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感悟大唐诗人失意的忧悲
文学常识
诗体之别:文化常识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近体诗: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当然也有写格律诗的。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诗体之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吟”,古体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的感情、思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登高》:本诗是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律诗句子字数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被誉诗仙
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奔放(豪放)、清新俊逸
作者简介:李白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744)
(745写《梦》)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75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李白的人生经历
坐李璘罪
流放夜郎
(757)
溘然病逝(762)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梦游:
天姥:
吟:
☆解 题
留别:
题意: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本诗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
天姥: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属歌行体。吟,吟咏。歌 行 吟
☆解 题
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
梦中游历,说明内容的虚实。
所梦内容。
留别:
1.梳理文中重要的字词,字音、字义、词义。
2.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分析总结回答:李白为何要梦游天姥山?(分点分步,标清序号,有概括有分析)
3.《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的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有何特点?各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4.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梦境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5.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本诗中有何体现?
梦境 意象 动作 特点 心情 手法
山脚清景
登山壮景
山顶奇景
洞天仙境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梳理文中重要的字词,字音、字义、词义。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分析总结回答:李白为何要梦游天姥山?
1.“求”字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寻找仙山,但是瀛洲实在难以求得。
2.天姥山或许可以找到。
3.和天台山和五岳相比,天姥山更加雄伟壮阔,值得一游,使作者产生向往之情。
梦境 意象 动作 特点 心情 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的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有何特点?各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梦境 意象 动作 特点 心情 手法
山脚清景 1-3 月 镜湖 渌水 猿啼声 飞度 清幽 空灵 急切 轻快 向往 喜悦 夸张 拟人
视听结合
以动衬静
登山壮景 4-6 海日 天鸡 千岩 曲折的路 花 石 著 登 见 闻迷 倚 壮美 激动 喜悦 视听结合
山顶奇景 7-8 熊 龙 岩泉 云 水 惊 由 优美 转为 阴森恐怖 迷恋转为惊恐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洞天仙境 9-12 列缺 霹雳 青冥 日月 金银台 霓 风 虎 鸾 仙人 辉煌 绚丽 热烈 欢腾 富丽堂皇 喜悦 激动 心向往之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比喻
梦醒
(14、15句)
思考:梦醒时的感受如何?
情感:梦醒长嗟、怅然若失、痛苦惆怅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这个梦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你能否从第三段找到答案)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揭示主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傲岸不屈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入梦缘由
梦中见闻
梦后神伤感慨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浪漫主义笔调
积极---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消极---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山脚清景--登山壮景-- 山中奇景--洞天仙境--梦醒神伤
李白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句子是 “ ,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4.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检测
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
——龚自珍
知人论世品诗仙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人才依附封建王朝,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李白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陶渊明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的思想集“儒、道、侠”于一体,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又有道家的消极避世,还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的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