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学习改写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12: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当文学遇上舞台




































































































人物 老人、男孩
[幕启。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后传来童谣: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 (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 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 (大声)过来!
男孩 爷爷……
老人 (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 (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 (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 (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
老人 嘿嘿嘿。
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 嘿嘿,叫枣儿
老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 (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 (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 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 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 爷爷
老人 能。
一、选取一则寓言,将它改写成剧本。
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不要逐字逐句抄录,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要求:
我来改一改
二、请尝试将《秋天的怀念》改写成剧本。
与散文相比,剧本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应该更明确,情节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
要求:
呈现方式要适当改变,比如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戏刷冲突,等等。
1.忠于原文,掌握内容。
2.合理想象,适当扩展。
3.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技法点拨




































































































范进中举
课本剧
第一场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和妻子高兴地出来迎接。]
范进:娘,我回来了!
范母、范妻:回来了,我们去做饭。
[范母和范妻去做饭,胡屠夫手提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出现在门口,故意咳嗽。]
题三参考:
范进:(急忙恭敬地)是岳父大人呀,快请进!不知岳父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还望恕罪!
[胡屠夫进门坐下。]
胡屠夫:(感叹,高傲地)哎,我自认倒霉,把女儿嫁与你这不争气的现世宝,挣不到钱反而花了我不少。现如今不知上辈子积下了什么功德,让你沾我的光当了个秀才,今儿个带酒肉来贺一
贺(举了举手中的东西)。你如今是个秀才,以后凡事都要有个秀才的样子。
范进:(恭敬地连声答应)是,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夫:(居高临下、语气生硬地)比如像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辈,你怎敢在我们面前装大!若是你和那些挑粪、种田的小老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那就是坏了规矩、降了身份,我脸上也无光!
范进:(躬身,低声下气地)是是是,我一定不忘您的教导。
胡屠夫:(起身坐正,趾高气扬地)我看你这烂忠厚没用的人不懂礼教、不讲规矩,所以才不得不教教你如何待人接物,免得惹人笑话,把我的脸丢在外面!
范进:(恭敬地)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胡屠夫:(顿了顿,又道)亲家母也该来一同吃饭,我的小女也要吃些。自从我女儿进了你家门,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一两回呀!可怜!可怜啊!
范进:(慌张地拿起扇子给胡屠夫扇凉)是是是,岳父见教的是,岳父见教的是。
[范进欲参加乡试,因备不齐盘缠与胡屠夫商议。]
范进:(恭敬、小心翼翼地)那个,岳父大人,小婿过几日想去参加乡试,可手头拮据没有盘缠,不知您……
胡屠夫:(拍桌,恼怒地打断范进的话,盛气凌人地)呸!少自不量力!不过沾光勉强当了个秀才,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来了!
范进:(沮丧,急切地)可是,我……
胡屠夫:你少以为得了个秀才名号就了不起!我听说你中秀才也不过就是阅卷官看你老、可怜你,才施舍给你的!你看看城里张府那家财万贯的大老爷,哪个不像我一样浓眉大耳四方脸?你再看看你,尖嘴猴腮,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的,还没干出什么大事就想天鹅肉吃!




































































































范进:(无奈,试探地)可岳父,我……
胡屠夫:(不耐烦地)我什么我,我一天杀一头猪也赚不到多少银子。还让你拿钱去打水漂?你好好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还想在我这里借钱,不可能!
