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21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xián chún shú yún jǐn wēi rán bú dòng
( ) ( ) ( ) ( )
pù shài huà zhóu pǔ xiě sī sī lǚ lǚ
( ) ( ) ( ) ( )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形,打“√”。(5分)
搐入(xù chù) 压轴(zhóu zhòu) 莱茵河(nái lái)
盲目(máng wáng) 拊掌(fù fǔ) 所宝以百数(shù shǔ)
余音绕(梁 粱) (戛 夹)然而止 入场(卷 券) (优 幽)静
3.给下列画线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4分)
(1)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 )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
(3)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 )
(4)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8分)
①巧夺( )( ) ②字正( )( ) ③不可( )( )
④( )( )之音 ⑤( )( )登场 ⑥画龙( )( )
⑦( )( )如生 ⑧( )( )生花
(1)不一会儿,剧中的人物都依次登场,在舞台上你来我往,唱得 ,打得 。
(2)根雕艺人的作品精美异常,真是 ,每一个细节都被雕刻得 。
(3)节目的最后,歌唱家们的歌声犹如 ,给这次活动添上了 之笔。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伯 牙 破 琴 绝 弦,终 身 不 复 鼓 琴,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用“/”划分句子停顿)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
3.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
4.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改为反问句)
。
5.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
三、读句子,先解释加点的词,再写出短句的意思。(3分)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鼓: 。 方: 。
方鼓琴而志在大山: 。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掉: 。 谬: 。
今乃掉尾而斗: 。
四、读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选一选。(填序号)(3分)
A.遗憾、内疚 B.迫切、渴望 C.诚恳、热情 D.赞叹、惊喜 E.体谅、安慰
1.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 )
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
3.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五、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11分)
1.读一读,连一连。(2.5分)
比喻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或事件 跑龙套
比喻虚假的、好看的外表 唱白脸
比喻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充当令人讨厌的角色 有板有眼
此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杂事 花架子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章法 压轴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5分)
(1)“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书戴嵩画牛》中引用“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3)一日 ,有一牧童见之,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京剧趣谈》是从 和 这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分别写出了京剧具有 、 的特点。
3.书法是中华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某班开展与书法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练习。(4分)
(1)某位同学的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下列对联适合用来称赞他的一项是( )。(2分)
A.劲竹真君子,幽兰绝美人 B.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C.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竞鲜 D.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2)请简单写一写你所了解的一位书法家的故事。(2分)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月光曲(节选)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镂一镂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晴。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1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措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描写的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选一选。(填序号)(2分)
实实在在的事物: 由事物引超的联想: 。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D.月亮像镰刀一样挂在天空中。
3.第1自然段中,第②③句表现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表现了乐声 。(填序号)(3分)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D.渐渐平缓
4.贝多芬弹奏的音乐给兄妹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2分)
(二)看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气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诤;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众人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侯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她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第①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并思考,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2分)
。
3.文章为什么把观众的表情写得具体详尽,而对戏曲剧情的描写却十分简略?(2分)
。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句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女主角的表演才华?(2分)
。
5.第④自然段中“听不见的回音”指什么?既然听不见怎么能“淹没”掌声?(3分)
。
6.选文一再写“人海”的动与静、涨与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
七、习作。(请另附纸)(3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如画画、做面包、爬树……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又是怎样练成的呢?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琴弦 纯熟 云锦 巍然不动 曝晒 画轴 谱写 丝丝缕缕
2.chù zhòu lái máng fǔ shǔ 梁 戛 券 幽
3.示例:(1)清静 (2)熟练 (3)沉醉 (4)照射
4.天工 腔圆 开交 天籁 粉墨 点睛 栩栩 妙笔 (1)② ③ (2)① ⑦ (3)④ ⑥
二、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3.示例: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踢球了。
4.这难道不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吗?
5.这,太像杂技了。
三、1.弹。 正,刚刚。 他的心里刚刚想到高山。
2.摆动,摇。 错误。 现在却摇着尾巴争斗。
四、1.B 2.A 3.C
五、1.比喻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或事件——压轴
比喻虚假的、好看的外表——花架子
比喻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充当令人讨厌的角色——唱白脸
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杂事——跑龙套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章法——有板有眼
2.(1)高山流水
(2)要想获得精确的答案,就要向专业人士请教
(3)曝书画 拊掌大笑 搐入两股间
(4)马鞭 亮相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3.(1)D
(2)示例:晋帝要到北郊去祭祀,他命王羲之把祝词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字迹竟渗进木板里面,直到削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字者连连惊叹:“竟入木三分!”
六、(一)1.实实在在的事物:①⑦
由事物引起的联想:②③④⑤⑥⑧
2.C 3.B A C
4.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以及音乐的巨大魅力
(二)1.交代了时间、天气、地点以及安静的氛围。作用:安静的氛围表现出观众对演出的期待和认真的态度,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的热闹沸腾形成对比。
2.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比喻,将无形化为有形,从视觉设喻,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表现了演员唱得优美动听。
3.写观众表现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又能侧面烘托梅兰芳的表演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
4.从唱腔、表情、动作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女主角的表演才华。
5.指观众内心的共鸣。掌声是外在的,而内心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内在的。回音淹没掌声,表明观众被梅兰芳的表演所陶醉忘记了鼓掌。
6.生动地写出了观众的激情与热烈,烘托了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