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
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PS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 数学归纳法的运用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对象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比如: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关系证明,整除问题,函数不等式等.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第一步归纳奠基中的不一定是;
② 当证明从到时,所证明的式子不一定只增加一项;
③ 在证明第二步中,强调两个“凑”,一是“凑”假设,在时的式子中凑出的式子(确定两个式子的“差项”;二是“凑”结论,明确时要证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常用到比较法、分析法等,不等式证明中还会用到放缩法);
④ 要注意“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题型一】 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典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的正整数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应取 .
【典题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当是正奇数时,能被整除”,在第二步时,正确的证法是 ( )
A.假设,证明命题成立
B.假设(是正奇数),证明命题成立
C.假设,证明命题成立
D.假设(是正奇数),证明命题成立
【典题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在第二步证明从到
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
巩固练习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应该验证当时不等式成立
B.从“到”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C.从“到”左边需要增加项
D.从“到”左边需要增加项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二步应假设( )
A.时, B.时,
C.时, D.时,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假设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左端增加的项为( )
A. B. C. D.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在假设时命题成立之后,需证明时命题也成立,这时除了用归纳假设外,还需证明的是余项( )能被整除.
A. B. C. D.
【题型二】 等式的证明
【典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典题2】 观察下列等式:
;;;…
(1)请写出第个、第个等式,猜想出第个等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巩固练习
1 (★★) 证明:.
2 (★★) 证明
3(★★) 证明:
4 (★★★) 给出下列等式:
1,
1,
1,
…
(1)由以上等式推测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2)证明你的结论.
5 (★★★) 证明
【题型三】 不等式的证明
【典题1】 已知前三个式子分别为:,,,….
照此规律,写出第个不等式,并证明.
【典题2】证明:当时,.
【典题3】证明:.
巩固练习
1 (★★) 证明:.
2 (★★) 当,时,求证:1.
3 (★★) 证明:.
4 (★★★) 设,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5 (★★★) 已知,,,.证明:.
【题型四】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典题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计算,并猜的通项公式;(2)证明(1)中的猜想.
【典题2】 设正项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典题3】 由正实数组成的数列满足证明:对任意,都有.
【典题4】已知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
证明.
巩固练习
1 (★★) 在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列,求与的值,由此猜测,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 (★★)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
求;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 (★★★) 已知数列满足,,.
计算的值;
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 已知数列满足,;
猜想数列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
5 (★★★★) 设数列满足,.
当时,求,并由此猜想出的一个通项公式;
当时,证明对所有,有:①;②.
【题型五】整除问题
【典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
巩固练习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可以被整除.
3 (★★)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能被整除.
【题型六】 其他应用
【典题1】 平面内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
设这条直线互相分割成条线段或射线,猜想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求证:这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个区域.
【典题2】 若已知,求证:且.
巩固练习
1 (★★) 平面内有个圆,其中任何两个圆都有两个交点,任何三个圆都没有共同的交点,试证明这个圆把平面分成了个区域.
2 (★★) 如图,曲线:与直线:相交于,作交轴于,作交曲线于,……,以此类推.
(1)写出点和的坐标;
(2)猜想的坐标,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3(★★) 设为虚数单位,为正整数,.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已知,试利用(1)的结论计算.
4(★★) 如图,平面上已有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现按如图规律作正方形:第一步向右作一个边长也为的正方形;第二步向下以上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边作正方形;第三步向右以左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边长作正方形,…,记第步所作正方形的边长为,
(1)求和的值;
(2)试猜想的结果,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归纳法
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PS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2 数学归纳法的运用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对象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比如: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关系证明,整除问题,函数不等式等.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第一步归纳奠基中的不一定是;
② 当证明从到时,所证明的式子不一定只增加一项;
③ 在证明第二步中,强调两个“凑”,一是“凑”假设,在时的式子中凑出的式子(确定两个式子的“差项”;二是“凑”结论,明确时要证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常用到比较法、分析法等,不等式证明中还会用到放缩法);
④ 要注意“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题型一】 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典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的正整数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应取 .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结合本题,要验证时,左边,右边,不成立,
时,左边,右边,不成立,
时,左边,右边,成立,
时,左边,右边,成立,
…
因为成立,所以恒成立.
故.
【点拨】数学归纳法第一步中的不一定是,一般是满足题意的最小的正整数.
【典题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当是正奇数时,能被整除”,在第二步时,正确的证法是 ( )
A.假设,证明命题成立
B.假设(是正奇数),证明命题成立
C.假设,证明命题成立
D.假设(是正奇数),证明命题成立
【解析】中,不一定表示奇数,只有中为奇数,为奇数.故答案:
【点拨】注意第二步中不一定是,要注意题目对的要求.
【典题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在第二步证明从到
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
【解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
假设时,左侧,
当成立时,左侧,
从到时,左边增加,
共有项.
