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眼睛的艺术:典型细节的价值和魅力欣赏
【专题解释】
联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五篇小说,找出五篇小说中的典型细节,赏析其艺术魅力,探究其艺术价值。
【预习任务】
1.从五篇小说中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2.结合任务二的表格,对找出的句子进行分类。
3.从细节的表达和作用两个维度点评找出的句子。
【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细节
1.学生回忆学过的文学类文本,列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梳理。比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嘴“多乎哉?不多也”的语言,“排出九文大钱”的“排”、“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的“罩”等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旧社会的迂腐的读书人形象。再如,《百合花》中,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把通讯员天真、纯洁、爱好自然等品性活画了出来;而有关通讯员肩上“破口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既生动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深厚而真挚的情感,又使作品结构紧凑。
2.学生结合回忆的细节,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较为明晰地表达对细节的理性认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有关细节的阐述。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周振甫《小说例话》)
所有文本中一切不可以再分的细部为细节。小说中的细节有故事细节、人物细节、环境细节。(刘恪《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任务二 找细节
1.学生结合自己对细节的理解,列举五篇小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细节。
2.学生分组完成表格,通过梳理典型细节,进一步加强对细节的认知。
细节类型 典型细节 细节出处
人物细节 肖像神态 “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是直着眼睛。“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总是瞪着眼睛。”“眼睛窈陷下去。”“瞪着的眼睛。”“眼珠间或一轮。”“眼钉着我。” 《祝福》
“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言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祝福》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
动作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龀敌领。” 《促织》
“不顾死活地咬住钥匙。他随着钥匙的转动而跟着锁眼舞动。” 《变形记》
心理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还清父母欠他的债。”“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时间已经六点半了。”“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已经七点了。” 《变形记》
故事细节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里胥猾黠。”“为人迂讷。”“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促织》
环境细节 “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任务三 赏细节
1.投影关于细节的名家名言。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
无论什么时候,你也不能像在工作中、在写作之际那样深刻地看见细节。(司汤达)
2.学生结合具体的细节,从手法、特色、作用等方面概述典型细节的价值和魅力。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从表达和作用两方面深入赏析典型细节的价值和魅力。
细节 表达 作用
“顺着眼。”“眼珠间或一轮。” 白描,对比,突出过程。 刻画人物:眼睛的变化表现了祥林嫂内心的变化,揭示了她一步步被逼向死亡的悲惨命运。
“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夸张,反讽,反复强调。 表现主题:别里科夫“套子化”的肖像和语言,揭示了专制制度对人的严酷压制和摧残。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 伏笔,照应,草蛇灰线。 推进故事:陆虞候等人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将故事推向高潮。
“里胥猾黠。”“为人迂讷。” 推进故事:“猾黠”和“迂讷”是后文故事展开的前提条件。
“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 渲染,描绘,回环复沓。 渲染氛围,导引情节:“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风雪”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
“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 变形,异化,表现真实。 创新手法:虫形人心,用夸张、变形、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人的异化,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不顾死活地咬住钥匙。他随着钥匙的转动而跟着锁眼舞动。”
任务四 评细节
1.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里的“神韵”有哪些内涵?
这里的“神韵”主要体现在“紧”字上。着一“紧”字是渲染了风大雪猛的环境,二是暗示了故事情节将有大的转折,三是揭示了林冲性格将出现质的变化,四是创设了氛围。
2.《促织》原文为:“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入选教材时删除了“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一句。删除这句话是否合理?
删除这句话不合理。一是情节结构上显得突兀,“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是后文孩子变成促织的伏笔,删除后,下文的变形有些生硬。二是从人物塑造来看,成名不管儿子“神气痴木”变傻了,一心只顾促织,可见成名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人形虫心”,删除后反讽力量大为削弱。
3.《变形记》诸译本存在差异。“对于格里高尔的父亲,早餐是一天里最重要的一顿饭,他边吃边看各式各样的报纸,这样要吃上好几个钟点。在格里高尔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他服兵役时的照片,当时他是少尉,他的手按在剑上,脸上挂着无忧无虑的笑容,分明要人家尊敬他的军人风度和制服。”(李文俊译)教材中这句话是:“对父亲来说早餐是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他一边吃,一边翻阅报纸,要花好几个钟头。恰好对面墙上挂着一幅格里高尔服兵役时照的相片,少尉的装束,手按在剑上,微笑着,无忧无虑,一副要人家一看到他那风度和制服就肃然起敬的样子。”(叶廷芳译)能否将教材中的文句换成李文俊译本中的文句?
不能换。李文俊译本中照片中的人是格里高尔的父亲;叶廷芳译本中照片中的人是格里高尔自己。这张照片应该是格里高尔服兵役时所拍,格里高尔从退伍少尉到成为推销员,而现在又成了甲壳虫,三者鲜明对比,形成巨大的反讽性。如果照片上是他的父亲,反讽的美学效果将荡然无存。
4.“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祥林嫂)是个活物。”“他(格里高尔)那许多与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结合这两处细节描写,比较传统细节写作和现代主义细节写作的差异。
祥林嫂的刻画可看作传统细节写作,重模仿和再现,追求生活真实。格里高尔的描绘可看作现代主义细节写作,重想象和表现,着眼心灵真实。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