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测试B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直接把它们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也很难直接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的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而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作“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种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得拥有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种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的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有改动)
1.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3分)
A.因为这些志人、志怪故事只能称为小说的雏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人和志怪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人和志怪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2.根据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的一项是( )
(3分)
A.《柳毅传》 《三国演义》 《夸父逐日》 《子夜》
B.《柳毅传》 《红楼梦》 《 阿Q正传》 《老残游记》
C.《西游记》 《周处》 《李自成》 《百合花》
D.《儒林外史》《守株待兔》 《老残游记》 《家》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在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
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作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東棍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写的是林冲发配途中路过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较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财物,真正较量起来,真是吊足了观众和读者的胃口。
D.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5.林教头与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一波三折,请概括其起伏的过程。(5分)
6.选段主要内容是围绕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展开的,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App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
直播兴起后,“低俗”“无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
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
(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
材料二
数据来源:全国直播答题用户调研报告
材料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指出,今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节目,吸引大量网民参与抢答,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对合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监管,引导业态有序平稳发展,防止过度炒热;要把日常监管、定期巡查与网民举报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建立方便广大网民参与监督的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督导合规网络直播答要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加强管理网络直播答题》)
材料四 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
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摘编自《人民网: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答题App用户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这使接近三分之一的直播答题App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
B.二线城市的直播答题App用户是直播答题App用户的主力军,无论是用户分布还是用户渗透都处于城市直播答题App用户第一位。
C.直播答题是一种娱乐方式,不是真正的知识传播,也不是真正的知识变现,所以直播答题让网民知识飞跃以及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
D.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通知要求是从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及网友等的角度来诠释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责权利方面的内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答题App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提高了使用直播答题的App用户在线答题的兴趣,这也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
B.绝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参与直播答题才安装直播答题App的,只有小部分用户是之前安装,这说明直播答题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很有效果。
C.直播答题是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吸引网民答题的节目,关涉到直播答题平台、网友和广告商的经济利益。
D.合规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必须具备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主持人。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答题如何才能真正传播知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B.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D.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第”,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第”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但文中的“唐恪”是凭借“荫护”考中。
B.“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改变当初行径”。
C.“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引申为对中国境内汉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
D.“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亲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2)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并不介怀的旷达。
C.颈联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年事已高的窘境。
E.尾联托物寓意,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呼应起句“桃源一向绝风尘”,使全诗结构严谨,富有韵味。
15.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4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
(2)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比如,20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工作并非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技术便可以__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地下深层次空间。
C.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B.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C.分崩离析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D.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有人曾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样的。语文是什么?②___________,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③_______。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学校学生因病和老师请假回家治疗,治好后第一天上学私自上网吧玩游戏和他人争吵被打伤。班主任知道后认为该生有损学校声誉拒绝该生入班上课。家长因班主任拒绝该生入班上课找到学校,说班主任当天没有通知家长该生没到校上课才导致该生被打,要求学校给予班主任处分并包赔该生的治疗费用。一时弄得不可开交。
