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面面观:小小说习作讲评
【专题解释】
本专题围绕学生的“小小说习作”,检查、落实上一专题中“因果逻辑”和“反常情节”这两个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优秀小小说借助这两点所呈现的立意旨趣。
【预习任务】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就下列问题做好准备:
1.哪几篇习作在因果设置上欠合理,该怎么改进?
2.哪几篇习作在情节处理上比较突出或不足?
3.你觉得哪几篇习作的立意比较好?
【学习任务】
任务一 “我”来秀一秀
根据全班习作情况,教师推荐或学生自荐两名同学,交流心得,分享佳作,教师补充。交流的学生以“虚构训练卡”形式展示作品。以下是XX同学和XX同学的分享。
《奇遇》虚构训练卡
名称 故事的具体内容 方法
故事核心 姚城一家小吃店因老板收留流浪狗而名声大噪,成为网红店。
启动情节 生意一直冷清的唐老板,店前出现了一只瘸腿流浪狗。老唐拋给它一块肉,狗叼着肉跑了。
虚构展开(1) 此后,这只流浪狗常来,每次都叼着肉摇着尾巴离开。再后来,门口聚集了好多狗,黄的、白的、黑的… 倍增
虚构展开(2) 太多的狗成了本就冷清的小店的负担,却引来不少人驻足。 曲转
高潮 一张“流浪狗群照”在网上突然走红,小店的生意也因此渐好。 反转
结局 原来,妻子走后,唐老板一直独居,而那只瘸腿流浪狗很像前些年妻子留下的那只斑点狗。 曲转
《寻家》虚构训练卡
名称 故事的具体内容 方法
故事核心 姚城一家小吃店因小吃做出了“家的味道”而出名。
启动情节 开在校园旁边的一家小吃店,生意冷清,就像闹市中的一块静地。
虚构展开(1) 一位农民工,走进小吃店,留下了一张便笺。一位女孩,走进小吃店,也留下了一张便笺。一位老人...... 倍增
虚构展开(2) 他们说:这些便签给他们带来一种“家的味道”。 曲转
高潮 此后,店门前就贴满便签,上面写着各种地名和人名。原来,店主专为在外奔波劳累的人,制作各种家乡小吃。 倍增 曲转
结局 因家境贫寒,每当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说想家时,店主就亲手制作“家乡小吃”寄给女儿,为节省女儿来回的路费。 曲转
《奇遇》侧重情节,把因果关系置于结尾。从收留了一只流浪狗到收留了一群流浪狗,情节倍增扩大,却给小店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这是一次曲转;而“流浪狗群照”却又给小店带来了生机,实现了情节的反转;最后道出收留流浪狗只因妻子走后曾留下一只斑点狗。至此,反常情节上的因果逻辑顺理成章。《寻家》侧重因果关系的层层剥开。大家留便签是为了寻找“家的味道”,之所以能找到“家的味道”,是因为店主根据便签内容制作小吃;而店主为漂泊外地之人做“家乡小吃”,源于在外漂泊求学的女儿想家。至此,小小说的主题也就由此升华了。
任务二 大家来找茬
A组同学:梳理、展示“因果逻辑”失调的各种情况。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并提出修改建议。主要问题有:刻意强加、主观臆想、缺少铺垫、生搬硬套。例如:XX的《卖油翁外传》,说陈尧咨和卖油翁是父子关系;XX的《卖油翁射箭》,写卖油翁与陈尧咨比射箭,居然赢了;XX的《迟来的网红店》,写一位年迈的店主突然得到一对年轻母女的帮助,从此小吃店生意红火。
师生讨论,修改建议:“因果性思维”,是构思小小说人物、情节、故事时常用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采用明因、暗因、详因、略因等方式为反常情节提供依据,以给读者一种震撼或启迪。据此,《卖油翁外传》可变“父子”为失散多年的“师徒”;《卖油翁射箭》可交代卖油翁是一位退役多年的将领,他在风大的情况下,懂得把“油”涂在箭上,以减少风速的摩擦影响,最终因“油”获胜;《迟来的网红店》可追忆交代老店主年轻时曾救济过这对母女,形成情节上的因果呼应。
B组同学:梳理、展示“反常情节”之优劣。根据学生梳理的内容,教师可视情况选取一二则典型片段,进行分析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情节线条化;以说理代替故事。
任务三 请你来评荐
1.“我”来评。
小小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常以因果关系中的情节来展现作品的立意。教师可选择一两篇习作例文,请学生从因果、情节、立意及其他等角度进行点评,每则点评字数在30字以内。例如:
诚德
潘秀民
古老的姚城里有一条古街,街上的人们都爱吃面食。
在街头的拐角处有一家小面馆,叫“诚德面馆”,老板姓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可是有一天,这家店竟像着了魔一样火了起来。
同街的店主们好不眼红。有说李老板撞了财运的,有说李老板得了秘方的…
最眼红的要数郝老板。他的店面装修特別精致,人一走进店门,就仿佛踏入人间仙境。店内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据说连厨子都是御厨传人。照理说,生意应该要好于“诚德”,可是现实却打了他的脸。郝老板决定要一探究竟。
伙计去吃了碗面,回来摇摇头说,面条劲道,味道无异。
经理去吃了碗面,回来摇摇头说,调料常规,并无玄妙。
……
这次,郝老板决定亲自出马,拆穿“诚德”的把戏。他乔装打扮,还带了人隐秘拍摄,决定记录下“诚德”的一举一动。他正在“诚德”店里等待,十二点整,店里忽然响起铃声,从门外走进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只见顾客都纷纷自觉让座,凡位老人挑了偏僻的位置坐下,店里伙计立刻给他们上菜。
郝老板疑惑不解。后来,听伙计说,“诚德”有个“爱心服务”——专门为子女外出打工或无依无靠的老人提供“爱心伙食”。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皆因“诚德”助人为乐而慕名前来。
再后来,姚城多了一家“老来乐”新餐馆,不知道店主是谁,有人看到郝老板常去,有人也看到“诚德”老板常去……
篇名 诚德
因果 “衣衫褴楼的老人”是留守或孤寡老人,有一定合理性。
情节 ①郝老板由眼红发展为和“诚德”老板一起开“老来情节乐”,情节曲转。②伙计、经理、郝老板三次的暗访行为,情节上实现了倍增。
立意 ①“诚德”既是店名又是经营者的宗旨,一语双关。②顾客因“诚德”乐于助人而慕名前来,传播了社会正能量。③故事情节引起读者对留守或孤寡老人的关注。
其他 结尾处留有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2.“我”来荐:推选“最 小小说”。
要求和建议:
(1)不限制名称,以免局限学生思维,但可适当给学生提供方向,如最幽默、最荒诞、最具人情味、最具情节构思力……
(2)明确推荐人,以提高责任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推荐理由,要结合本次活动的分享、交流和点评,关注因果、情节、立意、人物等。
(4)最后组织学生把优秀习作编印成册并为习作选命名。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