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一:填写“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档案卡”》
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本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读五篇作品,梳理文脉,整体感知内容,对人物和时代背景有基本的认识。该学习任务包括两个板块:一是填写“人物形象鉴赏卡”,二是完成“时代影响卡”。两卡的功能不同,“人物形象鉴赏卡”主要从人物经历、描写方法、形象刻画来完成人物形象分析,“时代影响卡”是由时代背景、社会交往、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各个外部环境因素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复现人物形象所在的社会情境。布置这一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全方位的了解,为后面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打好基础。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各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学习进程。
2.准确流畅地通读五篇课文,梳理现代文的关键字词,掌握文言篇目的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
3.了解文学常识与文本大意,梳理基本人物关系与主要情节脉络。
教学重难点
梳理基本人物关系与情节发展主线;掌握文言篇目的重点字词与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名人堂,是用来纪念历史杰出人物的场馆,如法国的“先贤祠”、德国的“瓦尔哈拉神殿”等。而在不同领域也有更加细化的名人堂,美国有“NBA名人堂”,音乐界有“摇滚名人堂”等等。
同学们,现在“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以下简称“名人堂”)即将落成并且将进行布展,需要遴选一批具有典型性、丰富性、时代性的文学形象人驻其中。我们阅读过许多小说作品,小说里的有些经典形象可能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我们的头脑中。比如谈及封建科举的受害者,可能就会想到《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谈及恃才傲物的人 物形象就会联想到《杨修之死》中的杨修等等。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将遇到一批性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请你阅读本单元小说,选择心目中适合入驻名人堂的人物形象,完成“人物形象档案卡”,并为他们布展。
具体来说,同学们可用9课时的时间,依次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填写“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档案卡”。
任务二:召开“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入选会”。
任务三:为“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展览会”进行布展。
我们将先用5课时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
在填写“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档案卡”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有文章的字词进行梳理,并了解概况。
2.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开展“字词排雷大作战”。
本单元选取的小说横跨古今、荟萃中外,在语言上有着自身特点,阅读时需提醒学生可参考课文注释和“学习提示”保证文言篇目的字词都能全部理解。对于翻 译作品、古白话小说中不熟悉的字词、语句要随时注意圈点,还应注意字音、停顿。
“字词排雷大作战”之团队战。
请学生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各自所遇到的字音字形字义问题,然后由1-2位同学记录班级所有的字词问题,汇总成“字词地雷库”。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帮互助,即进行一次“排雷团队战”。
②“字词排雷大作战”之个人战。
现场完成一次字词检测——当堂检测、自主批阅、当堂评分。得分较高的学生可视为顺利通过,未达标的学生课后继续开展“字词排雷战”。
3.学习活动二:理解基本文意,梳理人物关系。
请每位同学快速阅读五篇小说,要求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获得初步阅读感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人物关系图 (请围绕核心人物展开) 主要情节 初读印象 或困惑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促织》
《变形记》
表格填写示例:
篇目 人物关系图 (请围绕核心人物展开 主要情节 初读印象 或困惑
《祝福》 穷苦农家妇女祥林嫂经历丧夫、被迫改嫁、夫死子亡的悲剧后,仍然因再嫁寡妇的身份受到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凄凉死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得罪高俅后,被刺配沧州,分配看守草料场。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山神庙,正巧听到了陆谦、富安和差拨之间的谈话,得知高俅计划赶尽杀绝。恼怒下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只得投奔梁山。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古希腊文教员别里科夫,好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与世隔绝,却喜欢到处告密,长期伤害着这个小城居民的自由,小城的生活因而变得死气沉沉。他害怕生事,久久不敢向姑娘求婚,看见未婚妻竟骑自行车上街,认为太不体面,和她兄弟争吵,被她兄弟从楼梯上推来,不久即死去。
》《促织》 官府为讨好上级,向百姓摊派捕捉蟋蟀,老实人成名就摊上这事,好不容易捕得一只符合要求的蟋蟀,却被爱子弄死。儿子害 怕被责骂,投井自尽,夫妇悲恸欲绝。后来 儿子复活,魂魄化为一只善斗的蟋蟀,不仅帮家里免去濒于毁灭的厄运,还因此得让全家享受荣华。
《变形记》 格里高尔辛苦工作,支撑着整个家庭。忽然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了物质贡献。此后,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 冷漠、嫌弃、憎恶。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设计意图
课上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疑惑,事实细节类问题现场解决,思想内涵类问题则可以作为启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引子。
4.作业。
(1)各小组成员整理五篇文章的字词,请未通过“字词排雷战”的同学在课 后再次进行“字词排雷战”。
