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及其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B.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C.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D. 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2、(2分)下列选项的组合中,表示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③细胞外液④内环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2分)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神经纤维膜内K+/Na+的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高
B. 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时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实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突触后神经元不具有合成并释放神经递质的能力
4、(2分)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包括③④⑤
B.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C. 兴奋在④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D. 神经递质只作用于神经细胞
5、(2分)实验①:将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分别皮下注射到Ⅰ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小鼠(甲)和正常小鼠(乙)体内。实验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给甲、乙小鼠静脉滴注100 mL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关于两次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注射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都直接进入血浆中
B. 若实验①中小鼠甲未出现异常,实验②中小鼠甲可能出现糖尿
C. 若实验①中小鼠乙出现乏力症状,实验②中小鼠乙的乏力症状可得到缓解
D. 两次实验中,小鼠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为先降后升再降
6、(2分)如图表示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腺体。已知促性腺激素和雌性激素分别为蛋白质类物质和固醇类物质。请依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切除①,图中所列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量都将减少
B. 若让该动物口服促性腺激素,则②的活动将增强
C. 雌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D. 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性激素,则①的活动将加强
7、(2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 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8、(2分)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机体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在攻击病菌的同时,也会攻击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心肌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心肌炎是由免疫系统缺陷引起的疾病
B. 心肌细胞上的某些成分可能与病菌成分相似
C. 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的发生
D. 注射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力能有效治疗该病
9、(2分)生长素和乙烯都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B.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乙烯促进果实发育
C. 生长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乙烯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
D.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乙烯只分布在成熟果实中
10、(2分)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实验二是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实验三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实验四是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种化学物质
二、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5题;共20分)
11、(4分)内环境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机体的内环境也会变化
D. 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12、(4分)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2021年7月12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已同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分别签署了预购协议,这意味着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疫苗库。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都是灭活疫苗(需要注射两次,间隔21天),灭活疫苗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新冠病毒→Vero细胞培养→新冠病毒提取→新冠病毒灭活→纯化→添加佐剂→检测→分装→疫苗
A. 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
B. 间隔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目的是强化免疫,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C. 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
D.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发病率将呈下降趋势
13、(4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生物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互影响,共同调节生命活动
14、(4分)如图所示,灵敏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相应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均正常,在a处给予适宜电刺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给予a处适宜电刺激后,a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 若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则b处一定没有离子的跨膜运输
C. 若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则“?”处一定有突触
D. 若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则“?”处一定有突触
15、(4分)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B.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C. 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三、填空题(注释)(共4题;共48分)
(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研究发现,葡萄糖、氨基酸、乳酸等物质都可作为能量载体,若要研究葡萄糖在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可采用 法跟踪葡萄糖、氨基酸、乳酸等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流量。
17、(15分)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分别为① ,② ,⑤ 。
(2)神经元的树突较 (填“长”或“短”),主要功能是 ;轴突较 (填“长”或“短”),主要功能是 。
(3)神经元的细胞体大都分布在脑和脊髓,由这两部分组成 ;神经纤维大都分布在脑神经和脊神经,由这两部分组成 。
18、(12分)下图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 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 、 、 等,还能分泌 调节生长发育。
(3)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主要是图中[ ] 分泌雌性激素的结果。
19、(13分)DC细胞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其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起着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作用。下图表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可以吞噬细菌,这依赖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DC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DC细胞、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_细胞被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抗HBV-DC细胞生物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如DC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有效防止肿瘤发展和复发的一种方法。其过程为:当负载肿瘤抗原信息的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_____________活化,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有效地防止肿瘤复发。
四、实验探究题(注释)(共1题;共12分)
20、(12分)某兴趣小组选择“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①取刚萌发的黄豆、赤豆各60粒,分别随机分为6组,每组10粒。
②取12个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垫上滤纸,分为两大组,一组放置黄豆,另一组放置赤豆,分别编号1、2、3、4、5、6。
③在1号培养皿中喷洒适量清水,在2~6号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2.55×10-8 g/L、2.55×10-6 g/L、2.55×10-4 g/L、2.55×10-2 g/L、2.55 g/L的2,4-D溶液。
④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每天定时喷洒相应的2,4-D溶液,5天后测量胚轴的长度并计算胚轴平均生长量。
实验结果:各组胚轴平均生长量如下表(单位:cm)。
组别 1 2 3 4 5 6
黄豆芽 0.69 1.36 1.61 1.19 0.12 0.06
赤豆芽 0.50 0.511 0.53 0.592 0.532 0.37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④需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的目的是 。
(2)为了5天后能得到胚轴的生长量,需要在实验开始前测量 。
(3)2,4-D浓度为2.55×10-2 g/L时,对黄豆芽、赤豆芽胚轴生长的影响分别是 。
(4)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豆芽中对生长素类似物(2,4-D)更为敏感的是 。
(5)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简要说明理由: 。 2022 年 11 月高二生物卷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BD 12.【答案】BD 13.【答案】BCD 14.【答案】ABD 15.【答案】ACD
16.【答案】(1)呼吸;下降
(2)降低;会
(3)同位素标记
【解析】
17.【答案】(1)树突;细胞体;神经末梢
(2)短;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长;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
体
(3)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18.【答案】(1)内分泌腺;
(2)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3)[⑥]卵巢
19.【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造血干细胞;B;巨噬
(3)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记忆 T 细胞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 DC 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 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
定的物质能与 T 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从而激发 T 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1)DC 细胞可以通过胞吞吞噬细菌,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也
体现了细胞膜的这一结构特点;DC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和T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图示的所有细胞均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所以 DC 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成熟后分布于人体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DC 细胞、B 细胞和
巨噬细胞都可呈递抗原信息,被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3)抗 HBV-DC 细胞生物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如 DC 细胞)进行体外培
养,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有效防止肝癌发展和复发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机理是负载肿瘤抗原信息的 DC 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 T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成细胞毒性 T 细胞,准确杀伤肿瘤细胞,阻止了肿瘤发展;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记忆 T 细
胞,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20.【答案】(1)排除光照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胚轴的初始长度
(3)抑制、促进
(4)黄豆芽
(5)能;低浓度的 2,4-D 促进胚轴生长,高浓度的 2,4-D 抑制胚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