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芣苢》
回忆初中所学《诗经》篇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教学目标
掌握《诗经》的有关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赏析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写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体会诗歌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诗经》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2.《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3.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诗经》六义
体例
风:民间歌谣。又叫“国风”,共160篇。如《硕鼠》、《伐檀》等。
雅: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内容多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言诗
“四言诗”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是中国汉代以前通行的诗歌形式。《诗经》是这种诗体的代表。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但是,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也显得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
四言诗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重章叠句
1.含义: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2.作用: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芣(fú)苢(yǐ ),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清热止咳,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题目解读
背景资料
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
《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
《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襭 (xié)
芣 (fú) 苢 (yǐ)
疑难字词
作品原文
文言知识
薄言采之 (助词,无实义)
薄情寡义 (形容词,感情不深、冷淡)
不宜妄自菲薄 (动词,轻视)
日薄西山 (动词,迫近)
一词多义
薄
薄言有之 (助词,无实义)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动词,说)
言和而色夷 (名词,言辞)
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
一家之言 (名词,著作,学说)
言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画面一)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画面二)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画面三)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来兜。
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苢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
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文本细读】
《芣苢》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她们劳作时的心情。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表现出她们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文本解读】
诗中“采、有、掇、捋、祜、纈”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壹
深入探究
分析《芣苢》的写作特色
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全诗就事唱事。
② 重章叠句。
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看似单调重叠,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X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
③ 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地点等。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贰
幻想
主题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一群妇女从相约去采芣苢,到运用各种娴熟的技巧采苤莒,再到采得芣苢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劳动者的喜悦、欢快之情,格调明快而优美,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课后练习
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芣苢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课后练习
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①兴 ②比 ③赋 ④比 ⑤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