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2 遵义)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龀”常指儿童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黄发垂髫”常常用来代指老年人。
B.“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2.(2022 安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B.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丁亥年四月初八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D.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孙仲谋”是家中次子。
3.(2022 西藏)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 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耳顺”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2022 北林区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B.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俄国诗人普希金,《社戏》是世界是大文豪之一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5.(2022 武冈市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耋”。
B.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
D.普希金,德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他的创作对德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6.(2022 湖北模拟)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揖”“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C.“威镇安平寨”“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这些故事都和武松有关。
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7.(2022 肇东市校级二模)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写《水经注》一书,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C.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官绝句》等。
D.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8.(2022 六盘水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曲词”“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等。
9.(2022 景德镇模拟)班级围绕“恒心”展开讨论,下面是小琪同学找来的几句名人名言,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B.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C.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D.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10.(2022 桂林)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更”是古代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第二、三联一般是对仗句。
C.蒲松龄,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家父”“寒舍”是谦辞。
11.(2022 沈北新区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苏州园林》。
B.《范爱农》中,范爱农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一度“只得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孩糊口”。
C.《红岩》中,华子良忍辱负重装疯,趁特务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把狱中的情报送出去,牺牲后狱友们坚持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回到英国几年后再次搭船回到了他开垦过的海岛,西班牙人成为岛上的主要居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12.(2022 淄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中的“令”字是“美好”的意思,用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尊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词语“采风”“风雅”中“风”字的意思即源自此。
C.1936年2月,毛泽东在行军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 雪》,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概。
D.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作家茨威格曾为其作传。
13.(2022 辽阳)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我们学过的《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
B.《孟子》共七篇,作者是孟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C.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艾青,原名蒋正涵,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14.(2022 巴中)探究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古镇名士吴德潇进士,任官知县。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华诗文卷帙浩繁,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万钟”指优厚的俸禄,“桑梓”指故乡,“南冠”指俘虏,“扶摇”指旋风。
D.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习俗,如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
15.(2022 东兰县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B.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属古代干支纪年法:而“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和吃汤圆等习俗。
C.京剧的脸谱艺术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可帮助观众了解角色的性格。如白脸代表凶诈,红脸代表忠勇。
D.艾青,中国现代诗人,《我爱这土地》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16.(2022 荆门)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许多表述年龄的说法具有形象性。如“垂髻”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加冠”指男子年已二十岁。
B.赤于之心,家国情怀;古今墨客,概莫能外。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饱含了收复失地、重拾山河的豪情;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用“嘶哑的的喉咙”唱出了“我对这土地爱得得深沉”的真情。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仅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的文字。
D.伟人的人格魅力在文学家的笔下光芒永驻。茨威格在《列夫 托尔斯泰》中,通过对托氏眼睛的描绘,展示出托氏“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艾芙 居里在《居里夫人传》中,展示了居里夫人忙碌的身影,让人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更领略到科学家身上坚守的品质与乐观的人格。
17.(2022 河池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D.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称国家,这样的代称有很多,如:“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18.(2022 都安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B.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都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C.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D.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
19.(2022 乌兰察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20.(2022 港北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同“留”谐音,古人常折柳送别,以示惜别。今年奥运会闭幕式“折柳相送”的环节,正是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绎。
B.在古代,为表尊重,一般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会称其字,亦可称对方的号,或官职、或出生地。
C.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D.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对书信的别称。
21.(2022 长春)下列与读书学习有关的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 B.温故知新 C.不求甚解 D.不耻下问
22.(2022 无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D.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礼”。
23.(2022 济南)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C.古时住宅旁边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古代报时常用辰牌、申牌等字样来指时间。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24.(2022 长清区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中“甫”是男子美称,多指老年男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孙权劝学》中“卿”“孤”“大兄”分别是爱称、自称、敬称。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25.(2022 江口县三模)下面对文化常识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 得麻木、狡猾、自暴自弃。
B.“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礼记》,是道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2 遵义)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龀”常指儿童刚刚换牙,七八岁的样子;“黄发垂髫”常常用来代指老年人。
B.“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小孩;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2022 安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瀚海”指沙漠。
B.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丁亥年四月初八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D.古人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孙仲谋”是家中次子。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颔联、尾联。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2022 西藏)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与欧 亨利、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耳顺”是按照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积累和识记,并通过做题加强总结和巩固。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是《国语》。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先判断表述正确的,然后得出答案。此外,大家在课后可将容易成为考点的文学常识,做一个梳理。
4.(2022 北林区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旦”“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B.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俄国诗人普希金,《社戏》是世界是大文豪之一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考点】外国作家作品;风俗礼仪;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积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社戏》是一篇小说。
故选:C。
【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掌握学过的文学常识,并注意复习和归纳。
5.(2022 武冈市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耋”。
B.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
D.普希金,德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他的创作对德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考点】姓名称谓;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天文历法.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德国应为俄国。
故选:D。
【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掌握学过的文学文化常识,并注意复习和归纳。
6.(2022 湖北模拟)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揖”“改容式车”都是与古代礼仪有关的词语,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C.“威镇安平寨”“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这些故事都和武松有关。
D.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考点】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瀚海”指沙漠,并非指“大海”。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7.(2022 肇东市校级二模)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写《水经注》一书,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C.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官绝句》等。
