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9 22: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知道长征的原因
2.了解长征路线;
3.知道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
4.感悟长征精神与意义
一、长征的原因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次数 时间 国民党军数量 共产党军人数 红军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毛泽东 游击战术:避敌主力敌退我进敌退我打打敌虚弱 成功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3.2 500万 7万 朱德、周恩来 第五次 1933.9 100万 8万 博古、李德 阵地战:全面出击 失败
1934年4月11日到28日的广昌战役,红军遭受前所未有的沉痛打击。李德指责我们反击不力,我反问道:“军队连子弹都没有,拿什么去反击。”“你们这些教条主义的战术家,只知道图上作业,纸上谈兵!”
我怒吼道。这是犯了“左”的错误
——《彭德怀自述》第189-192页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军事上“左”的错误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二、长征的路线
开始:
转折:
胜利:
开始:1934.10瑞金
转折:遵义会议1935.1
胜利:会宁1936.10
血战湘江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松潘草地
激战腊子口
吴起镇1935.10
历史资料会说话:湘江战役我来讲
1934年11月底,长征已经一个多月,前三道封锁线都一战突破。蒋介石便调集30万大军三面合国,逼迫红军西至湘江。为了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彭老和战友们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决战。战役的惨烈程度,也许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了解。如今谈起这段往事,老人不愿再提,他说他只记得,身为通信兵的自己“誓死也要背着通信设备”只记得“身边的战友成批成批地倒下,尸体堆成山”只记得,“湘江的水好深好深,还夹着血腥味”
——2016年对亲历长征的老红军一彭焕生的采访记录
口述史料
实物史料
任务:讲长征之事:结合以上材料及教材P82人物扫描,讲述湘江战役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影响)
三、遵义会议:合作学习,完成填表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重镇遵义;“左倾”错误延续;中央红军损失惨重。迫切需要摆脱错误军事路线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过雪山草地
据老人回忆,红军过草地时,食物极其匮乏,往往先头部队过去之后,能吃的草根都剩得不多了。“由于食物有限,父亲就开始找野花吃,把采摘下来的野花揉碎了塞到嘴里,父亲到现在还记得,长征时吃了不少野花。”老人的大儿子彭京林对记者说:“还有就是吃皮带,把皮带用刀切成‘小丁子’,用水煮着吃,高原水开不了,皮带难以下咽,但不吃就走不出草地呀!”
——2016年对亲历长征的老红军一彭焕生的采访记录
1936年7月23日,十七师大部分无粮,沿途亦无补充,尽食野菜、皮革,致部队极疲困,减员两师达二百人,还要面临国民党的围追阻截
7月24日的日记记载:
草地雨季天气真坏,晴雨无定,冷热时变,犹
戏子之一日百变无常态也
——长征亲历者张子意的日记
国家博物馆藏:这半条皮带的主人叫任弼时,是当时的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困难:
1.自然环境恶劣
2.物质匮乏
3.国民党的围追阻截
他们靠着什么克服这些困难?
一种信仰:
长征精神
“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党走下去,只要坚持,肯定会有胜利的一天。”
——长征老战士王承登
开始:1934.10瑞金
转折:遵义会议1935.1
胜利:会宁1936.10
血战湘江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松潘草地
激战腊子口
吴起镇1935.10
五、长征精神
 《长征.七律》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以苦为乐、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开始:1934.10瑞金
转折:遵义会议1935.1
胜利:会宁1936.10
血战湘江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松潘草地
激战腊子口
吴起镇1935.10
五、长征精神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苦为乐、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长征意义
材料1: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结合材料,讲一讲红军长征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2: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启.长征新路:我和“我们”的“长征”路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我们的长征路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的长征路是什么呢?你打算为实现长征做些什么呢?
(2022·广西北部湾·9)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答案】C
真题演练
(2022·广西河池·8)这次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D
(2022·四川攀枝花·13)有学者评价“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条分界线”。之所以称之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D
(2022·四川雅安·11)有一首歌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答案】B
(2022·甘肃金昌·22)“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2)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