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2(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2(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30 20:51: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 ; ; 。
22. 。
23.(1) ;(2) 。
24. ; ; 。
25. 。
26. (1) ; (2) ;(3) 。
27.(1) ;(2) 。
28.(1) (2) 。
29.(1) ;
(2) ; 。
30.(1) ;(2)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1.(1) ;(2) (3) 。
32.(1) ;
(2) (3) (4) 。
33.(1) ;(2) ;(3) 。
四、分析解答题(共10分)
34.(1) ;
(2)
35.(1) ;
(2)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C D B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A D B D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快 快 吸收 降低。
22. 250 不变 ①② ③。
23.(1)用手取砝码;(2)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24.质量 0.95×103 1立方米的苹果的质量为0.95×103 千克。
25. 比热容大 不易 。
26. (1)不能(2)固(3)钨的熔点高,不易熔化
27.(1)液化 释放 ;(2)吸热。
28.(1)吸收 晶体(2)48℃ 液态。
29.(1)25.5;(2)变小 空气流动快慢。
30.(1)40 ;(2)1 12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1.(1)加热时间(2)丙(3)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快
32.(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2)a(3A(4)B。
33.(1) 向右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2)3.43g/cm3;(3)B。
四、分析解答题(共10分)
34.(1)水分子;(2)分子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5.(1)器官 (2) 120cm3 0.95g/cm3
(3)偏小。实验中,测柑橘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柑橘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柑橘的体积变大,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2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分子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小明将试剂瓶中的部分蒸馏水倒人量筒后(如图),试剂瓶中剩余的部分蒸馏水和量筒中的蒸馏水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
①体积 ② 比热 ③质量 ④密度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平时所说的“油比水轻”,它的实质是( )
A.油的质量比水小 B.油的体积比水大 C.油的密度比水小 D.油的密度比水大
5.科学学习需要学会在总结。以下关于性质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无关
B.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沸点高低与液体种类、气压高低有关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D.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有关
6.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做“散热剂”和“冷却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B.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C.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7.[2022 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
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8.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酒精的蒸发速度 D.酒精的沸点
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
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①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②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只有③的现象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只有①中的酒精体现出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0.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运动员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
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
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1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
与图丁中自然现象的形成相对应的分子排列变化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甲 D.乙→甲
12.小明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并向右盘添加砝
码。当他向右盘添加一个10g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右,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A.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B.将10g砝码取下来,换上5g
C.移动游码 D.继续向右盘添加5g砝码
13.如图所示实验可以证明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该实验将不易观察或测量的量转换为容易
观察或测量的量,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以下研究中使用转换法的是(  )
A.①观察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模拟船只离岸远去,研究地球的形状
B.②黄豆芝麻混合模拟水和酒精的混合,研究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
C.③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堆模型洒水后下滑沙土的多少,研究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D.④比较等质量水和沙土加热相同时间后的升温情况,研究水和沙土比热的大小
14.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探究
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探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16.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一杯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只有冰有一部分熔化
C.只有水有一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7.萘是由萘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表示萘在不同时刻的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萘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萘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②>①
C.①→③发生了化学变化
D.萘属于非晶体
18.某同学测定盐水密度的操作步骤如下:
(1)称出玻璃杯的质量;
(2)称出玻璃杯和杯中盐水的总质量;
(3)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4)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实际上,根据其中三个步骤测得的数据就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这三个步骤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19.“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现象如图甲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B.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是均匀的
C.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小水珠
D.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再从外界吸热
20.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体积相等的甲和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8
D.质量为20g的乙物质的体积为20c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
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
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
这是因为: 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填“快”或“慢”) ,酒精蒸发 (填“快”
或“慢” );酒精蒸发时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22.有一块铁,它的质量为0.25kg,合 g,它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后,质量将 (填
“变小”“不变”或“变大”)。铁在常温下:①是固体;②呈银白色;③在潮湿的空气中
易生锈。以上信息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以上两空均填序号)
23.如图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1) ;(2) 。
24.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密度。测得一个苹果的质量为
171g、体积为180cm3 ,则苹果的密度为 kg/m3 ,表示的含义是 。
25.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沿海地区多水,水的 ,温度 (填
“容易”或“不易”)变化。
26.下表是常见物质的熔点(单位:℃),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钨 3410 锡 232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铁 1535 海波 48 固态水银 -39 固态氮 -210
(1) (填“能”或“不能”)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铁。
(2)-220℃的氮是 态。
(3)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的理由是______。
27.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
(1)此物态变化叫 ,向外界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
(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 (填“放热”或
“吸热“)。
28.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
(1)该物质在 4 min 到 9 min 这段时间内 (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温度为 51 ℃ 时,该物质处于 (填“固”或
“液”)态。
29.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吸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
(2)温度计玻璃泡上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是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_____有关。
30.小敏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
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
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
(1)量杯质量为 g。
(2)该液体密度为 g/cm3,12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1.小明在探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200g
的沙子和水加热(如图甲、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
图象(如图丙、丁所示)
甲 乙 丙 丁
(1)要使水和干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必须加热的设备相同, 相同。
(2)表示沙子吸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填“丙”或“丁”)。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32.小敏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甲 乙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
(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烧杯中有如图乙(a)、(b)所示
的两种情景.你认为水沸腾时的情景应该是 。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4)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
A. B. C. D.
33.某同学在测量岩石的密度时,进行的相关操作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1)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
示情况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如图乙所示。由以上数据,计算出岩石的密度为 。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该 。(选填“A”或“B”)
A.先测石块体积后测质量 B.先测石块质量后测体积
三、计算分析题(共10分)
34. 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应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
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 实
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酒精和水温度(℃) 酒精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mL)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 (mL) 质量 (g) 体积 (mL) 质量(g)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 。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
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35.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
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
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
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测量的这个柑橘是植物的 (填组织或器官);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
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