这是将小说《范进中举》第一部分改写成的课本剧。本课本剧,将原文中的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于一个场景,角色的安排十分合理,即将“范进”“胡屠户”作为主角,“范母”“范妻”作为配角,符合人物形象在原文中的地位;将原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成功地改写成了舞台提示语;对于原文中范进及胡屠夫围绕范进进学与乡试所产生的矛盾冲突,通过对白的形式表现得集中突出。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课本剧。
总评: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改写写作指导及写作训练
改写是把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变成另外一篇文章。改写不同于缩写,缩写只概括和紧缩内容,而改写在内容上允许调整,允许取舍,形式上鼓励创新;改写不同于扩写,扩写需要增添内容,允许想象,而改写不要求增添内容,而是将内容进行调整。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
改写的要求:
首先,改写的原则是基本上不改内容,而改变表达形式。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变动,但绝不是另外写一篇文章。第二,在形式上,改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把剧本改写成故事等等;可以改变表达方式,如把记叙改变为描写,把说明改为记叙等;可以改变语言,如文言改为白话;可以改变结构,如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改为顺叙等,可以改变人称,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还可以改变中心人物等。
实际上,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一次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改写《石壕吏》,将其改为记叙文。
要求:把杜甫的《石壕吏》改写在700字的散文。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了。
村中断壁残垣,蓬蒿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前去。
房东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还有一个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他们衣着破旧,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
由于一天的奔波,诗人和衣躺在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摸二更时分,村中一阵犬吠,随着街上响起了急促的打门声和叫骂声。杜甫被惊醒,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听着外面的叫骂声和哭喊声,他知道又是抓壮丁的来了。
这时,诗人看见房东老头儿披着衣服,翻过院墙逃走了。接着破旧的大门被拍得叭叭乱响,“开门!开门!人都睡死了吗?”凶狠的叫骂声使人心惊肉跳。老太太哆哆嗦嗦地走到门口,颤抖着双手拉开了门栓。
差吏们进来了。他们凶暴地向老太太吼叫着:“你们家的男人呢?叫他快出来!”老太太哭泣着向差吏们哀求道:“长官,我家里原有三个儿子,现在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最近小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唉,死了的,也就完了,不再受罪了。我活着的,先混吧,说不上哪一天也……您可怜可怜我这……”
“老东西,罗嗦什么!我问你,你家还有什么人?”一个差吏打断她的哭诉,怒喝道。
“就剩下吃奶的孙子了。儿媳因此忍苦守寡,为的就是这一根苗……”
一个差吏没听老太太说完,就挥动鞭子,要往西屋里闯。
老太太眼看哀求无用,媳妇就要被抓走,只得把心一横,拦住差吏说:“老总,我们媳妇她,她连一条完整的裙子都没有啊!怎能出去应差!你们一定要人,我老婆子虽然老了,给军队做饭烧水还能应付。你们就带走我吧!我现在就跟你们走,也许还来得及到河阳给军队做早饭呢!”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带着老太婆走出了院子。惨淡的月光下,老太太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哭着随差吏们匆匆而去。 杜甫目睹了这一幕,再也没有睡意了。
夜渐渐深了,小小的村庄万籁俱寂。然而在诗人的耳边,仿佛仍回响着老太太凄楚的哭诉声,西屋里也像隐隐传出了呜咽声……
天蒙蒙亮了,老头悄悄地溜进家门。当他听到老伴儿被抓走的消息后,不禁捶胸顿足,痛不欲生。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杜甫能用什么话语安慰他呢?诗人只是默默地送给他少许零碎银子,便又匆匆地踏上了旅程。
把诗歌改成记叙文,要注意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因此在改写时要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补充上诗歌中所蕴含的情节,比如诗人与老翁相见时肯定说了很多话,可是诗人没有写,为什么,作者在改写时就要去考虑诗歌的安排。另外,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大,改写时就必须注意情节的照应。
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是一个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