D.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考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文化典籍;其它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有误,应改为“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8.(2022 六盘水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曲词”“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等。
【考点】文体知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不是“南宋”。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2022 景德镇模拟)班级围绕“恒心”展开讨论,下面是小琪同学找来的几句名人名言,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B.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C.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D.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考点】其它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个句子突出的是“信心和决心”的重要性,与“恒心”无关。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0.(2022 桂林)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更”是古代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B.律诗通常每首八句,第二、三联一般是对仗句。
C.蒲松龄,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家父”“寒舍”是谦辞。
【考点】天文历法;姓名称谓;文体知识;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1.(2022 沈北新区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苏州园林》。
B.《范爱农》中,范爱农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回国后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一度“只得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孩糊口”。
C.《红岩》中,华子良忍辱负重装疯,趁特务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把狱中的情报送出去,牺牲后狱友们坚持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回到英国几年后再次搭船回到了他开垦过的海岛,西班牙人成为岛上的主要居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考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华子良是从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唯一越狱成功的脱险者,所以“牺牲后狱友们坚持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表述纯属子虚乌有。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2.(2022 淄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中的“令”字是“美好”的意思,用以表达对自己亲人的尊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词语“采风”“风雅”中“风”字的意思即源自此。
C.1936年2月,毛泽东在行军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沁园春 雪》,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概。
D.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作家茨威格曾为其作传。
【考点】姓名称谓;文化典籍;文体知识;作者及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有误,“令”是表达对对方父母、亲人的尊重;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13.(2022 辽阳)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我们学过的《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
B.《孟子》共七篇,作者是孟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C.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艾青,原名蒋正涵,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并且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4.(2022 巴中)探究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古镇名士吴德潇进士,任官知县。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华诗文卷帙浩繁,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万钟”指优厚的俸禄,“桑梓”指故乡,“南冠”指俘虏,“扶摇”指旋风。
D.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习俗,如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
【考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其中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
【解答】A.有误,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化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化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化常识网络。
15.(2022 东兰县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B.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属古代干支纪年法:而“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和吃汤圆等习俗。
C.京剧的脸谱艺术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可帮助观众了解角色的性格。如白脸代表凶诈,红脸代表忠勇。
D.艾青,中国现代诗人,《我爱这土地》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判断。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不是雨果。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6.(2022 荆门)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许多表述年龄的说法具有形象性。如“垂髻”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加冠”指男子年已二十岁。
B.赤于之心,家国情怀;古今墨客,概莫能外。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饱含了收复失地、重拾山河的豪情;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用“嘶哑的的喉咙”唱出了“我对这土地爱得得深沉”的真情。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仅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的文字。
D.伟人的人格魅力在文学家的笔下光芒永驻。茨威格在《列夫 托尔斯泰》中,通过对托氏眼睛的描绘,展示出托氏“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艾芙 居里在《居里夫人传》中,展示了居里夫人忙碌的身影,让人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更领略到科学家身上坚守的品质与乐观的人格。
【考点】姓名称谓;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作出判断,可用排除法。平时多积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仅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的文字“表述有误,应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故选:C。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作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过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作出相应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常识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7.(2022 河池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D.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称国家,这样的代称有很多,如:“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要认真分析句子中的语言。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作出判断,可用排除法。平时多积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故选:B。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题的技巧:
积累法。所谓积累法就是要平时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这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时多用心,也需要老师多提醒多总结,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平时读书时要多留心。平时学习时多刷题,形成大量知识积累。到考试时,调动平时积累的大量文化常识,对试题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初步作出正误判断。
联想法。当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自己平时没有见过时,可以采用联想法。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内容,回忆自己读过的相关书中是怎样说的。回忆看过的电影,旅游参观时导游的相关讲解,以及古代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联想从而作出相应的正误判断。
语境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但既然出自这篇文章中,与文章的语境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把所给文化常识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8.(2022 都安县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B.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都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C.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D.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
【考点】天文历法;姓名称谓;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判断。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黄发”指的是老人,“垂髫”指的是小孩。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9.(2022 乌兰察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考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判断。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不是小说。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0.(2022 港北区校级二模)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同“留”谐音,古人常折柳送别,以示惜别。今年奥运会闭幕式“折柳相送”的环节,正是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绎。
B.在古代,为表尊重,一般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会称其字,亦可称对方的号,或官职、或出生地。
C.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D.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对书信的别称。
【考点】风俗礼仪;其它文化常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姓名称谓.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案牍”指公文,不是书信。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1.(2022 长春)下列与读书学习有关的成语,不是出自《论语》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 B.温故知新 C.不求甚解 D.不耻下问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
【解答】ABD.出自《论语》;
C.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故选:C。
【点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22.(2022 无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D.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礼”。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诗仙”是李白,杜甫是“诗圣”;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3.(2022 济南)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C.古时住宅旁边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古代报时常用辰牌、申牌等字样来指时间。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鸿鹄”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4.(2022 长清区二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中“甫”是男子美称,多指老年男子。
B.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孙权劝学》中“卿”“孤”“大兄”分别是爱称、自称、敬称。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甫”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5.(2022 江口县三模)下面对文化常识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 得麻木、狡猾、自暴自弃。
B.“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礼记》,是道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礼记》是儒家的经典。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