(2)整理自己的初读困惑,在课后进行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中人物形象档案整理任务的要求。
2.细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分析、理解、评价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等典型形象。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评价典型人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共同完成“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人物形象档案整理 工作。人物形象档案共有两部分——“人物形象鉴赏卡”和“时代影响卡”。
2.学习活动一:了解“人物形象鉴赏卡”。
首先让学生了解表格需填写的内容和填写标准,把握祥林嫂、林冲、别里科 夫、成名、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选择性把握次要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卡(一人一表,可续表)
形象姓名
初读判断
人物的主要经历 (至少写出两个典型事件)
我的判断与分析 (每方面至 少写出两处)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等;环境 烘托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托、夸张等)
再读思考
其次,引导学生以推进情节发展的主要事件(即人物经历)为锚点,发现人物的应对方式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性格特征,然后围绕该事件,寻找其中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并在文本细读中分析人物形象,完成对人物从初步印象到深度认识的理解过程。在关注核心人物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兼顾分析次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加强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学习。以下是填写标准。
“人物形象鉴赏卡”填写标准
人物的主要经历 能够按照顺序完整地梳理出人物的主要经历,抓住所有关键事件,点明人物在事件中体现出的性格特 质,清晰地呈现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和结局。
我的判断与分析 能够准确判断作品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再读思考 能够完整、全面地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填写“人物形象鉴赏卡”,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和表现手法,理解小说作者对人物形象 进行典型性刻画的精彩之处。
教师应当对表格中核心事件、描写方法等做到心中有 数,如小说中的某些 “手法”非常典型,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讽刺艺术手法、《变形记》中的象征 手法等,为了防止学生遗漏,应提醒其在表格中标明。
3.学习活动二:填写“人物形象鉴赏卡”。
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自主分析核心人物(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和次要人物(如鲁四老爷等)的形象,然后填写表格。
祥林嫂分析示例:
人物 祥林嫂
初读判断 命途多钟,受多方迫害。
人物的主要经历 事件一:夫家强逼,改嫁贺家。 应对行为:撞香案。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敢于反抗;受封建礼教影响,要从一而终。 事件二:夫亡子丧,再到鲁镇。 应对行为:讲阿毛的故事,捐门槛,问魂灵。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愚昧、迷信。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分析:这段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此时的落魄不堪、神情麻木。她因被人践踏、遭到迫害、受人鄙视,精神已几近崩溃。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我的判断与 分析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等;环境烘托) 他人的评价:(四叔)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分析:四叔的一句“似乎很可怜”,表明他并不同情祥林嫂,相反,他认为这样的人是卑贱、可耻的。而究其原因,则是因祥林嫂的守寡与再嫁,不符合四叔心中的礼教规矩。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托、夸张等) 对比:小说内容与标题的对比。 分析:“祝福”指除夕祭祀天地,祈求赐福的一种风俗。“祝福”本是一件极为喜庆、祥和的事,尤其是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但祥林嫂却在“祝福”前惨死,这与人们虔诚地祈求来年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反差。作者用“祝福”作标题,其实是以人们恭敬、喜悦的祭祀气氛来反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
再读思考 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至被封建 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林冲分析示例:
人物 林冲
初读判断 武艺高强、处事隐忍。
人物的主要经历 事件一:陆虞候与管营、差拨密谋除掉林教头,李小二起疑,向林教头事先通告,林教头 识破阴谋,提刀寻敌。 应对行为:得知陆虞候的阴谋,林教头极度愤怒,但追寻敌人未果。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复仇心理不强。 事件二:因草屋被风吹倒,被迫夜宿山神庙;在庙内听得富安等人谈论火烧山神庙一事,义愤填膺,将富安等人杀死,并连夜投奔梁山。 应对行为:在绝境之下林教头终于爆发,果断抗争,将富安一伙人斩杀后投奔了 梁山。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并展现出果断勇敢的一面。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动作描写及分析:他管草料场,小心谨慎,如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 上……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说明他做事很细心;草厅被雪压塌后,他又“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所以会细心探查;山神庙歼敌时,他“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样能做到出其不意,占据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心思缜密的性格特点。
