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三节 近代世界的文化和科技
《纲要下》
第9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P45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P62
《选必三》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P38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P55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P66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77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P83
《选必二》—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P80
一、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背景
(纲下 P45)
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统治
控制着人们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
自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许多城市都变成了人间炼狱——意大利的佛罗伦萨80%的居民因病死亡,接到上挤满了死相惨烈、倒毙的尸体。“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
放贷者
婚庆典礼
毛纺工场
社交宴会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古希腊、罗马文化
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纲下 P45)
③意大利的优势
实质:
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①根源:西欧中世纪晚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汲取东方文化养料
聚集了一批新式学者文人
1.文艺复兴
背景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精神内核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
发展历程
14—15世纪
意大利
15世纪后期—17世纪
欧洲各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①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
②作品特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文学
美术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解放了人的思想;
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
局限于上流社会、知识分子阶层
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1483—1546)
观点:
代表作:《九十五条论纲》
人的灵魂得救靠自己的信仰;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扩展: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影响:
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亨利八世《至尊法案》)影响最大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选一 67
3. 科学革命
(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天文学、物理学)
(选二83)
医学
解剖学
天文
物理
西医
实验药理学
重视经验和事实
观察、实验
分析、归纳和综合
牛顿
伏尔泰
科学艺术女神缪斯
《牛顿哲学原理》插图
自然理性
社会理性
意义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学习聚焦)
4. 启蒙运动
背景:
精神内核:
普遍思想: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反对君主专制
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17世纪 英国 洛克 /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扩展 18世纪后期 英国 休谟 /
亚当 斯密
德国 康德
反对专制,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开明专制,君主立宪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
“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发展历程: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④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影响:
(纲下 P48)
(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末练习·5)1523年,路德指出“教会绝不能插手世俗政权”,但在必要时,世俗政权可以“净化和改造教会”,世俗统治者甚至可以被认作“对教会外部事务具有权威的主教”。他提出这一观点( )
A.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B.阐释了主权在民的主张
C.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1.背景
(纲下 P62)
(1)早期工人运动
原因
形式
代表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但频频引发经济危机(第一次:英国)
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捣毁机器→争取政治权利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文(英)
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
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主张:
“理想必须在现实中有其根源基础,否则只是空想。” ——张岱年
“新和谐公社” 蓝图
欧文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公社:
1846—1847年间,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
加入“正义者同盟”,并帮助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伦敦起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欧洲革命,参与德国革命。失败后,坚持阶级斗争与理论探索。
(3)马恩“伟大的合作”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实践基础:马、恩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
欧洲
亚美
政党
3. 指导意义
4.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成立
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
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
成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些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了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03.30)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⑤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国际工人运动还在继续...
(2022·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10月联测·12)巴黎公社想方设法恢复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并努力改善劳动条件。例如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包括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委托工人协会签订包工合同等。这些措施反映了巴黎公社(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工作 B.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
C.以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三、世界文化的发展
1.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选三 P57)
俄 国 上流社会把中国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形成了“万里茶道”
日 本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
英 国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下午茶”
荷 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饮茶文化
服饰文化
钟表文化
2. 美洲文化的变迁(受殖民活动、人口迁徙与独立战争影响)
(选三 P38)
(1)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印第安人的锐减
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非洲黑人的激增
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影响: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欧洲白人的增加
混血人种的出现
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断通婚杂居,
结果: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
现代化建筑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广场碑文
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大不列颠并不完全相同,拉丁美洲也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精确的复制品。然而,事实依旧是,语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宗教也是同样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欧洲宗主国的文化传播;
2.印第安人和非洲文化得以保存,多元文化并存局面出现
(欧洲、印第安、非洲、美洲文化)
3. 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学思之窗: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吸收了各地移民的文化,推动文化多样性;
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选三38)
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选三38)
中华文化也在美洲传播。
(浙南名校 高二期末 2022)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 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到19世纪70年代,仅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就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的影响。(4分)
(任答4点得4分)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美国文化
①独立前的“美利坚”
多源
多元
多样
“五月花号”
思想:
语言:
饮食、艺术:
精神:
民族:
(选三 P66)
深受英国本土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
美式英语,与英式不尽相同;
融入印第安人与黑人文化因素;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
美利坚民族形成但存在种族歧视和白人文化优越感
②独立后的“美利坚”
1787宪法,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
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
战后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政治上:权力制衡(1787宪法)
精神上:追求自由(自由女神像)
经济上:发展种植园和奴隶制
美国文化
思想:深受英国本土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
语言:美式英语,与英式不尽相同;
饮食、艺术:融入印第安人与黑人文化因素;
精神: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
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
但存在种族歧视和白人文化优越感;
拉丁美洲文化
主体:
语言:
种族:
宗教:
特色:
①独立前的拉美文化
(偏远内陆,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巴西里约基督山
2013年首位南美籍
教皇方济各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天主教为主要宗教,印第安人保留了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
拉丁舞是拉美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②独立后的拉美文化
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进步
建立共和国,颁布宪法;
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局限
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思考点: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①背景:
②构成因素:
③共同缺陷:
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美洲文化遭破坏。
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
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罪恶的奴隶制一度存在;
(天主教、联邦制、共和国)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
种族
血统
宗教
语言
文化
文化符号
政治
英国文化为主
西、葡文化为主
自由女神
拉丁舞
不同点
多元,融合较少
多元,融合较多
多源,非混血社会
多源,混血社会
宗教多样性
宗教多样性;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崇拜仍存在。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印第安语
实行权力制衡,体现民主法治
考迪罗独裁权力盛行
1848欧洲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
3. 欧洲:拿破仑战争后的文化重构
(选三 P68)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使得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1825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1830年波兰华沙起义
反对封建专制
争取民族解放
实现国家统一
4.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清·龚自珍《定庵续集》
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到达殖民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聚焦】被侵略的民族不仅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而且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中国
印度
埃及
挽救国家独立
印度教、伊斯兰教;
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君主立宪制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文化侵略的影响:
(1)直接破坏殖民地文化的发展进程,但客观上传播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发被压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殖民地不同程度接受外来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呈现文化多样性。
1. 西方大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分科教育
拿破仑“大学区”
洪堡 柏林大学“研究教学合一”
美国大学世俗化与商业化
保存、传播、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文化传承与保护
(2)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
2. 图书馆与博物馆
(1)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之外,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美国国会图书馆
建于1800年,4月正式开放,拥有1亿2800万册馆藏,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
法国卢浮宫
牛津大学 阿什莫林博物馆
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3. 文化保护
①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②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选三 P83)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核心编写人员
(2022·北京市北大附中三模·14)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 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