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5: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州市民高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卷面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18 分)
小说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 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 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 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 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 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 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
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 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 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 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 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 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 上造 (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 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 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 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
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 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 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 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 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 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 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 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 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缘由,也暗示了“我” 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 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 “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 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 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谈举止,而“我” 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 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 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5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2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劝学(节选)
荀子
第 2 页 共 5 页
故不登二、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
(

...
)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 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 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
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 一也。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
(
固学一之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④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 .. 全之尽
之,然后学者也。
[注] ①苇苕:芦苇的穗。②句意: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 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带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带。③冥冥: 昏暗 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 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B.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 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
7.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 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 理。
D.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 分)
(1)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4)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之。 (《师 说》)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第 3 页 共 5 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满江红 · 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
东武①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 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②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 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注] ①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②相将:相随,相伴。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词的上片写微雨蒙蒙、树林山岗上花叶狼藉的暮春景象,将“红”“碧”活用为名词,代 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练。
B.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而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被贬密州之后内心 的极端痛苦之情。
C.“官里事”四句,写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清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 多少,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
D.“满城争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满”“争”二字,描绘出万人空 巷的热闹情景。
10.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1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 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月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归园田居》 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傲岸,郑板桥“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 应是“_______________ ”。
(6) 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 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 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 ”。
(8)《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9)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 《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三、语言文字运用 (26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Ⅰ (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1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 分)
第 4 页 共 5 页
A.遒劲 身心俱疲
B.潦倒 雷厉风行
混沌 (hùn)
笨拙 (zhuō)
蝉蜕 (tuō)
模样 (mú)
(


)C.副业 舞谢歌台 悲怆 (chuàng) 悄然 (qiǎo)
(


)D.笃实 出类拔萃 瞥见 (piē) 卓越 (zhu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 具积极意义。
B.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 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 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 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反复品读,就会发现 其意味深长。
1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山不厌高 (厌,厌恶) 一尊还酹江月 (酹,以酒洒地,用以表示凭吊)
(


