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二:主问题”驱动下的记叙写作》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经过对经典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情节叙述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刻 画人物的描写方法,但是还需要相应的练习。
本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写作片段训练,二是完成一篇人物形象丰 满、情节设置合理的作文。
课时:2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等专项练习,提升人物形象的刻画水平。
2.在写作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估自己叙事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在保证人物特点和情节设定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渲染烘托等作用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的意义。不过,想要真实、立体地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腻恰当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以及事件关键点的设计等必不可少。今天这节课就开始进行这些专项训练。
2.学习活动一:练习心理描写——体会七情六欲,书写个中悲喜。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通过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心理分析等;间接心理描写包括神态暗示、动作表现、环境烘托等。由于间接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交叉较多,在其他活动中有专项训练,本次活动我们主要来练习三种直接心理描写的方法。
(1)开展内心独白的练习。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
注意:内心独白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独白可以将人物情绪推向一定高度,但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牛刀小试1:
背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期的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但是,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的幻想破灭。他通过贿赂纳粹官员雇佣犹太人进入工厂,达到了保护一部分犹太人的目的。电影结尾是: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
倘若你是当时的一名送行的犹太少年,面对渐行渐远的辛德勒,你的内心独白会是什么?请完成2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
(2)开展梦境幻觉描写的练习。
人在梦境之中或者极端情绪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注意:对梦境幻觉的描写必须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理,才便于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在描写梦境幻觉前,可以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 “仿佛听到”等。
牛刀小试2:
《祝福》中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祝福的爆竹声中孤独地死去,在她临终之前,眼前可能浮现过怎样的幻觉场景?请结合文本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完成不少于150字的梦境幻觉描写。
(3)开展心理分析描写的练习。
通过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这是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说“她 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表现出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的底层生活、跻身上流社会、成为高贵夫人的梦想。
牛刀小试3:
《变形记》(节选)中有一段对格里高尔的父亲逼迫已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 进屋这一情节的描写,请结合文本内容,尝试使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展现父亲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50字。
设计意图
心理描写对于展现人物特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 度练习写人物心理。
3.学习活动二:练习细节描写——由细微处见真章,远离叙写流水账。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 “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和多角度锤炼字句来达到细致刻画的目的。
(1)调动多种感官。
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描写,用入微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细腻描摹,写活 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
牛刀小试4:
请从肖像、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补写横线处内容,将农 民丰收时的辛劳与喜悦刻画出来。
老宋头站在金灿灿的稻田旁边,他的手 ,眼里
,走到打谷机一侧,捧起新打出的稻谷,低低地喃喃自
语道:“ 。”远处的孩子们 ,
老宋头的心里 。
(2)锤炼字句,突出特征。
细节描写还可通过对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对所描述 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
牛刀小试5:
右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的肖像画,他是抗击呼吸系统疾病的专家,也是2020年战斗在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勇士。请结合这幅肖像画,精选词句,描述他的肖像、精神风貌等,字数在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
细节描写更能 展示人物独特的精神和风貌。
4.学习活动三:体会关键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刻 画作用。
小说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按照一定结构原则 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而关键情节就 是事件或者人物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
牛刀小试6:
点外卖,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人的生活日常。不过,由于天气因素,外卖延误 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顾客能理解接受,有的顾客则恶评不止……试想,一位快 递小哥在暴雨中冒雨前行,中途摔倒又忍痛爬起,但是仍然延误了外卖单,此时 他敲开顾客的门,门打开了,此后会发生什么呢?
要求:门开后发生的情节应成为展现外卖小哥人物形象或者体现人物情绪的关键点。请将这一关键情节写出来,要求内容合理,条理清晰,字数在200 字左右。
设计意图
这一任务要抓住“情节关键点”来引导。其实,在叙事作品中,情节的展开 和发展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
5.学习活动四:整理本单元写人记事小妙招。
请回顾并反思从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实践中,学 会了哪些妙语警句,得到了哪些写人记事的小妙招,请写下来并与同伴进行 交流。
6.作业。
在你生活过的岁月里,一定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可能就在你身边,或者你只是从 电视、报纸、网络上听说过,但是他们让你感动、敬佩、尊重、悲伤、愤怒、鄙夷……
请选择一个或者一类人,参照“小说写作评价表”,书写他/她(他们/她们)的故事。
要求:正式写作前,列出写作提纲;鼓励使用多种表现手法,特别是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衬托手法;设计 必要的情节冲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下的社会风貌;1 000字左右。
小说写作评价表(供参考)
内容 优 秀 合 格
典型性 能够对现实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概括,以体现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性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细节、典 型特征来突出典型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某一群体 的核心品质。 能够对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提炼、加工、概括,以体现 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性的典型事件和典型特征来突 出典型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某一群体的核心品质。
现实性 能够结合当下时代,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社会 的复杂性——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现实的真情与恶意, 传递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道德法治等方 面的感悟与思考。 能够结合当下时代,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某一或善或恶的社会特征。
丰富性 在行文过程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腻可感,能准确 表达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使用了以景衬情、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等衬托手法;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勾勒出丰富的人物形象,传达出自身情感与思考。 能够使用适当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衬托手法等表 现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某种特质,传达自身的情感 与思考。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小说写作评价表”有理有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作文的优点与不足。
2.通过指导学生不断评价、修改作文,提升其写人叙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对照“小说写作评价表”,评价自我和他人的文章,并据此修改作文,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一:展示作文大纲,了解作文概貌。
首先在班级组建4一5人的研讨小组;小组成员阅读组内成员的作文,形成第一印象;然后要求每人在组内限时口头展示自己的写作大纲。叙述的目的,既是为了快速介绍作文的基本概貌,也是为了锻炼学生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
2.学习活动二:展示学习成果,升格小组研讨。
作文升格是反思作文写作过程、提升本篇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此次升格 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升格评价表”合作升格,二是利用自评表自主升格。升 格时,可以在原稿上进行圈点、批注、修改,以方便与原稿相对比。
第一次升格:小组研讨,互助升格。
首先,组内成员依据“升格评价表”,针对每篇作文开展研讨。
小组研讨升格评价表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5 4 3 2 1 5 4 3 2 1 5 4 3 2 1
典 型 性 具有符合文章内容的环境
具有体现人物特征的细节
具有形象生动的人物性格
现实性
丰富性
其次,小组成员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可在初稿上圈点、批注、修改)。
②第二次升格:进行自我反思,自主升格。
小组讨论后,会有很多新角度、新点子萌发出来,小组成员可先根据自己的 思考填空。如果对一些问题有疑问,可以寻求小组之外的人的帮助。
我需要调整优化的地方有:
我仍然坚持的地方有:
其次,小组成员根据自我评估的情况,再次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可在初 稿上圈点、批注、修改),并形成终稿。
设计意图
本任务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写作的真实现场:自我规划、自我评估、有所升格。
3.作业。
持续完善此次作文,并踊跃投稿。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内出版物、网络 平台(如校内外公众号等)、班级语文展板等平台来展示习作。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