我的判断与 分析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 等;环境烘托) 环境烘托: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分析:对风雪的描写展现了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之路的悲壮 气氛。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托、夸张等) 对比:“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 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分析:林冲对李小二和对陆虞候的态度完全不同。对李小二是好言好语,甚至担心自 己的囚犯之身会玷污了夫妻俩;但提及陆虞候却是恶言相向,提着刀满大街地去寻他。 由此可见林冲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
再读思考 林教头善良正直,有容忍、顺从的一面——有对官僚隐忍的一面,又有小心谨慎,做事瞻前顾后的一面。但在恶势力下的摧残、折磨下终于爆发了,说明他身上还具有果断勇敢、弘扬正义的好汉精神。
别里科夫分析示例:
人物 别里科夫
初读判断 封闭、守旧、落后又胆小。
人物的主要经历 事件一: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做了些调皮捣蛋的事情。 应对行为:年轻人吵吵闹闹有伤风化,固执地认为只有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才妥当。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古板、教条。 事件二:从楼梯上滚下被人看到。 应对行为:担心这件事会传遍全城,成为笑柄,最终一病不起,走向死亡。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胆小、多疑,对一切新生的事物怀有深深的恐惧。
我的判断与 分析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他一坐上马 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分析:这段肖像描写展现了别里科夫平时的穿着和外出时的习惯,说明他时刻都生活 在有形的套子里,并且很习惯于生活在这样的套子之中,好像要让自己与世隔绝,不和 外界有任何的交流。这体现出他的胆小和迂腐。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 等;环境烘托) 他人的评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分析:他人客观的评价体现出了别里科夫的生性多疑、因循守旧,同时也紧扣了标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托、夸张等) 讽刺: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分析:一个中学的教师,却使全城的人都受到制约,甚至连看书、周济穷人、教人念书写 字这类在现在看来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都被别里科夫限制了。这其实是在讽刺当时 高压的沙皇专制统治。
再读思考 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保守、怀旧、落后、胆小多疑、性情孤僻的人,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在日常生活中极力维护封建农奴制的法令、制度、秩序等,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说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4.作业。
(1)请在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尝试使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把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写完整,将质朴坚毅、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描画出来。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只见 。及近拐角处,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
(2)“以景衬情”是表现人物的常见手法,即通过描写在特定氛围笼罩下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人物当时的精神状态。请尝试使用“以景衬情”手法,以“月夜独坐”为题,通过合理想象,写出夜晚月光下的人独坐的场景、缘由、心情等。不少于150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细读《促织》《变形记》这两篇课文,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分析、理解、评价成名、格里高尔等典型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能够从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评价典型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填写并完成了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等人物的“人物形象鉴赏卡”。本节课,我们将了解成名、格里高尔这两个形象,他们虽然国别不同,但东西方的小说家都为我们奉上了经典的“异化”形象。他们有什么异同呢?填写成名、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鉴赏卡”,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2.学习活动一:填写《促织》《变形记》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鉴赏卡”。
请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分析核心人物(成名、格里高尔)的形象,并填写表格。
成名分析示例:
人物 成名
初读判断 胆小、老实。
人物的主要经历 事件一:担任里正,接到捕捉蟋蟀的命令。 应对行为:成名受里胥的陷害担任了里正一职,他因此耗尽了家产,又遇上了官府征促织,他不忍心向百姓摊派,只好自己去捉,但是寻觅无果,被打了板子。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忠厚、迂讷。 事件二 :找到蟋蟀,但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因害怕而投井自尽。 应对行为:到处求巫问卜才勉强找到合适的蟋蟀,结果转眼间被儿子弄死,儿子因害怕投井而死,成名顿足捶胸、悲痛万分,而且对蟋蟀一事更是无能为力。 所体现的人物境况与处境:卑微无助。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心理描写及分析: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怒为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又转悲为喜,然顾蟋蟀笼虚则又转喜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品质低劣;视之,意似良,则又开始欢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这一连串的内心变化,作者描述得井井有条,且跌宕起伏。成名时悲时怒时喜时愁的行为,表现出一只小小的蟋蟀就能牵动主人公的心,可见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下,皇帝的昏庸无 道施加给平凡百姓们的压力与造下的罪孽之重。
