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30 09: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设圆半径为r,周长为C,面积为S,则:
C=
S=
π·2r
π·r2
o
r
π
π
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一天作为圆周率日吗?是谁最早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吗?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第 一 章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xie)撰写的《齐民要术》。贾思勰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齐民要术》书名含义
“齐名”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
“齐民要术”含义为一般群众(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时代:
简历: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主要成就:
北朝
《齐民要术》
内容:
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④提出经营生产思想
意义: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地位: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
惊蜇点瓜,遍地开花。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
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九月无霜地也寒。
科学家祖冲之
第 二 章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时代:
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
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
南北朝(公元429-500年)
主要成就:
数学、天文、机械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 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数学成就
圆周率的概念: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常用3.14近似值表示圆周率。其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领域,只要涉及到圆问题,都要用到。2021年8月17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瑞士研究人员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历时108天,将著名数学常数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创下该常数迄今最精确值记录。
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完成海量的计算,借助了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长短、粗细一致的一堆棍,可用竹、木骨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唐代数学考试多从中出题,后来传到日本、 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
科学家祖冲之
历法成就
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祖冲之还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1.测算出一年时间
2.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机械制造成就
指南车
水碓磨
千里船
科学家祖冲之
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书法、绘画与雕塑
第 三 章
书法、绘画与雕塑
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
书法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书法
书法、绘画与雕塑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锺繇(yao)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人物及代表作:
东晋时期:
钟繇《宣示表》
曹魏时期:
胡昭:善长隶书
北魏时期:
王羲之——“书圣”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碑刻书体
北魏碑刻精品《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元羽墓铭志》
绘画
书法、绘画与雕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人物及代表作:
东晋的顾恺之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洛神赋图》
以曹植《洛神赋》为脚本,绘曹植于洛水遇美丽的仙女洛神的浪漫故事,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山石、树木和人物的配置比例都反映了魏晋画风。
雕塑
书法、绘画与雕塑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地理成就
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文学家。 他曾在朝廷和地 方任职,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黄淮流域,也到过长江流域的一些地方。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 础上, 写出了《 水 经 注 》一书。全书共 40 卷,30 多万字,记载了 1 252 条河流的源头、河道、支流,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水文、 地 形、 气 候、 土 壤、物产,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领域 年代 人物 成就
农学
数学
书法
绘画
雕刻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北朝
南北朝
东晋
东晋
南北朝
贾思勰
祖冲之
王羲之
顾恺之
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圆周率、《大明历》、机械制造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曹魏
钟繇
胡昭
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