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3: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15分)
1.看拼音,写字词。(6分)
(1)在一个幽静的夜晚,贝多芬在lái yīn( )河边的一个小镇上,pǔ xiě( )了一首著名的曲子。
(2)máng( )姑娘按着qín jiàn( ),弹得多么chún shú( )啊!观众们都táo zuì( )在美妙的音乐中。
2.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拊掌(fǔ zhǎng) 谬误(miù wù) 奴婢(nú pì) 马鞭(mǎ biān)
B.恬静(tián jìng) 玉轴(yù zhóu) 入场券(rù chǎng juàn) 显现(xiǎn xiàn)
C.尴尬(gān gà) 仆人(pú rén)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锣鼓(luó gǔ)
D.蜀国(shǔ guó) 嵩山(sōng shān) 汤汤乎(tāng tāng hū) 杂技(zá jì)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7分)
余音绕( ) 妙笔( )( ) ( )( )如生
惟( )惟( ) 天( )之音 画龙( )( )
轻歌( )( ) ( )( )流水
(1)姥姥的剪纸可以说是 。看她昨天剪的蝙蝠、喜鹊 ,邻居的孩子都来抢着要。
(2)文艺演出中,舞蹈家们婀娜的身姿、歌唱家们的 令人陶醉,
让大家拍手称赞。
(3) 遇知音,伯牙的琴音只有锺子期能听得明白。
(4)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就能 。
二、选择题。(11分)
1.选词填空。(填序号)(5分)
①幽静 ②恬静 ③平静
(1)听完了老红军讲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
(2)崎岖的山路上绿树成荫,显得格外( )。
(3)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 )。
①纯熟 ②纯净
(4)他的声音很低,却圆润响亮,音调像银铃般( )。
(5)魔术师的表演动作( ),一点儿破绽也看不出来。
2.下列句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
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大海之上,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盲姑娘的永恒?
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月光洒在海面上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乐章。
D.不走近贝多芬,你又怎么能体会出《月光曲》中所表达的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3.下列关于《伯牙鼓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B.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老子》,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C.全文表现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方鼓琴/而志/在大山。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 。(补充句子)
2.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改为转述句)

3.我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修改病句)

4.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5.弹得多么美妙啊!像大山一样高峻。(根据意思写出《伯牙鼓琴》中的句子)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月光曲》中贝多芬即兴创作,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奏《月光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 )
2.春秋战国时期的伯牙之所以“破琴绝弦”,是因为锺子期死了,他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
3.《月光曲》在写艺术欣赏的感受时,融入了作者大量的联想和想象。 ( )
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我知道书法、针灸也是祖先们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 (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常有诗文提及,如“ ,世上无知音”“ ,流水高山心自知”。
2.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
3.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 ,照着 。
4.学习了本单元,我们认识了 的伯牙与锺子期、 的牧童,也认识了 的贝多芬。
六、生活实践题。(4分)
秋冬季节来临,各类传染性疾病又疯狂席卷而来。这不,同住你小区的2岁堂妹也患上了呼吸道疾病,总是咳嗽不停。她的妈妈给她在网上商城里找到了这款小儿清肺止咳片及其信息。
适应症:肺火 咳嗽 气促 口渴 内热 热咳
主要成分:紫苏叶、葛根、枇杷叶、川贝母、苦杏仁(去皮炒)、人工牛黄、栀子、黄芩……
功能主治:用于内热肺火、外感风热引起的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烦躁口渴,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一次1-2片,1-3岁一次2-3片,3岁以上一次3-5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403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价格:¥19.00
1.请你运用合适的关联词向阿姨说说药品的作用。(2分)

2.堂妹能吃这个药吗?又该如何服用呢?请你向阿姨说说服用方法,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1分)
(一)红春联
刘群华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群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捺堂堂正正。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里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诵几副对联的。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芙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又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寓意辞旧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寓意新年新气象。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本文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2分)
(1)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 )
(2)比喻对人事的评议与挑剔。 ( )
2.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字的含义?(2分)

3.短文第1自然段是对老先生写对联场景的联想和想象,根据对这段话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
作者先通过细致的 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 描写和 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洒脱的儒雅形象。
4.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了“我”的放乡风景优美,但是人们的生活却非常贫穷,人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而练习毛笔字。
B.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
C.“我”的故乡非常贫穷,人们为了走出大山,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都不得不学习毛笔字,以便将来外出谋生。
5.文末加点的“酵”字有何妙处?说出你的理解。(3分)

(二)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龙,藤萝摇曳,野花遍地。山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 激动)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不禁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犹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何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旅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 安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裕 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3分)
2.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阿炳从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中听出了什么。(2分)

3.用“ ”画出描写阿炳二胡琴声动人心弦的句子。这琴声在告诉人们什么呢?(2分)

4.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难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2分)

八、习作。(请另附纸)(30分)
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懊恼……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历程。请拿起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的经历写下来吧!要求:围绕中心,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1)菜茵 谱写 (2)盲 琴键 纯熟 陶醉
2.C
3.梁 生花 栩栩 妙 肖 籁 点睛 曼舞 高山
(1)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2)天籁之音 轻歌曼舞 (3)高山流水 (4)妙笔生花
二、1.(1)③ (2)① (3)② (4)② (5)①
2.A 3.B 4.C
三、1.示例:披上了银纱
2.姑娘说那首曲子很难弹,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3.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4.虽然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5.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四、1.× 2.√ 3.√ 4.√
五、1.锺期久已没 故人舍我归黄壤
2.水天相接的地方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又轻纱似的微云
3.她那恬静的脸上 她睁得大大的眼晴
4.示例:情谊深厚 率直天真 热爱音乐
六、示例:1.这款小儿清肺止咳片不仅可以用于内热肺火、外感风热引起的身热咳嗽,还可以用于气促痰多,烦躁口渴,大便干燥。
2.阿姨,堂妹可以服用这个药。但是堂妹只有2岁,她一次应吃2-3片,不能多吃。
七、(一)1.(1)一气呵成 (2)品头论足
2.春联纸是红色,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
3.环境 神态 动作 4.B
5.“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1.激愤 恬静 富饶
2.他听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提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恬静而又激荡。这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4.示例: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也会给我们以反馈。同时,我们要学习阿炳这种永不屈服、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