主动躲避风雨
B.鹭是一种会迁徙的候鸟
C.鹭被人们关起来之后会吃东西
D.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觅食
21.关于鹭的双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鹭的双腿很短,无法快速奔跑
B.鹭的双腿很长,可以快速奔跑
C.鹭的双腿在白天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
D.鹭的双腿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中行走
22.“它们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一动也不动,看起来好像不是一个活物。”句中“好像”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主要介绍了鹭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请仿照这句话的说明方法,写出一种事物的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你发现了四季的美了吗?你认为哪个季节中景物最美?请你选择最喜欢的季节写一篇作文,要体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D项。
A项:那畔bàn——pàn:意思是在那边。
B项:聒碎kuò——guō:意思是声音嘈杂。
C项:山寺shì——sì:意思是山中寺院。
2.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面面向觑——面面相觑,指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C项,比冀而飞——比翼而飞,指鸟儿双双起飞,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形影不离。
D项,心矿神怡——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继续:连续;承继,嗣续;与某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
连续:意思是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
陆续:(副)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状态。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理解和分析。本题中说法正确的是C项。
A项:《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B项:《枫桥夜泊》作者是张继。
D项:《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C项。
“随意春芳歇”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所以“歇”的意思是消散,消失。
6.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A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思: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这两句诗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从“归来、游荡”等词可知的动态描写。
B 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从“歌唱、冲向”等词可知的动态描写。
C项,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意思是落日的余影映入竹林,照在暗处的青苔上,出自于王维《鹿柴》。这是写景的句子,是静态描写。
D 项,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是: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从“望着、穿过”等词可知的动态描写。
7. 书刊 繁琐 厌烦 应接不暇 陆续 篇章 走廊 心旷神怡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繁”“琐”“暇”“神”这几个字。
“繁”字由“敏”和“糸”组成;“敏”宽“糸”窄。
“琐”字的左部是“王”,不要写成了“钅”。
“暇”由“日”和“叚”组成;部首是“日”,不要写成“口”或者“目”;右部的“叚”要写清楚。
“神”字由“礻”和“申”组成,“礻”要写清楚,不要写成了“衤”。
8. 浆糊 纪律 油漆 忍心 船桨 津贴 膝盖 刀刃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首先辨析形近字,在给它们组词。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也可以放到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
浆:豆浆、泥浆、岩浆等。
桨:桨板、划桨、飞桨等。
律:法律、规律、定律等。
津:天津、平津、无人问津等。
漆:漆黑、喷漆、漆工等。
膝:促膝、护膝、盘膝等。
忍:忍耐、残忍、忍受等。
刃:交刃、兵刃、芒刃等。
9. 绚烂 连续 慢慢 茂密 改正 迫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灿烂:形容光彩鲜明夺目。近义词有:绚烂、绚丽等;
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状态。近义词有:连续、持续等;
缓缓:慢慢地;不迅速地。近义词有:慢慢、徐徐等;
茂盛:植物生长得繁多而茁壮。近义词有:茂密、繁茂等;
纠正:矫正;改正。近义词有:改正、更正等;
逼近:紧紧地接近;靠近(常用于紧张、危急、咄咄逼人等氛围)。近义词有:迫近、靠近等。
10. 疲惫 瘦弱 皱皱 龟裂 耳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和词语积累。
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一个词能与哪些词进行搭配是有一定限制的,换了另外的词就不恰当。首先,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其次,要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总之,词语搭配时,要注意两个概念是不是同类事物,注意这种事物是不是具有这样的性质和状态,注意动作和行为与它所涉及的事物是不是联系得上。
形容眼睛的词语:疲惫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明亮的眼睛等。
形容脊背的词语:瘦弱的脊背;宽大的脊背;挺直的脊背等。
形容毛票的词语:皱皱的毛票;崭新的毛票;皱巴巴的毛票等。
形容手指的词语:龟裂的手指;修长的手指等。
震耳欲聋,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失魂落魄,意思是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
11. 旷 怡 计 数 相 觑 呼 叫 接 暇 肩 立 群 队 无 际 应接不暇 成群结队 心旷神怡 不可计数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不可计数:形容数量很多。
面面相觑:觑:看。指相互对看着。后形容惊惧、紧张、尴尬或束手无策的样子。
大呼小叫:高声喊叫、吵闹。
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
比肩而立 :比:并列。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比喻相互间靠得很近。
成群结队: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无边无际:际:边缘。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根据词义(1)形容美景很多,来不及观赏。故选“应接不暇”;(2)形容一群群、一队队的鸟。故选“成群结队”;(3)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故选“心旷神怡”;(4)结合“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可知,应选“不可计数”。
12. 唐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纳兰性德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白 鹭 桃 花 流 水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句的识记、课文的理解记忆。
(1)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全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故诗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了“泉声”“青松”“泉流”“月照”,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2)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全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诗中最能表达词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选自《四季之美》。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从“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可知答案。
(4)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全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13. 动态描写 这是一段形容月亮初升起来,慢慢变成满月的过程,拟人化的描写了月亮升起的过程,非常形象。 静态描写 这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光清照的静态美。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这是一段形容月亮初升起来,慢慢变成满月的过程,是动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动态描写,“款款地”“悄没声儿”“溜”将月亮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出现时的悄无声息。“月亮顺着窗帘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了”,这一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先是”“再是”“渐渐地”准确又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形状的变化。