【点拨】数学归纳法第二步中从到成立时,增加的项数不一定是只有项,要式子变化的规律去判断,这在证明题中有助于关于“两个凑”的思考.
巩固练习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应该验证当时不等式成立
B.从“到”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C.从“到”左边需要增加项
D.从“到”左边需要增加项
【答案】D
【解析】由于,
所以第一步应该是验证当时不等式成立,
从“到”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共项.
故选:.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二步应假设( )
A.时, B.时,
C.时, D.时,
【答案】C
【解析】根据证明的结论,,
故第二步的假设应写成:假设时命题正确,即正确.
故选:.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假设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左端增加的项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时,不等式的左边等于,且,
当时,不等式的左边等于,
当时,不等式的左边比时增加.
故选:.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在假设时命题成立之后,需证明时命题也成立,这时除了用归纳假设外,还需证明的是余项( )能被整除.
A. B. C. D.
【答案】B
【解析】假设时命题成立,即能被9整除,
那么,当时,
,
能被整除,
要证上式能被9整除,还需证明也能被整除.
故选:.
【题型二】 等式的证明
【典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析】 ①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
②假设时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时,
,
即当时,等式成立.
综上,.
【点拨】熟悉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步骤.
【典题2】 观察下列等式:
;;;…
(1)请写出第个、第个等式,猜想出第个等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解析】(1)根据等式可知第个等式为,
第个等式为,
观察个式子,可以猜测第个式子为.
(通过观察法得到,其实其公式即是)
(2)证明:当时,左边右边,此时猜想的等式成立;
当,时,假设成立,
当时,
(这步相当于以“”为已知条件,
证明“成立”,
接着证明)
,
当时,猜想的等式也成立,
综上,等式对任意的都成立.
【点拨】等式的证明主要是对式子进行“通分、因式分解”等基本操作,要明确已知什么证明什么,再利用综合法分析法找到解题思路.
巩固练习
1 (★★) 证明:.
【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赞美式成立.
(2)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即当时,等式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一切,等式成立.
2 (★★) 证明
【证明】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命题成立.
(2)假设时,命题成立,
即.
时,即证明成立.
左边右边.
时命题成立.
综上可得:,成立.
3(★★) 证明:
【证明】当时,,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等式成立,
即,
则当时,
,
所以当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成立.
4 (★★★) 给出下列等式:
1,
1,
1,
…
(1)由以上等式推测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2)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由以上等式推测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为:
.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结论.
当时,左边,右边,结论成立;
假设当时,结论成立,
即.
则当时,
左边
.
当时也成立.
因此,等式对于一切都成立.
5 (★★★) 证明
【证明】(1)当时,左边
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由
得
代入式,得
右边
即
这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任意,等式成立.
【题型三】 不等式的证明
【典题1】 已知前三个式子分别为:,,,….
照此规律,写出第个不等式,并证明.
【解析】第个不等式为,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且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时,
即要证明成立,
而
则只需证明 (凑结论)
而显然成立,
(这里用“分析法”进行推导,其过程纯为计算,思考难度不高,“磨灭”掉“技巧性”)
当时不等式成立.
综上所述,不等式对于任意都成立;
【点拨】
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使用“分析法”求证,有助于降低“思考难度”;
② 同时也看些“技巧性”的方法: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
,
这里仅仅用到了,看似很简单,但不容易想到,平时也可多尝试,找到一些“巧法”,提高下思考强度;
③ 其实本题还可直接使用“放缩法”
解 ,,
.
与数学归纳法比较下!
【典题2】证明:当时,.
【解析】(1)当时,左边1,不等式成立;
(2)假设时命题成立,即,
那么当时,
,
(凑假设:注意与时不等式左边的关系,看清楚它们的首项与末项)
,
(利用分析法,可知相当于要证明)
,
(这里用放缩:均大于)
.
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由知,原不等式对均成立.
【点拨】
① 注意第二步中与时相同与不同的项;
② 多归纳总结下求证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典题3】证明:.
【解析】当时,不等式的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假设,,
当时,
(这里用到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运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
即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可得,.
【点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不等式右边“”成立的条件是,左边“”成立的条件是,且.
巩固练习
1 (★★) 证明:.
【证明】①当时,左边成立;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
那么时,左边
时,结论成立
综上,由①②可知成立.
2 (★★) 当,时,求证:1.
【证明】(1)当时,左边=11,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且)不等式成立,即,
当时,
,
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对,时,.
3 (★★) 证明:.
【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命题成立.
(2)假设当时,成立
当时,左边,
当时命题成立.
由(1)(2)可得,对于任意,都成立.
4 (★★★) 设,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证明】当时,由,可得,不等式成立;
假设,,
当时,,
由,可得,
由成立,
可得;
由,可得,
由
成立,
可得,
则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可得,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5 (★★★) 已知,,,.证明:.
【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因为,,,,
所以,
于是.
当时,
.
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知,对于,,,,不等式总成立.
【题型四】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典题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
(1)计算,并猜的通项公式;(2)证明(1)中的猜想.
