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同步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揉皱(zhòu) 默许(mò) 尽快(jìn) 筋疲力尽(jìn)
B.祈祷(dǎo) 降服(xiáng) 丧葬(sāng) 垂头丧气(sàng)
C.陶冶(yě) 讥诮(xiào) 游说(shuì) 说长道短(shuō)
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辨护 胆怯 六神不安
B.憎恶 禁闭 哀声叹气
C.噩梦 孤僻 兴高彩烈
D.歹毒 纯粹 平心静气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B.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生活本身不改变,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种变态的精神现象和变态性格还会存在下去,这时,除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本身,难道还能否认有别的出路吗?
B.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和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契诃夫的作品在欧美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
C.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生活在沙皇俄国反动套子中的人,契诃夫是从批判、揭露沙皇反动套子的危害性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幽默讽刺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B.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C.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D.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
6.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虽然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但他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
B.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暗示着,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C.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沙皇卫道者的代表。
D.别里科夫的孤僻虚伪和惶惑不安揭示了他维护沙皇统治的反动立场和变态心理,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典型。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就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7.用夸张的语言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写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请你在以上选段中再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8.作者说,华连卡的笑声结束了别里科夫预想中的婚事,也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对别里科夫究竟有什么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9.“谦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10.为什么一个礼拜还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与点拨
1.答案:B
解析:A项,“尽”应读“jǐn”。C项,“诮”应读“qiào”。D项,“削”应读“xuē”。
2.答案:D
解析:A项,辨—辩。B项,哀—唉。C项,彩—采。
3.答案:B
解析:B项,引号应去掉,属间接引用。
4.答案:B
解析:(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否认”。C项,成分残缺,应在“精巧的艺术手法”前面加上“凭借”或者“运用”。D项,“批判、揭露”语序不当,应为“揭露、批判”。
5.答案:D
解析:前三项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了讽刺幽默的效果,而D项是实写。
6.答案:A
解析:“虽然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错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
7.答案: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8.答案:这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符合别里科夫的性格逻辑。他最怕出乱子,怕人取笑,宁可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自己却闹出这么个乱子,被人如此取笑,这对他来说,是个超乎寻常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
9.答案:“谦虚”在这里是谨慎、不张狂的意思。别里科夫死了,大家很开心,但人们故意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使之不外露。之所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是因为长期受别里科夫的“辖制”,人们已经习惯于谨慎的生活,二是别里科夫生活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远不是高兴的时候。
10.答案: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这就揭示了别里科夫的社会时代的典型意义。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