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南京师大附中学校中学 左昌飞 当地时间2013年6月17日,北爱尔兰恩尼斯基林,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八国峰会上举行双边会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了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积孙中山的40年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实行"一边倒"的背景;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是否矛盾,为什么?举例说明之。标题是:1950年12月,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当时作出“一边倒”的选择,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的历史环境相适应的,是当时中共领导人在面临复杂局势下能作出的最佳选择。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会见了印度代表团(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总理对客人们说,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1954年10月,两国就此问题达成协议)。
1954年6月,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休会时间对印、缅进行访问。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它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问题2:与“一边倒”相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1954年3月。标题: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字: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背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格开。可能与刚刚结束的朝鲜战争有关。1954年在苏联的建议下,苏、美、英、法四国决定邀请新中国参加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态度对待我们。只要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29个国家中,发起国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同中国有外交关系,锡兰同我国只有贸易关系;越南民主共和国和阿富汗同我国也有外交关系。
其余21个国家,多数还同台湾国民党当局有“外交”关系,而且有的国家在政治上受着美国的影响或控制,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对立情绪。以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所表现的那种外交技巧,“万隆会议将为他在反殖民主义的幌子下向那些幼稚的听众大大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
······
策略:第一,希望各友好国家能参加会议;第二,派出最得力的人赴会;第三,共产党人将力求通过会议达到他们的目的,对此应有所准备;第四,只要非共产党国家代表团有效合作,即可以挫败共产党人,而取得建设性的结果。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1955年)问题3:概括“求同存异”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同之处。问题4: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参加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分析中国外交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中国外交发展的相关因素。概括指出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2008年测试9)“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9年测试16)宣传画又名招贴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为目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下面宣传画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2010年测试15)下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