)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战栗)
(
..
..
D
.如今

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 可堪回首 (可堪,这里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C.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容貌)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 .
15.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本是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 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B.古体诗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各种诗体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不要求对仗,押韵也较自由。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都有严格的限制。
D.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兴盛于宋代。风格上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 辛弃疾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轼、李清照等。
(二) 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福建泉州的德化白瓷因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蜚声世界,在历史上被 欧洲誉为“中国白”,所产人物瓷塑尤负盛名,栩栩如生。千百年来,德化县窑火不断,宋 元之后,陶瓷大量外销。2006 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现如今, 德化县的手艺人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不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掘非遗的时 代价值。
德化人世世代代以手艺为荣,当地人说,陶瓷是火的艺术,72 道大工序,200 多道小工
序,道道马虎不得。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孕育了一代代陶瓷人。家族传承、师 徒学艺、学校教育是德化瓷的 3 条主要传承路径, 目前德化已有 19 家非遗传习所。德化县 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让众多陶瓷爱好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鼓村、仙境村等 地目前已有多家工坊,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爱好者在此创业,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开办陶 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与海内外品牌合作,让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需求,让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创新传统手艺,推动产业链升级,古老的技艺,在德化 陶瓷人手上不断改进、超越。
1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7. 请用“离不开”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串联改写,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5 分)
18. 材料第二段中的数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D D 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 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2.B B 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 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 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3.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 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 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 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 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 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 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 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 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 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5.A [“不足”是个固定词组,不应断开,排除 B 项;“不足”修饰“谓善射”,中间不应 断开,排除 C 项;“仁义”作“不一”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A。]
6.B [这里应该是“歧路、岔道”。]
7.A [A 项第一段说明的应该是教育对人的影响。]
8.答案:
(1)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 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2) 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 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3)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 句,是因为……)
(4) (李蟠) 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 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 他能够遵行古人 (从师) 的正道,(所以) 写了《师说》赠送给他。(“不拘于时”,被动句, 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
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 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芦苇的花 穗上。风吹来,苇穗折断,鸟蛋打破,小鸟摔死。它的窝不是不完善,是窝所系的地方使它 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临七百多尺的深渊。 它的茎并非能长到这么高,是它所处的位置使它这样的。蓬草长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 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会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 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带它。它的本质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这样的。
1
所以君子居住时一定要选择好的乡邻,外出交游时一定要接近贤士,这是防止自己误入邪途 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 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接受。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 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没有射中,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射箭;赶一千里路程,即使还 有一两步没能走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驾车;伦理规范不能贯通,仁义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 奉行,就不能称之为善于学习。学习,本来就要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一会儿不学习,一会 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 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9.B [B 项,本词上阙结尾“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意思是:试问未来还有多少 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因此,选项中“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这一说法错误。另外, 这一句诗人表达的是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因此选项中“极 端痛苦之情”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极端痛苦之情”的表述与全词感情基调不符。]
10.①表达了词人作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之情。下阕开篇,官衙里的公事纷杂 堆积,风雨过后更无几多明媚春日。这两句,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因而此时也是惬 意的。“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以及词人 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②蕴含着词人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君不见兰亭修楔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兰亭修禊与曲水流杯,当日主盟其事并作序的王 羲之与词人自己,众名士与众同僚,一一对应,其衬托和比喻之意清晰可见。到如今只有长 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传达出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 的沉痛之感。
11. (1)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 我不得开心颜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 人生如 梦 一尊还酹江月 (7)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 (9)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蝉蜕”的“蜕”应 读作“tuì”。C.“舞谢歌台”的“谢”应写作“榭”。D.“卓越”的“卓”应读作“zhuó”。 故选 B。
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和“对 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双谓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可以在“对”的前面加“此举”或 “这”。B.“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也可以说语序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 “绿树蓊郁”后。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故选 C。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厌,厌恶”错 误,译为“满足”。句意:山不嫌其高,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B.“栗,战栗”错误,译为 “使……战栗”。句意: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C.“去来,离去回来”错误, 译为“离去”,“来”字没有实在意义。句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故选 D。
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婉约派代表有柳永、辛弃疾等, 豪放派代表有苏轼、李清照”错误。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人物有 柳永、李清照等。故选 D。
16. 独一无二 推陈出新 纷至沓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白’蜚声世界”和后文“在 历史上被欧洲誉为‘中国白’”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强调德化白瓷其白的特殊性,可以填入
2
“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第二空,从前文“德化县的手 艺人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和后文“发掘非遗的时代价值”可以推知,此处作者是说德 化县的手艺人继承旧有的技艺同时将其运用于新的方向。可以填入“推陈出新”。“推陈出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第三空,文中是要表达各地的陶瓷 爱好者纷纷来到德化以感受这里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可以填入“纷至沓来”。“纷至沓来”,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
17. 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这些离不开开办 陶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及与海内外品牌合作等诸多举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句子特点可知,如果改写为用“离不开”连接 的句子,“离不开”前的内容是结果,“离不开”后的内容是原因,从“开办陶艺工作坊,设 计生产文创产品,与海内外品牌合作,让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老手 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这句话可知,“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老手艺焕 发出了新的光彩”是结果,而“开办陶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与海内外品牌合作” 是原因。据此,可以改写为:今天的德化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老手艺焕发出了新 的光彩,这些离不开开办陶艺工作坊、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及与海内外品牌合作等诸多举措。 18. ①72 和 200 两个数字说明了德化陶瓷工艺的复杂精细;3 和 19 两个数字说明了德化人 技艺传承的规范和规模。②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更具说服 力。
【解析】选文中,作者列出了多个具体数字,如“陶瓷是火的艺术,72 道大工序,200 多道 小工序,道道马虎不得”,其中 72 和 200 两个数字,非常直观地说明了德化陶瓷工艺工序之 多,从而说明了德化陶瓷工艺的复杂精细,也从侧面说明德化陶瓷品质之高的原因。而在后 文“家族传承、师徒学艺、学校教育是德化瓷的 3 条主要传承路径, 目前德化已有 19 家非 遗传习所”一句则是指出了当前德化瓷的主要传承路径和传承单位的数量,通过 3 和 19 两 个数字,可以直观的表明当前德化瓷技艺传承的规范和规模。这两组数字,让读者非常清楚 地了解德化瓷制造工艺的复杂和如今的传承情况。通过运用具体数字,更准确客观地反映了 德化瓷如今的实际情况,让读者对德化瓷的相关信息更加了解,从而更具说服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