事情还在继续的争论之中,实际现在发生很多类似的“校闹”“医闹”事件,责任到底在谁,恐怕一时谁也难以说清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点拨
1.答案:D
解析:其原因有两个要点,D项准确地表述了这两个要点。A、B两项说得太笼统。C项说法不准确。
2.答案:B
解析:A项,《夸父逐日》是神话。C项,《周处》是志人故事。D项,《守株待兔》是寓言。
3.答案:A
解析:应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作品内容”三个方面。
4.答案:B
解析:B项,柴进礼遇林冲主要是在林、洪二人较棒之前,较棒过程中柴进的心理活动是,一要见识林冲的真本事,二要借林冲灭洪教头的傲气。
5.答案:(1)洪教头挑起比武,林冲心存顾虑,不愿比试,柴进提议大家先吃酒。(2)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半假,洪教头要真比,而林冲未必当真,比了四五棒便停了。
(3)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了林冲身上的枷,又拿出大锭银子作为赌注,最后才真的比试,只几个回合洪教头就被打翻。
解析:解答此题,先从小说中找到林教头与洪教头比武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情节内容的起伏变化简要概括即可。此题答题区间在第2段、第4段和第5段,第2段中“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让情节步步起波澜。第4段,“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可从刚开始比武即停止的角度概括。第5段,“林冲往后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可从解枷赏银、真正比试的角度概括。
6.答案:(1)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2)小说尤其着力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林冲逆来顺受的性格弱点。(3)林冲是主要人物,作者却用寥寥数笔来写,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解析: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选文中林教头和洪教头比武的情节,主要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7.答案:A
解析:A项,以偏概全,通读材料并分析事实可知,用户卸载直播答题App的原因有很多,“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也许只是其中一种。
8.答案:A
解析:A项,“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错误,从图表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可以看出,“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未必能让直播答题App用户继续使用该程序。
9.答案:(1)远离低俗。传播的知识要高雅,不能拿金钱为噱头。(2)加强监管。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管理,直播答题的节目内容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3)做好题库。直播答题的基础是题目,不能把垃圾信息作为知识进行传播。
解析:回答本题时注重思考几则材料中对直播答题的具体看法。比如材料一,介绍了直播答题的相关情况:直播答题的玩法;直播答题的本质是为直播找一条符合政策的安全之路,直播答题的经济利益涉及答题者、平台、广告商等三方;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高的飞跃以及答题者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材料三,介绍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直播答题的监管问题,涉及的是有关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问题。材料四,主要是从直播答题题库质量的角度议论的,主要观点是直播答题题库要传播真正的知识等。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内容。
10.答案:A
解析:“邀割”是“要求割让”的意思,不要断开;“议”作“集廷臣”的谓语,不要断开;“十九”修饰前面的“以为当与者”,不要断开。
11.答案:D
解析: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12.答案:C
解析:“两朝皇帝……亲自下旨褒奖”与原文不符,只是“大观”朝在沧州治水受到皇帝下旨褒奖。
13.答案:(1)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是真实的。
(2)(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待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
解析:【参考译文】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唐恪说:“我做县尉却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在乡里称霸,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于是上疏请皇帝暂时免去各县的租税,分等级赈济,来宽解遭水灾的百姓。百姓非常高兴。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说周王朝的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皇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待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善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14.答案:DE
解析:D项,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隐居此地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E项,尾联是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种松皆作老龙鳞”只是写松树之老,并不蕴含坚贞不渝之意。
15.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吕逸人居住环境的清幽表达作者的归隐之思;通过写吕逸人与世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
16.答案:(1)昔闻洞庭水(2)戎马关山北(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17.答案:B
解析: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该句有两个问题,一是“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重复赘余,“物休”一词多余,“局限于地面”已经包含了“地面上的物休”的意思,故应删除“物体”;二是“使得探测目标……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探测目标”不能“穿透”并“进行探测”。再来看选项:A项,“使得探测目标……还能穿透至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搭配不当。C项,“探测……还能扩展至地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句式杂糅(或结构混乱)。D项,“探测……还能穿透至地下深层次空间目标”搭配不当。
18.答案:D
解析: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两项。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排除C项。
19.答案:A
解析:“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修饰对象为“遗址”,且为了与下文“整体上”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其主语多是人。此处主语是“这项工作”,选用“轻而易举”。“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故用“大显身手”。“有的放矢”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此处强调针对性而不是条理性,故用“有的放矢”。故选A。
20.答案:①语文的魅力在哪里
②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场
③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中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多读书
21答案: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中有几处推断:一是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三是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势必”“这样就可以”“只要就……”等可见,这三个推断都过于绝对化。明确了这三个推断的问题后,就可以仿照句①来说明推断中存在的问题了。
22.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根据叙述,不难发现这则材料的重心是“校闹”事件,对事件进行分析学生私自上网吧”“教师拒绝学生入班”这是根源,也是这起“校闹”的起因,而“班主任没有通知家长学生没到校上课”是“闹”的直接原因,立意可以根据事件的原因进行:从老师的角度分析,是否应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教导”,不要把学生一下拒之门外,对待学生的错误是否应该多一份教育,负起“教育”之责任;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教育是否都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是否都应承当学生教育的一切责任。还可以从应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角度立意,是否应该有相关的制度的约束。根据自己的看法立意即可,可以立意为“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宽容”“多从自身找原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等。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