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课堂同步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暄(xuān) 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踌蹰(chóu) 新正(zhēng) 监生(jiàn)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 陈抟(tuán)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间或(ji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形骸 鄙溥 间或一轮
B.蹙宿 蹒跚 吞吞吐吐
C.锻练 雪褥 沸反盈天
D.聘礼 懒散 少不更事
3.选词填空。
(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
(A.简洁 B.直捷 C.直接 D.简捷)的说。
(2)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______(A.偶尔 B.偶然 C.间或 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3)“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 B.神采 C.光采
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4)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A.悲凉 B悲苦 C悲郁 D悲哀)的神色。
4.下列各项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百无聊赖,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B.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试图通过限制居民用电、企业停产“染绿政绩”,招致民意沸反盈天。
C.在阿拉比这样一位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已经67岁的阿盟会走向哪里,会不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在目前的西亚北非动荡局面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关注。
D.某名人15岁少不更事的儿子打人事件,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屡屡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的丑闻,该引起我们对家庭、社会教育的反思了。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祝福》揭露了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B.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之后,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最终离开了这个吃人的罪恶世界。
C.从心理学上讲,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与摧残,因为它不但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而且还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人生的悲剧。
D.虽然祥林嫂在不断的抗争中表现出了最大的韧性,但在她经历了辛酸和血泪之后,她所追求的当奴隶的时代却始终没有到来。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B.(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C.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7.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处补写不超过15个字。
祥林嫂当然极其不幸,尤其是①_____________,命运出现了最大的危机。贺老六死去后,无奈中她又投奔了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和鲁家太太也还勉强能容纳她,只是忌讳她“不祥”,②______________;他们最后解雇祥林嫂,主要是因为她变得神经质地唠叨,他们觉得那是一个人完全不中用了的症状,
③____________,并在寒冬里,以“天问”式的自言自语,倒毙在了荒街野巷。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黃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段二: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语段三: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
8.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
9.请简要说说语段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0.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对此应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11.语段三是如何叙写鲁镇的“祝福”景象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与点拨
1.答案:C
解析:A项,“窈”应读“yǎo”。B项,“烙”应读“luò”。D项,“踝”应读“huái”。
2.答案:D
解析:A项,溥—薄。B项,宿—缩。C项,练—炼。
3.答案:(1)D(2)A(3)D(4)D
4.答案:A
解析:A项,百无聊赖: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B项,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片。C项,精明强干:形容人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D项,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5.答案:B
解析:A项,“揭露……面貌”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位置互换。D项,成分残缺,在“血泪”前加“流尽”之类的动词。
6.答案:C
解析:A项,“开了裂”后的分号应是冒号。B项,句中顿号都应为逗号。D项,“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
7.答案:①她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②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 ③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
解析:①处要结合下文“贺老六死去后”回答;②处“忌讳她‘不祥’”是原因,应填入结果(或做法);③处结合小说的故事和祥林嫂见到“我”的情景可知,沦为乞丐。
8.答案:作者用倒装语序来表达,突出祥林嫂的破碗是空的,说明鲁镇人不施饭食给祥林嫂,可见没有人同情祥林嫂,反映了鲁镇人的冷漠、麻木,作者通过“空的”一词,揭示出祥林嫂生存环境的冷漠无情。
9.答案:描写冬夜雪景的冷寂,暗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沉寂的冬夜,烘托了“我”强烈的压抑与悲愤之情。
10.答案:这是“我”的愤激之语。“我”同情祥林嫂的不幸,憎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但又无能为力,是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11.答案:虚实结合。第一、二句是实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烈气氛。最后一句是虚写,以“我”的感受来写景。以喜写悲,以热烈的现实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从而较好地表达出“我”的悲哀与愤怒之情。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