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期末巩固练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姓名: 班级: 等级: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沿 30° N 所作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不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 B.②——四川盆地 C.③——华北平原 D.④——黄海
2. 这幅图主要反映了我国的
A.位置特征 B.地势特征 C.轮廓特征 D.地形特征
3. 这种特征所产生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阻碍了海上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 ②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某地景观漫画,完成下列两小题。
4. 该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 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A.起伏和缓,草原广阔 B.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读我国夏季风示意图, 完成下列两小题。
6. 我国夏季的盛行风向主要是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是
A.加剧北方的严寒 B.使南北温差加大
C.雨热同期 D.炎热干燥
阅读中国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两小题。
8. 与如图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A.拉萨、上海、北京、乌鲁木齐 B.乌鲁木齐、北京、上海、拉萨
C.拉萨、北京、上海、乌鲁木齐 D.乌鲁木齐、上海、北京、拉萨
9. 造成②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纬度的差异 D.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如图为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长江之歌》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这里的“雪山”是指
A.祁连山 B.喜马拉雅山 C.唐古拉山 D.昆仑山
11.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利于发展
A.灌溉 B.航运 C.发电 D.养殖
2021年 11 月 19 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黄河进入凌汛期。2022 年 3 月 18 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随着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 2011—2022 年度凌汛期宣告结束。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三小题。
12. 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
A.①河段 B.②河段 C.华北平原 D.春末夏初
13. 万家寨水库
A.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B.促进了山西等省区经济发展
C.气候温暖,无结冰期 D.是汾河、渭河之水汇集地
14. 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附近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水流平稳,森林茂密
B.②附近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C.③附近河段,建有小浪底、三门峡等,说明黄河汛期长
D.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曲折东流,注入渤海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据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①种类多;②分布广;③集中在冬春季;④集中在夏秋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6. 下列自然灾害与其发生地对应正确的是
A.热带风暴——华北地区 B.暴雪——华南地区
C.滑坡——西南地区 D.冻害——长江中下游
二、综合题
17.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反映了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应的图中山脉序号是 。
(3)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中构成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序号依次是 ,山脉⑨是 ,该山脉的南侧是我国的 盆地,其被誉为“紫色盆地”。
(4) ③山脉北侧地区的河流多为 河,其水文特征是 。③山脉南侧的地形区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被称为“ ”。
18.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图 1)和“我国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 2),完成下列小题。
(1) 甲、乙两地中,雨季较长的是 地,冬季河流可能会结冰的是 地。
(2)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甲、乙两地都位于 (填“季风”或“非季风”)区内。
(3) 图 2 中甲、乙两地表示北京的是 地,该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19.【保卫母亲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
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吨)。河流输沙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黄河输沙量的变化与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等综合因素有关,同时人类的生态建设也功不可没。
材料 2
凌汛是因为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碍而引起的涨水现象。有结冰期的河流,在河水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段,冬末春初,上游方向冰块消融产生的冰凌在下游方向壅塞而形成凌汛,可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形成灾害。
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近 30 年输沙量变化
水文站 1989 年以前 1989—2015 2016
唐乃亥站 0.14 0.04 0.04
兰州站 0.94 0.09 0.15
头道拐站 1.36 0.20 0.16
龙门站 9.72 0.52 1.19
潼关站 12.10 0.55 1.08
小浪底站 12.20 3.80 0
花园口站 11.60 3.71 0.06
利津站 9.86 2.56 0.11
(1) 1989 年以前黄河干流输沙量最大的水文站是 ,位于黄河的 游河段。
(2) 图中标注①②③④河段可能有凌汛发生的是 。
(3)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在黄河干流 游河段,身临其境。由于该河段流 经(地形类型),水流速度 ,泥沙 ,导致河床 ,迫使人们不断加高堤坝形成这一景观,又称“地上河”。
(4) 1989 年以来黄河干流输沙量 ,原因可能是 。
(5)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对其保护意义重大。推测黄河输沙量的变化对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DBBBADCCCCBBBDAC
17.
(1) 西高东低
(2) ①;④
(3) ⑤④②⑥;秦岭;四川
(4) 内流河;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等;世界屋脊
18.
(1) 乙;甲
(2) 贺兰山;季风
(3) 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9.
(1) 小浪底站;中游
(2) ②④
(3) 下游;平原;减慢;淤积;抬升
(4) 锐减;中游植被恢复和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或上中游地区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或上中游水利工程建设,拦截了大量的泥沙
(5) 减缓河床淤积速度,抑制了下游“地上河”的发展、减轻了汛期下游的防汛压力、河口地带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河口地带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减少,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