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声声慢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加强对作品的把握,读出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加深对《声声慢》的理解,体会
作者“愁”的内涵。
3.品味开头句叠词的运用,掌握叠词的作用。
4.抓住意象,把握本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解 题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
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词风格
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号 ,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 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赵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秉承家学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锦心绣口,
吐属风流。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此词写的是 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
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的生活和 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 。
无忧无虑
闲适
乐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琴瑟和弦
共醉金石
夫吟妇唱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怀旧悼亡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沉郁、哀愁--沉郁凄凉
作者介绍
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和 。
清代王士嫘将 与
并称为“济南二安”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新自然,不雕琢求工,富有音乐美。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南唐后主李煜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诵读感知
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词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愁”
活动一:读“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求: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朗读中包含着“愁”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在此为何会这样的感叹?
活动二:思“愁”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对比感知:若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呢
壹
动作
感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环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直接抒情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叠
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叠词的妙用
1、增强语言韵律感、音乐美;
2、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
3、突出……特征,具有强调作用;
4、奠定……基调(开头),表达……情感,使其更加深刻。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作用?
现学现用:叠字的妙用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可以增强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内容上:
结构上:
音韵上:
恰如其分的表达了诗人遭受不幸后的寻觅不得,孤苦一人,凄凉的形象。
为整首词奠定了凄凉哀婉的情感基调,强调了作者忧愁的思想情感。
淡酒 过雁急风 黄花 细雨 梧桐
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把握其中典型意象
意象怎样表达的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赏析意象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三杯两盏淡酒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关河万里秋风急, 望见乡山不到家。
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
风,渲染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雁
作者为什么看到雁会伤心?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肆
赏析意象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黄花,花期是女子的寂寞年华。
黄花,花末是女子的残损容颜。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肆
赏析意象
黄花为何能触动她的情思?
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黄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伍
走进文本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悲凉、孤寂
梧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小结
意象
意境
冷清、愁苦
情感
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
通过意象
营造意境
抒发感情
酒:愁
风:渲染愁情
黄花: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景
雨:哀伤愁丝
梧桐:牵愁惹恨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孤独之苦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较前期的相思闲愁多了一份深刻与厚重!
思维导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借景抒情
叠词运用
直抒胸臆
愁
首尾呼应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