我的判断与 分析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等;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分析:这段话中描写了村中来巫婆时众人对其的迷信与看重,进一步凸显出当时黑暗 社会下群众普遍的迂腐思想,同时也反映了百姓有许多苦难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解决,只能求助于神灵,表现出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也从侧面反映出为政者的贪婪与凶残。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托、夸张等) 夸张和讽刺: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繳各千计;一出门,袭马过世家焉。 分析:这段文字描述了成名家因祸得福的结局,然而在当时的那种黑暗的社会环境下, 这样的幸福、美满结局其实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假象,作者是想借此映射现实的残酷与污浊。
再读思考 从成名身上可看到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成名忠厚老实、胆小懦弱,不愿将祸患转嫁他人,只能战战兢兢地为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可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他遭遇无妄之灾,以及面对变故时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是很自然的。
格里高尔分析示例:
人物 格里高尔
初读判断 内心压抑、痛苦。
人物的主要经历 事件: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应对行为:不知所措,想重新入睡但失败,内心开始抱怨自己的处境,但又想努力赶 去上班。 所体现的性格特点: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自我克制,渴望解脱而不得。
正面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 心理描写: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 分析: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并没有十分惊慌,只是疑惑“我发生什么事啦”,此处心理描写说明了他真正焦虑与担心的事情——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即使身体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依旧想着如何能够尽快赶去工作,这体现出了他的责任感,以及家庭与社会给他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我的判断与 分析 侧面描写 (他人的评价;次要人物的行动、神态、反应 等;环境烘托) 次要人物的行动和反应:遗憾的是,协理这一跑好像把事情发生以来一直还比较镇静 的父亲也弄得慌乱不堪,你看,他不亲自去追赶协理,或者至少不妨碍格里高尔去追,却用右手拿起协理连同大衣和帽子一起遗忘在椅子上的手杖,左手从桌子上拿过一份 大开面报纸,一边跺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去。 分析:面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父亲非但不帮助格里高尔,反倒由于恐慌而驱赶 他,“拿”“跺”“挥”“赶”等动词体现了父亲动作的迅疾与粗暴,写出了格里高尔的境遇 之悲惨。
表现手法 (象征、讽刺、对比、衬 托、夸张等) 手法:象征 分析: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象征着人的异化。甲虫的硬壳象征着主人公承担的生活压 力和自我封闭的精神状态。格里高尔不仅要偿还父亲欠公司的巨额债务,负担一家人的生活费用,还要为妹妹上音乐学院筹款,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在睡梦中都深感焦虑。甲虫背负硬壳爬行的形象正是格里高尔身负沉重压力卑屈生活的写照。甲虫形象还 揭示出格里高尔的弱势地位——在人类眼中,甲虫是无足轻重、可任意欺凌剿杀的低 等动物,而身为小职员的格里高尔,社会地位低微,在公司常受到老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欺辱,无力桿卫自己的权益,他就像一只甲虫。人变为虫,这种外形的异化,象征着人们在压迫下人性的扭曲变异,展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再读思考 面对家庭的债务和生活的压力,格里高尔兢兢业业地工作,长期处于压抑、痛苦的状态 中,渴望自由。他努力挣钱养家,有家庭责任感,对父母孝顺,对妹妹尽心尽力,希望实现她的理想;他在工作上勤奋努力,富有责任感。然而长期在巨大负担下的生活让格里高尔的精神逐渐崩溃,内心格外痛苦,他被异化为甲虫后又不为家人所接纳,最终在 痛苦之中走向毁灭。
3.学习活动二:分区研讨“人物形象鉴赏卡”。
每篇课文可设置1个研讨区,共需划分出5个研讨区域(如下图)。请学生根据自己在阅读和填表时的疑惑加人相应的研讨区——在区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填表内容,并记录其他同学的阅读成果,加深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
每位同学不应拘泥于一个研讨区,可以自由在班级各个研讨区参与研讨,最大程度地交流和吸收团队的研讨成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予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最终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鉴赏卡”。
4.学习活动三:记录妙语佳句,整理读书笔记。
在研讨完各篇作品的“人物形象鉴赏卡”后,学生可以择选“鉴赏卡”中描写人物的好词好句,按照人物性格或者描写类型等记录在读书笔记中,为最后名人堂的布展做好前期文字整理工作。
5.作业。
(1)回顾课堂交流,课后继续完善、整理“人物形象鉴赏卡”。
(2)请从五篇课文中选择1个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皆可),以第一人称叙述与描写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某个场景。
要求:场景是发生在该人物身上的重要事件;能够体现人物的核心特质;
200字左右。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书籍,查阅网络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2.能够根据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情节轨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真相。
3.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人物形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人物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社会背景去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去理解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对人与环境的关联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时代性特征。