这句话描写了月光洒在地面时的景象,是静态描写。这是静态描写,写出了月光清照的静态美。“玉玉的”,“银银的”这两个叠词用得好,把月光与“玉”与“银”联系起来,符合儿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美。
14. 春暖花开 百花争艳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秋风习习 硕果累累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和诗句的识记能力。
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描写四季的四字词语和诗句即可。如:写春季的词语有:春光明媚、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等;写夏季的词语有:流汗浃背、绿树成荫等;写秋季的词语有:一叶知秋、天高云淡等;写冬季的词语有: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等。
写秋季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写夏季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 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一只画眉鸟在树上唱歌。 你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以及词语造句。
(1)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例句运用排比的手法,仿写时需要注意,如: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
(2)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改成拟人句,赋予人的动作,如:一只画眉鸟在树上边唱歌边跳舞。
(3)本题主要考查词语造句。
“只要……就”是条件关系,造句时,需要注意,如: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有出息。
16.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 17. 拟人 长 爬 升起 18.这句话表达了“我”发现月亮没了踪迹后失望、伤心的心情。
【解析】16.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可知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和穿衣镜上。
17.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长了腿、爬着”可知把月亮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可知这是描写月亮逐渐升起的过程。
18.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伴随着月亮的变化,体现了孩子们终于盼来月亮时心情是多么的高兴,结合“便全没了踪迹,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可知后来月亮又匆匆地走了。体现了孩子的心情又是多么的失望。
19.D 20.A 21.C 22.不能。因为好像是一种感受,不是真的,去掉就变成鹭不是活物了,完全改变了原意,这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23.主要介绍了鹭捕食、栖息、个性、飞行、叫声等特点。 24.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不过,它的行动受到了限制,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甚至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活活饿死,因为当水面结冰之后,它们无法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可知鹭常常会忍饥挨饿的原因是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
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正确。结合“当天气恶劣时,鹭独自暴露在风雨中,有时站在溪边的木桩上”、“只有鹭待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可知答案。
B.有误,结合“有些博物学家认为鹭是候鸟,冬天的时候会离开我们这里,春天的时候再回来,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一年四季都待在我们这里,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可知答案。
C.有误,结合“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可知答案。
D.有误,结合“如果鹭开始移动,那表示它将要换另一种姿势”可知答案。
故选A。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鹭的双腿虽然很长,但无法快速奔跑。白天时,它双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着身体,以便能够好好地休息,而它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相似;夜晚时,它会飞行一段时间”可知C项正确。
故选C。
2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好像,意思是好似 ;有些像;仿佛。句中的“好像”是看起来像,仿佛鹭看起来不是一个活物,如果去掉,就变成“看起来不是一个活物”,改变了句意,去掉之后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谨性。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它们唯一的谋生手段是等待”、“只能静静地待着,等猎物自投罗网,所以常常会忍饥挨饿”可知写了鹭捕食的特点;结合第二段“它们来回跋涉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情况,但始终是在一个地方活动”可知是鹭栖息的特点;结合第三段“显然,这种囚禁激发了它的忧郁个性,削弱了它的求生本能,而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赐予动物的重要技能”可知介绍了鹭的个性;结合最后一段“鹭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它在飞行时腿向后伸直。”、“不管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我们总是能够听见鹭的叫声,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可知介绍了鹭的飞行和叫声。
2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它发出的声音单一短促,而且非常尖锐,比雁发出的声音更短促,而且有点儿悲伤。”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鹭和雁发出的声音作对比。学生据此仿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
25.范文:
秋天真美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美,她既不像春天一样害羞,也不像夏天那样火热,更不像冬天一样冷漠。秋天像一位魔术师,她在田野和大地上悄悄点缀了灿烂的金色,使得一切变得更加美丽!秋风轻轻吹拂过,把稻子吹弯了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抹掉。
在果园里,梨树挂起了金黄色的灯笼,葡萄变得紫盈盈的,柿子也变得红彤彤的,那沉甸甸的果子,压得小树都抬不起头来了!
田野中,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浪花,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农民伯伯们正弯着腰,在收割高粱呢!田野中飘荡着他们那欢快的笑声。
走进树林,仿佛像是走进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大地被金黄的落叶覆盖住了,空中飞舞着千奇百怪的树叶,有的像一把小扇子,有的像一只蝴蝶,还有的像一只手……踏在金黄的“地毯”上,脚下树叶发出“咔咔”的声音,这响声真好听,像一支树叶交响曲。
走在秋天的路上,抬头仰望——在瓦蓝的天空中,一排排大雁在天空中翱翔,空中落叶翩翩起舞。金秋的阳光照着我,微风缓缓吹拂过我的脸颊,我大声对着秋姑娘说:“秋天,你真美!”
【详解】本次作文为话题作文。
要求以“美”为话题,选择你觉得最美的景物去写。你认为哪个季节中景物最美?请你选择最喜欢的季节写一篇作文,要体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无论写什么,都要抓住题眼“美”去写,如写景或状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出事物的美丽,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物,表现人物美好的品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注意详略得当,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文章写生动具体。
写作思路如下:作文开头可直接点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表达对这处景物的喜爱之情。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