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30 05: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分48分)
1.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D.
下图为“地球自转速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伴随地球的自转,图中E点转至F点大约需要( )
A.1小时 B.23时56分4秒 C.24小时 D.30分钟
3.下列关于图中各点自转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D两点自转线速度不一致 B.E点自转线速度约是B点的两倍
C.F点自转线速度约是A点的一半 D.D点自转线速度最快
4.10月10日高一、高二年级举办了“2020体育嘉年华”,小羊同学在朋友圈发了接力赛的照片,14:30看到在美国洛杉矶(34°N,118°W)的好朋友小骆同学的点赞(为节约能源,洛杉矶采用的是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个小时)。此时小骆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 )
A.6:30 B.22:30 C.23:30 D.7:30
5.2019年2月4日是我国的农历年三十(除夕),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间为11时14分(北京时间),这时地球上已进入除夕白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2 B.1/3 C.1/4 D.1/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
A.变质岩和岩浆岩 B.岩浆和岩浆岩
C.岩浆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岩浆
7.下列属于甲岩石的是(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砂岩
8.图中①④分别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
A.冷凝,变质 B.变质,外力侵蚀
C.外力侵蚀,熔融 D.冷凝,熔融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
A.花岗岩——变质作用 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D.乙地缓坡——侵蚀作用
10.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下图为某地风向示意图,a、b、c、d表示风向和作用于风的各种力,①②③分别表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 )
A.a为摩擦力 B.b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C.c为地转偏向力 D.d为风向
13.①②③数值大小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14.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a B.b C.c D.d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基本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短的地方位于( )
A.西南部 B.东南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16.斯里兰卡东北部冬季降水较多,带来大气降水的大气环流为( )
A.东北季风 B.东北信风 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总分52分)
17.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图中d、a、e所在的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3)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4)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5)此图所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___。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______(长、短)。
18.读下面局部地区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及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处岩石的发源地为_____________,其属于地球内部各圈层中的_________。
(2)图中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请写出一种该洞穴中常见的地貌。
(3)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中,与图中地下洞穴形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4)图示岩石及地质事件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岩浆岩1——石灰岩——砂岩——断层一岩浆岩2
B.石灰岩——砂岩——岩浆岩1——岩浆岩2——断层
C.岩浆岩1——石灰岩——岩浆岩2——砂岩断层
D.石灰岩——岩浆岩1——断层——岩浆岩2——砂岩
试卷第1页,共3页
1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2)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1)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2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读图,图A的北极是逆时针方向,MN是昏线,A错;图B北极自转方向是顺时针,B错;图C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正确,且是晨线,C对;图D自转方向错,D错。故选C。
2.A 3.B 4.C
【解析】2.由图可知,E点转动到F点的角度是15°,地球自转15°所用时间为1小时,排除D,A正确;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正真周期,称为恒星日,排除B;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排除C;故选A。
3.由图可知,C、D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自转线速度是一样的,A错误;由图可知,E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是1670km/h,B点在北纬60 °线速度是837km/h,E点自转线速度约是B点的两倍,B正确;F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是1670km/h,A点在北纬60 °线速度是837km/h,A点的自转线速度是F点的一半,C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上线速度最快,D点不在赤道上,线速度不是最快的,D错误;故选B。
4.小羊同学的14:30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小骆同学所在的美国洛杉矶(34°N,118°W),属于西八区,它和东八区相差16个时区即相差16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可以算出西八区 的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30 分,洛杉矶采用的是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个小时,此时小骆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23点30分,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上线速度最快。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5.B
【详解】日界线分人为日界线(180°)和自然日界线(0时),2月4日北半球6点以后日出,6点后为白天。根据北京时间为11时14分,计算出6时经线约为为41.5°E,地球上已进入除夕白天的范围略小于41.5°E-180°,结合选项可知,约占全球的范围约为1/3,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6.C 7.C 8.D
【解析】6.甲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图中沉积岩与甲都可以形成乙岩石,则乙为变质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岩石为岩浆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C正确。石灰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BD错误。故选C。
8.①表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④表示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9.D 10.A
【解析】9.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A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B错误。乙地为背斜顶部,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缓坡,D正确。丙地为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为丘陵,并没有受化学溶蚀作用,C错误,故选D。