注意
提供时代背景的信息有三种方式: 一是学生可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二是允许学生在课上自由使用网络资源,三是教师可在课上分发相关资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但要确保学生填写“时代影响卡”时有所依凭。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各色各样,一方面他们会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甚至压迫,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其自身阶层的局限。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本单元各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作者又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成功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的。
2.学习活动一:了解“时代影响卡”。
每一个人物都处于具体的时代与社会中,人物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请依照《“时代影响卡”填写标准》,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填写 “时代影响卡”,梳理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完成“世界文学形象名人堂”的资料整理工作。
“时代影响卡”填写标准
内容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小说时代背景 能够准确概括小说的时代背景 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小说的时代背景 未能对小说的时代背景进行说明
小说中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 能够找出恰当、典型的语句说明小说 中反映的时代特征 能够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小说中反映的时代特征 找出的语句与时代特征无关
社会因素的影响 能够充分挖掘社会因素的不同方面,包括社会制度、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社会舆论等,并能详细地阐述社会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能够从社会制度、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方面,建立社会 因素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孤立地认识人物,未能结合社会因素理解人物命运
时代影响卡(次要人物可续表)
人物 小说时代背景 小说中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哪些社会 因素影响了他/她?请作简要分析。
祥林嫂
林冲
别里科夫
成名
格里高尔
其他人物
3.学习活动二:填写“时代影响卡”。
阅读课文,查阅与时代背景相关资料,搜集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有关的信息,依据表格要求挖掘人物 性格和情节发展背后的社会因素。
“时代影响卡”示例:
人物 小说时代背景 小说中反映时代特征的语句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哪些社会因素 影响了他/她?请作简要分析。
祥林嫂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发展时期。辛亥革命 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 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 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 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 民,尤其是农民,他们仍过着饥 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 礼教仍然是压在他们头上的精 神枷锁。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封建礼教的影响: 祥林嫂的死亡与封建礼教是脱不了干系的。由于人们的思想封建,认为祥林嫂晦气,唯恐避她不及,对她宣扬“地狱”,即使祥林嫂受唆使去土地庙“捐了门槛”,还是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看 法。祥林嫂便是在这种封建思想的压迫下走向 绝望的,使她认为自己是有罪孽的,而悲哀地走向死亡。 社会舆论的影响: 由于祥林嫂的两任丈夫都死了,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们便对祥林嫂产生了偏见,认为她是晦气的,祥林嫂的悲惨经历在她多次述说后也变为笑谈,从而将祥林嫂推向悲剧的结局。
林冲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当时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穷奢极侈,并任用蔡京为宰相,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致使盗贼四起。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 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 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4你的女婿没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 特使俺两个央洗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腐败政治的影响: 由于腐败官员高俅的干儿子看上了林冲的妻 子,高俅百般刁难他,使他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至沦为罪囚,刺配沧州。但高俅仍不放过他,还 继续设计谋害他。这体现了腐败政治下官员的贪婪、腐朽。接二连三的迫害下,林冲竟然步步 退缩,但是残酷的现实使林冲最终挣脱了逆来顺受、软弱苟安的思想枷锁,思想突变,走上了造反、反抗的道路。
别里科夫 这篇小说发表于19世纪末期的1898年,此时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 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开始疯狂镇压人民,在全 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着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 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社会制度的影响: 沙皇政府利用制度强化各种专政工具,来疯狂 镇压人民的反抗。而在这种黑暗的社会制度下,一些新的思想萌芽了,统治阶级自然会压制 新的思想,如利用无孔不入的审查等作为反制措施,使整个国家笼罩在恐惧当中。正是在这种制度下,产生了别里科夫这种旧知识分子,作 为沙皇的拥护者,他们苟且偷生,极力维护其封 建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死守旧的思想。这种如同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不仅 自己保守腐朽,还要将整个社会的思想都变得僵化,装人套子里。