改写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改变人称,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二是改变叙述的方式,如把对话改成叙述的方式;三是改变文章的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四是改变文章的记叙顺序,如把顺叙改成倒叙。
在改写中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1.改写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改写不等于重写,所以改写要以原文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绝不能抛弃原文而凭空设想或胡编乱造。
2.要弄清改写的形式和要求。弄清改写要求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这也是关系改写成败的重点所在。
3.改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连贯与流畅,注意语气的前后协调。
【佳作欣赏】
《望江南》改写
镜头一:在一名女子的闺房里,女子带着笑容梳洗,秀发散落肩头,她坐在镜子前,慢慢地梳着自己的长发,镜中的女子带着笑容,并选了一个漂亮的发簪戴在头上,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路小跑到望江楼。
镜头二:阳光明媚,江面上倒映着水草的影子,女子站在亭下,望着一艘艘从江面上飘过的船,天空中飞过一对对黄鹂,充满了温馨。(背景:黑白,女子与心爱的男子一同在草地上牵手奔跑,互相诉说着对爱情的海誓山盟。)
镜头三:女子望着一艘艘划过的小船,心中充满了急切之感,双手紧握,眉头紧锁,望着江面,心里担心着她的丈夫会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远镜头:太阳高照,人们都害怕炎热躲回了家里,而女子却没有一丝疲倦,任豆大的汗珠从脸庞流下,精心的化妆也花了,手里的丝纱也握成了一团。)
镜头四:一轮红日映在江面上,女子久久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水里的鱼儿也有些疲惫,太阳的余晖不忍离去,江水缓缓的流着。女子又一次回想起与心爱人的欢乐时光,一滴泪水滴在水面上,映着一圈又一圈的波纹。
镜头五:女子绝望了,也没有思索什么就跳进了江里。然而,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她的丈夫正紧紧的抱着她,两个人就这样深情地望着对方,女子幸福地依偎在丈夫的怀抱里……
【名师点评】
这是一首诗歌的改写。作者想象丰富,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把一个望穿秋水,盼夫归来的少妇刻画得惟妙惟肖。文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富特色,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望江南》改写
江水接天,那漂浮在天际的小小船影,它来了,又离了,带来了希望,载走了浓浓思念……
——题记
轻梳云鬓,一缕缕发束在手中滑落,丝丝想念萦绕在心间,柔柔的牵动着我的一举一动。光影在晦暗的铜镜里闪烁,轻抚面颊,抹上一层淡淡的红晕。
脚尖轻点,踏上一级级阶梯,愁绪上心头。登楼望江,看千帆闪过,浮沉于一片茫茫中,燕飞四方,细语,却道不尽我心中思念的人归家的路程……
帆影,来了,又离了,我垂眸又睁眼眺望,如此反复,了无休止。终究没能有一只载满我思念的船只停靠在望江楼下……
江水涟漪,涌动着我心中的泪水,一齐在阳光下微漾。静——无声,泪——不止。
清晨那涂抹的红润的面颊上只剩下一抹残红。望着江面的帆船,明澈的眼眸晦暗了。斜阳洒下红润的光辉,映得我的面颊又如早时的美丽。
起身走到楼栏边,扑闪着灵动的双眸,在帆影离后,又转身隐忍地啜泣。萧瑟的风吹起,单薄的身子被风挑动得如此羸弱。斜晖脉脉拥着水波,情意绵长,江面淡淡的水雾,是他们升温的爱情么?望不见君归来,白蘋洲上,人去楼空,淡淡泪香弥漫空中,忧愁挤满空楼……
【点评】作者想象丰富,文采飞扬,笔下生花,把一个望穿秋水,盼夫归来的少妇刻画得惟妙惟肖。那妆容,那神情,令人同情。
作文
从本单元所学的五首词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故事。字数700字以上。
写作: 学习改写
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一、改写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改变人称,即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2.改变叙述方式,即把人物对话改为叙述形式。
3.改变文章的体裁,把古诗改为短文,诗歌改成记叙文等。
4.结构的改写。如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重新组织材料。
二、改写的基本要求
1、改写后的文章不能出现与原文不一致的中心思想。要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部分,确定其取舍、详略和结构安排。 2、要处理好原文和改写文的关系,既要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应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借助联想又不凭空乱想。 3、要处理好不同体裁、不同写法的关系,既要保持原文的精彩之处,又应符合新体裁、新写法的要求。
