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9 19: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德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研究发现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和北京人很好的支撑了这一论点。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
2.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金字塔型等级结构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度
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4.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5.汉武帝时期颁布并推行了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和均输、平准等诏令。这些诏令的颁行意在
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增加百姓赋税负担
C.扩大商品交换范围 D.掌控经济加强集权
6.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井立 D.藩镇割据形成
7.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领域 发展的状况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D.南方民族交融现象出现
8.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9.唐朝虞世南称隋文帝“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其意在称赞隋文帝
A.修建驰道 B.实现国家统一安定 C.统一文字 D.出兵收复江淮失地
10.《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下列选项属于《唐六典》主要内容的是
A.南北面官 B.天可汗 C.六部 D.两税法
11.下图所示是河北省涿州市唐代慕葬中出土的1枚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该金币重10克.直径为1.8厘米,厚度为0.8毫米。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倭马亚王朝
A.与唐朝的经贸往来频繁 B.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C.与唐朝存在经济的交流 D.成为地跨亚欧的帝国
12.“他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专研佛经多年,他的事迹写进长篇小说《西游记》”。他是
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
13.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14.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B.减轻了人民负担
C.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D.实现了富国强兵
15.司马光在给王安石写信时说道:“……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更、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意在
A.赞扬变法措施彻底 B.揭露变法失败根源
C.说明变法毫无成效 D.批判变法操之过急
16.中国古代某一政权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又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这一政权是
A.辽朝 B.金朝 C.西夏 D.元朝
17.元朝统治的岁月是短暂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元朝的历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B.元灭北宋,统一全国
C.设宣政院管辖台湾地区 D.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进行管辖
18.商人之间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这反映出宋代
A.文化生活丰富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品经济繁荣 D.边界贸易兴旺
19.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
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经济重心南移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
20.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齐民。这反映了
A.家世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B.商品经济得以繁荣发展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1.(北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先生语五》记载:“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其求理的方法是
A.致良知 B.内心反省 C.心即理 D.格物致知
2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如宋代的词、话本、元杂剧、散曲等众多的文学表现形式。宋元文学艺术的繁荣
A.促进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B.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使文学艺术形式推广到全世界 D.推动政府实行“重文轻武”国策
23.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24.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都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这反映了明朝
A.强化君主专制 B.整治官场腐败 C.封建体制僵化 D.皇权渐趋衰落
25.1757年,新疆大小和卓兄弟集众数十万叛乱,举兵反对清朝中央政府。叛乱被平定后,清朝为更有效管理新疆军政事务,在此设立了
A.伊犁将军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驻藏大臣
二、材料题(本题包括2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共38分)
26.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北宋前期,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4分)
(2)材料二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三、论述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
常德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D B A C B C
选项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D B D C B D
选项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A A
二、材料题(本题包括2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共38分)
26.(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地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4分)
(2)地区:四川。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4分)
(3)机构:市舶司。原因:政府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10分)
27.(1)秦始皇,统一中国。(4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2分)
汉武帝设立中朝与外朝对抗;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6分)
(3)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4分)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4分)
三、论述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示例:选词:郡县制、“推恩令”、刺史。
论题:秦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对巩固发展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汉承秦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分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监察地方,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
总之,这些举措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