成名 本文的创作意图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 直指天子。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康熙年间也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 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如传至今日的斗蟋蟀盆,就以康、乾隆年间制作的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 朝“令主”讽当世,揭露“英主”当政之一“盛世”时的黑暗现实。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社会制度的影响: 由于天子一时的兴趣而使得官员向百姓征收,所有民众都为了小小的蟋蟀而百般劳苦。封建 社会的黑暗制度使得天子小小一个举动都可牵动所有人的生活,而封建制度更使得官员腐败不堪,只会巴结上层。里胥欺上媚下,派遣成名 去征收蟋蟀。成名一心放在蟋蟀上,只因一只小小的蟋蟀攸关一家人的性命面对官府的 征收,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迫于 形势,只好自行捕捉蟋蟀,又无所得,致使苦受 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表现出了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时宫中沉迷享乐的风气竟使蟋蟀成为逼迫一家人走向绝望的东西,而成名儿子变成蟋蟀竟 大得皇帝赏识,从而救了一家人。这表现出在 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甚至不如一只蟋蟀有价值。正是这种奢靡的风气,成名一家才会 有这样的遭遇。
格里高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社会发展迅速,但普通人的生活充斥着压 力;盛行的物质主义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淡漠。 ……他的成功马上就转化为 亮晃晃圆滚滚的银币,好让他当着惊诧而又快乐的一家人的面放在桌上。那真是美 好的时刻啊,这种时刻以后 就没有再出现过,至少是再 也没有那种光荣感了…… 社会交往的影响: 在高度的生活压力与无尽的物质需求面前,人与人间的关系是脆弱的、淡漠的。格里高尔变 成了甲虫,失去了可利用的价值,甚至成为家庭的负担,家人们在经历了一定的情感变化后选择了不顾他曾经对家人的爱和付出,而将他抛弃。
4.学习活动三:阅读评价论文,反思时代影响。
阅读赵振杰的《文学作品是对时代的回应》(发表在2017年9月18日的 《河北日报 文艺评论版》,可利用网络查阅),结合本单元作品的时代影响,总结反思作者、作品、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
5.作业。
(1)对照“填写标准”,继续完善“时代影响卡”。
(2)你认为时代对于你个人的影响是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要求:必须点明你所认为的当今的社会特征;可以从你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考虑;不少于300字。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人物形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1.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查阅资料和自主分析,同学们对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为他们坎坷的命运或感慨不已,或愤愤不平,但是他们有没有逃脱命运枷锁的可能性呢?
2.学习活动一:尝试制订命运逃脱计划。
人们常说人物的命运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集。”在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中,五位主人公的遭遇可以说跌宕起伏,令人揪心不已。既然人的命运具有偶然性,如果在故事的重要节点没有发生那些“偶然”的悲剧,主人公的命运是不是就可以改变?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如果祥林嫂改嫁的丈夫没有死去,毛毛也没有被狼叼走,是不是她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林冲的妻子没有被高衙内看上,是不是他就可以继续安稳地担任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如果成名捉到的蛐蛐没有被儿子不小心放走、扑死,是不是成名就能获得生活的解脱
……
点拨:
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确实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环境、人物性格带来的情节发展的必然性,二是作者为了增加情节的合理性和曲折性,会设置诸多偶然的突转,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果去掉这些偶然性,主人公看似摆脱了一个突发的变故,但是他/她被压迫、受屈辱甚至可能被消灭的事实并不会改变。例如即使祥林嫂改嫁的丈夫没死,她也会面临临终的恐惧——死后是否会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也依然会因为改嫁之妇的身份受到信从封建礼教的群众的指指点点,甚至即便她没有经历小丈夫的死亡,没有成为一个寡妇,她的命运也依然是忍受婆家无情的压榨,或者也只是成为一个会嘲笑其他寡妇的冷漠妇人而已。 这样看来,她被不公的礼教迫害的命运就不会改变。同样,其他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
设计意图
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时代洪流和人物性格双重影响下的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3.学习活动二:进入“时代影响卡”研讨区,丰富个人分析成果。
每篇课文可设置一个研讨区,全班共划出五个研讨区域,如下图。同“人物形象鉴赏卡”研讨环节相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表格填写情况加入相应的研讨区,并记录其他同学的阅读成果,丰富自己的分析成果,也可以加入多个研讨区,充实自己的“时代影响卡”。教师应随堂观察,适时、适度点拨。
4.作业。
(1)回顾课堂交流,汇总“人物形象鉴赏卡”和“时代影响卡”,完成“世界文学名人堂人物形象”档案整理工作。
(2)重新思考课堂上讨论过的“命运逃脱计划”,选择一个人物,说一说你对该人物命运的分析和思考。要求:必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释;可以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角度分析,也可以自选角度;不少于300字。
(3)提前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水浒传 杨志卖刀》、《小公务员之死》三篇补充作品,阅读过程中注 意圈点、批注人物形象的特点。
4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