三、改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明确改写要求。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2、读懂原文。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3、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 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4、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 A.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 B.改写后的人称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上,要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用名词或用代词。 C.改变了人称,叙述人的角度就变了,因此,根据具体内容,要增删一些文字和细节。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后,就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描写。
【例】 狮子和老鼠 狮子正在睡觉,一只老鼠爬到他身上。狮子站起身来,抓住老鼠,想把老鼠吃了。 老鼠求狮子放了他,说若能够不死,必定报答他。狮子一笑,把老鼠放了。 过了不久,狮子真的由于老鼠报恩而得救。 原来,狮子被一伙猎人逮住,用绳子绑在一棵树上。老鼠听见了狮子的叹息声,便跑过去,咬断了绳子,把狮子放了,对狮子说: “你当时曾经笑话我,不指望从我这里得到回报,可如今你算知道了,老鼠也是能够报恩的。”
这则故事说明,时运变幻莫测,有时甚至强者也需要弱者帮助。 改写文: 狮子和老鼠 午后,狮子一觉醒来,揉揉朦胧的睡眼,摸摸咕咕叫的肚子,无精打采地走出门去—他要找点吃的来填填肚子。 走了半个时辰,找遍了几处林子,也没有找到一个猎物。今天运气不好,狮子想。此时,他又饥又累,实在走不动了,于是便躺在一棵树下想歇一会儿。 狮子刚眯上眼,一只不懂事的小老鼠就爬到他身上。狮子站起身来,抓过小老鼠,二话没说就往嘴里送——他实在太饿了。
小老鼠连忙对狮子说:“等等,我有话说。” 狮子道:“说吧。” 小老鼠说:“你不能吃我。” 狮子道:“为什么?” 小老鼠说:“你吃我是违反少年儿童保护法的。” 狮子冷笑道:“法?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我就是法!”说着,又将小老鼠送到了嘴边。 小老鼠连忙喊:“等等,我还有话要说。” 狮子道:“少罗嗦,我可不想听那些废话。” 小老鼠说:“你放了我吧。今天如果你放了我,我今生来世都会用生命来报答你的。” 狮子冷笑道:“那好,你现在就用生命报答我吧,我实在太饿了。”
小老鼠连忙说:“我知道你很饿,不然的话,像您这样善良的长者怎么会连小孩都不放过呢?可是你看,我这么小,又这么瘦,就我身上这点肉还不够您塞牙缝呢。” 狮子看看眼前这个小家伙,还真的有点不忍心吃了他。然而,饥饿的滋味太不好受了。于是,狮子狠狠心对小老鼠说:“对不起。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小老鼠说:“你实在不想放过我,我也没办法。看来,我的仇只有来世再报了!” 狮子道:“你想找谁报仇,报什么仇?”
小老鼠叹息着说:“这事说起来话长了。两个月前,我被一位农人下了毒。那是一种罕见的毒,毒性每周发作一次,发作起来浑身撕心裂肺的痛。这种毒不仅无药可解,而且还不断地扩散。自从中了这种毒,我简直是生不如死。我之所以痛苦地活着,就是想找机会报仇……算了吧,不说了。今天被你吃了,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听了小老鼠的这番话,狮子的心里一下子没了主意。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狮子决定还是放了小老鼠。于是,狮子对小老鼠说:“看你怪可怜的,我也不忍心伤害你。”说着,就把小老鼠放了。
一晃几个月就过去了。这天,小老鼠在山上摘果子。突然间,他看到一棵树上绑着一头狮子;不远处,几个猎人正在猜拳喝酒。 小老鼠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靠近一看,原来是几个月前放了他的那个狮子。 小老鼠问:“咋回事?” 狮子道:“我被几个猎人逮着了。他们现在一边喝酒,一边商量着怎么处置我。” 小老鼠说:“别怕,我来救你。”说着,将捆绑狮子的绳子咬断了。 狮子获救了,感激地对小老鼠说:“谢谢你。” 小老鼠说:“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亘古不变的一个理儿。”
四、写作指导:
初学写作者大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没什么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十分简单——改写。作为一种写作能力训练项目,改写练习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至少可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使我们有了写不完的素材;二是能够使我们获得多方面的感悟,迅速提高我们各种写作单项能力:提炼主题、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和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的能力;三是能够使我们从细微处感悟到各种写作技法运用的妙处,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法;四是意思表达有明确的目标,便于词句的反复推敲,有利于遣词造句能力和组织语段能力的快速提高。请将《伊索寓言》中《狮子与老鼠》和改写后的《狮子与老鼠》两篇文章进行认真地对照,从中体会改写这一训练形式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