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习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习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8: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 憎恶(zēng) 规矩(jǔ) 削铅笔(xuē)
B.祈祷(qǐ) 滑稽(jī) 尽管(jǐn) 垂头丧气(sàng)
C.降服(xiáng) 辖制(xiá) 熏陶(táo) 战战兢兢(jīng)
D.周济(jì) 讥诮(qiào) 闷热(mèn) 性情孤僻(pǐ)
2.讽刺是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B.“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的反复出现,写 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谨小慎微的性格。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3.“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歌颂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别里科夫顽固守旧、封闭,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歌颂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5.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6.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二)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
7.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切尔维亚科夫是怎样性格的人?
8.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纪念契诃夫_________,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创作,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1869年《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__________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情感之间的故事。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__________,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着。( )。
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____________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看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诞辰 愁眉苦脸 慰藉 千头万绪
B.寿辰 郁郁寡欢 欣慰 千丝万缕
C.诞辰 郁郁寡欢 慰藉 千丝万缕
D.寿辰 愁眉苦脸 欣慰 千头万绪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11.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四、微写作
12.《装在套子里的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使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恋爱恐慌症、外在影响力以及内在的虚弱无力等,讽刺了他的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父母,同学等),250字左右。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胆怯(qiè) 憎恶(zēng) 规矩(jǔ) 削铅笔(xuē)
B.祈祷(qǐ) 滑稽(jī) 尽管(jǐn) 垂头丧气(sàng)
C.降服(xiáng) 辖制(xiá) 熏陶(táo) 战战兢兢(jīng)
D.周济(jì) 讥诮(qiào) 闷热(mèn) 性情孤僻(pǐ)
【答案】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 项,“矩”读作“ju”;“削”读作“xiāo”。
B项,“祈”读作“qí”
D 项,“闷”读作“mēn”;“僻”读作“pì”。
故选C。
2.讽刺是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B.“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的反复出现,写 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谨小慎微的性格。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答案】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讽刺手法的鉴赏能力。讽刺,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用讥讽的眼神,嘲笑的语气对着他人说。具体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
C项,“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错。句子运用幽默的语言,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差点”的作用是“预示了别里科夫的恋爱悲剧”。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3.“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歌颂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别里科夫顽固守旧、封闭,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歌颂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5.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6.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答案】
3.C
4.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居室和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
5.“古代语言”与“雨鞋和雨伞”都是别里科夫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本质属性一致,都是他生活当中的套子。
6.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
【分析】
3.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A项,“胆小”错误,他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监视周围的人,不能说他胆小,联系写作背景可知,他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对新生事物惧怕。B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D项,“十恶不赦”用词过重。
4.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找到描写别里科夫的语句,可知这些内容从其衣着、居室、行为方面对其进行描写。
5.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作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6.“晴朗的日子还带雨具、穿棉大衣”,这些怪异的行为显然对人物进行了夸张,以突出人物性格,具有讽刺效果。
(二)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也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见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倘若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
7.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切尔维亚科夫是怎样性格的人?
8.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答案】
7.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敏感多疑、畏首畏尾的具有奴性心理的小公务员形象。
8.这篇小说通过对小公务员之死故事的叙述,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造成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奴性心理,表达了嘲讽奴性、呼唤“人”的尊严的主题。
【分析】
7.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按“XXX是一个XXX的人”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①②两点可以从小说情节中分析概括出来;④点可以从小说的主旨分析出来。③可以从他极想得到将军的原谅分析出来。但第三点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试题分析:①小说中的布里扎洛夫将军老头从头到尾,并未因为庶务官“一不小心”喷洒在他秃头顶与脖子上的喷嚏发出一声指责;倒是庶务官自己不厌其烦、胆战心惊地连连道歉,最后终于被吓死。②作家在这里巧妙地揭露出:沙皇专制统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与残酷的高压政策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与罪魁祸首。归根结底,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他杀”。③这说明,在这种高压政策面前,人们生存在地位与权势分明的氛围中,恐怖与压迫的毒瘤已经深深地污染、毒害了当时俄罗斯各阶层人们的心灵。由以上三点可以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纪念契诃夫_________,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创作,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1869年《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__________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情感之间的故事。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__________,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着。( )。
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____________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看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诞辰 愁眉苦脸 慰藉 千头万绪
B.寿辰 郁郁寡欢 欣慰 千丝万缕
C.诞辰 郁郁寡欢 慰藉 千丝万缕
D.寿辰 愁眉苦脸 欣慰 千头万绪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11.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答案】
9.C
10.B
11.《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讲述大师婚姻爱情(或:纪念大师诞辰《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
【解析】
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本题中,①“寿辰”指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诞辰”也指“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诞辰”。
②“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郁郁寡欢”指心中愁闷,缺少欢乐。根据语境可知,此处要表现契诃夫内心的失落,郁闷,因此应选用“郁郁寡欢”。
③“欣慰”指喜欢而心安。“慰藉”指安慰。根据语境“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 安慰可知,应用“慰藉”。
④“千头万绪”和“千丝万缕”均有多而复杂的意思,不过前者强调纷乱多端,多做谓语;后者强调关系密切而复杂,多做定语。此处应选用“千丝万缕”。
故选C。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观察四个选项,它们的区别在于关联词不同。分析分句“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可知,这里应选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A.“虽然……但是……”表转折。C.“不仅……而且……”表递进。D.“要么……要么……”表选择。只有“一边…一边…”表并列,因此B项正确。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析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作答时,要紧扣新闻材料的内容。
本题要求“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材料第一段介绍了话剧《爱恋 契诃夫》的演出目的、地点及制作团队。第二段介绍了该话剧的主要剧情。第三段则介绍了该话剧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可知,重点内容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三段,把相关内容加以概括,组织成类似“纪念大师诞辰《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的答案即可。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四、微写作
12.《装在套子里的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使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恋爱恐慌症、外在影响力以及内在的虚弱无力等,讽刺了他的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父母,同学等),250字左右。
【答案】他太瘦了,瘦得像一根削了枝叶的竹竿,风大的时候,我们都担心风会把他吹走。他的眼睛深陷着。每当他微笑时,总会露出一些洁白的牙齿,最突出的是两个大门牙,好像竖着的两扇白色大门。
他很年轻,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有时也很孩子气。每周星期三我们都要全班踢毽子,这时他就会和我们一起踢。但他的技术不太好,常常用力一脚踢出去,却只踢到一把空气,这时他便会很生气地笑,又露出两扇白色大门。按规则,踢毽子是不能用手去挡的,但每次他遇到用脚接不到的毽子时,总会一巴掌把它打给我们,然后坏坏地在一旁偷笑。我觉得他和我们的距离那么的近,他就像是我们的大哥哥,可敬又可爱。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题目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这是关键,所以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将人物的特点有意夸大。夸张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点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