10.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向斜构造,BD错误。图中甲处地势平坦,为向斜构造,适合开采地下水,A正确。丙处地势较高,不适合开采地下水,C错误,故选A。
【点睛】花岗岩属于酸性(SiO2>66%)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这是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一些为斑杂构造、球状构造、似片麻状构造等。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辉石。副矿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等。
11.C
【详解】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移至60°N以南,而同纬度的亚洲大陆因降温快,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较强的冷高气压——亚洲高压,从而切断了位于同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主要保留在海洋上,C符合题意;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与亚洲高压不在同一纬度带上,且亚洲高压不可能切断高压带,排除ABD。故选C。
12.B 13.C 14.B
【解析】12.图中b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c与等压线相交,且向右偏转,故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a垂直于风向,并且在风向的右侧,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 B。
13.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其气压越低,故①气压最低,③气压最高,故选C。
14.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选B。
【点睛】风的形成: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
15.D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近4个月时间;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近5个月时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约4个半月时间;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近2个月时间。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短的地区为西北部,D正确。故选D。
16.斯里兰卡东北部位于冬季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从海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斯里兰卡东北部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斯里兰卡的盛行风是季风,东北信风、盛行西风不是当地的盛行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来说,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应该是热带季雨林,但是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原因是半岛沿海附近的西高止山阻挡西南季风,高原内陆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17.(1)晨;6,105°E——180°
(2)73.5°
(3)6
(4)20°W——15°E
(5)6月22日 长
【分析】在描述昼夜特征类问题时,注意区分昼夜分布状况和变化状况,另外变化状况要描述出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
【详解】(1)图中d、a、e所在地区即将进入白天,故为晨线,e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6点。此时,d所在经线为105°E为0点,则新日期为105°E向东到180°,北京位于该经度区间内,故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105°E向东到180°。
(2)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则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
(3)据图可知,该日a地3点日出,a地的夜长约日出时间×2=3×2=6小时。
(4)在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故赤道6点日出,18点日落。据此结合图示可知,赤道白昼范围为15°E~0°~165°W,东半球的范围20°W~0°~160°E,求交集即可。。
(5)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即从夏至到秋分的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据图,b、c的纬度远高于上海,则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长。
18.(1)软流层 地幔
(2)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石笋、钟乳石
(3)B
(4)B
【分析】本题以局部地区岩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及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偏大,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处岩石为岩浆岩,其发源地为软流层,其属于地球内部各圈层中的地幔。
(2)读图可知,图中地下洞穴形成于石灰岩,因此其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作用,该洞穴中常见的地貌有:石笋,钟乳石等。
(3)图中地下洞穴形成属于喀斯特地貌,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中,A为火山景观,B为石林景观,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C为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D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故B对。
(4)结合图可以看出岩浆岩是侵入到其他岩石中,因此应该是在石灰岩和砂岩形成后形成的;砂岩在石灰岩的上面,因此石灰岩先形成。岩浆岩2把岩浆岩1分割成两半,因此岩浆岩1先形成,岩浆岩2后形成,而断层则出现在岩浆岩2之后。故选B。
19.(1)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2)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材料,涉及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C处于河流的出山口,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2)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聚落主要是沿河、沿海岸分布。沿河沿海地区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和海洋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沿河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0.(1)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从海洋携带大量水汽,温和湿润。
(2)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低温较低),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分析】本大题以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甲地地理位置图、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气候特征与气候的成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所以甲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所以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因此气候相对较为炎热干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所以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控制,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使该地区降水相对较多,气候温和湿润。
(2)从气候角度分析,即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气温相对较高,不要人工增温,日光温室即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虽然该地夏季干旱少雨,但是有深层地下水及滴灌技术发展,普及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源利用率。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