【解析】(1)根据题意,.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由此猜想;
(2)证明:①当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且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时,,
.
当时,猜想成立.
由①②知猜想成立.
【点拨】
①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求解;
② 可尝试用非数学归纳法的方法求通项公式,比较下它们之间的难易.
【典题2】 设正项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可得时,,时,,时,,故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体会下“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思维模式)
①当时,,等式成立.当时成立;
②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当时,,
正项数列,所以,
当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得猜想成立.
【点拨】
① 用数学归纳法求解通项公式,一般是先求出前几项,猜想,再证明;
② 本题数列递推公式较复杂,但用数学归纳法求解得到一个较为简洁的解法.
【典题3】 由正实数组成的数列满足证明:对任意,都有.
【解析】,得
是正项数列,,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用二次函数也行,前面确定范围很重要)
②当时时,假设命题正确,即
那么
(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易得)
(这用到放缩,用分析法证明也很容易)
当时,命题也正确
综上所述,对于一切,.
【点拨】在数列中证明不等式,与前面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差不多,其中有分析法、放缩法等,还需要多注意各变量的取值范围(比如等),做到步步严谨.
【典题4】已知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
证明.
【解析】 (证明,相当于证明且两步)
方法一 数学归纳法
当时,,,所以,命题正确.
假设时命题成立,即.
则当时,
(因式分解)
而,,
所以
又.
所以时命题成立.
由可知,对一切时有.
方法二 数学归纳法
当时,,,所以;
假设时有成立,
(已知要证明,用到函数思想,递推公式看成为自变量的函数)
令,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由假设有:,
即,
所以当时,成立.
所以对一切,有.
【点拨】
①方法一与方法二都是数学归纳法,但是方法二更能体现出题目的本质,
由递推公式,联想到函数,结合下图能更深入的感受到数列中每一项的变化,及其范围.
这属于蛛网模型.
② 本题也可先求出通项公式,再判断.
巩固练习
1 (★★) 在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列,求与的值,由此猜测,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
【解析】由条件得,.
又,由此可得,,,
,,猜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
即,,那么当时,
,
,
当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2 (★★)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
求;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1),
当时,,
,,
当时,,
,,
当时,,
,
故.
(2)猜想,
证明:①当时,左边,右边,符合要求.
②假设当时,
当时,
即,
,即,
当时,也成立.
根据①②可知,,即得证.
3 (★★★) 已知数列满足,,.
计算的值;
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 ,,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数列满足,,.
时,,时,解得,时,解得.
猜想:.
证明:①当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依题可得.
所以,当时猜想成立.
根据①和 ②,可知猜想对任何都成立.
4(★★★) 已知数列满足,;
猜想数列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
【答案】(1) 是递减数列,证明见解析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1)由,,
,,…
由猜想:数列是递减数列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已证命题成立
(2)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易知,那么
即
也就是说,当时命题也成立,结合(1)和(2)知,命题成立
(2)当时,,结论成立
当时,易知,
5 (★★★★) 设数列满足,.
当时,求,并由此猜想出的一个通项公式;
当时,证明对所有,有:①;②.
【答案】(1) , (2)见解析
【解析】(1)由得
由得
由,得
由此猜想的一个通项公式:
(2)证明:①当n=1时,a1≥3=1+2,不等式成立…6分
(2) 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
也就是说,当时,2
根据和,对于所有,有
②证明:由①知,,
即,于是于是,
反复放缩,可得,
.
【题型五】整除问题
【典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
【解析】当时,,能被整除,命题成立.
假设)时,能被整除.
那么时,原式
.
(整个过程就是在时“凑”出假设:(时的式子),过程有些繁琐)
与均能被整除,
能被整除,
时,命题成立.
综上,)能被整除.
【点拨】在第二步中,也可令(为正整数),
则,
当时,原式
能被整除.
巩固练习
1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整除.
【证明】(1)当时,,显然能被整除,
(2)假设时,能被整除
则当时,,
由于假设能够被整除,而能够被整除,
因此能够被整除,
故当时,能被整除,
由(1),(2)可知能被整除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可以被整除.
【证明】时,左边,显然能被整除,
(2)假设时,可以被整除,
即,,
则时,
左边,
能被整除,
综上,可以被整除.
3 (★★)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能被整除.
【证明】(1)当时,,显然能被整除,
即时,结论成立
(2)假设当,,结论成立,
则能被整除,设,,
当时,
而当,时显然为偶数,设为,,
故),
也能被整除,故当时结论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能被整除.
【题型六】 其他应用
【典题1】 平面内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
设这条直线互相分割成条线段或射线,猜想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求证:这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个区域.
【解析】解:,,,
猜想. (体会下“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思维模式)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猜想正确.
②假设时猜想正确,即,
则当时,这第条直线与原来的条直线分别相交,新增个交点,
它们分别把原来的一条线段或射线一分为二,
使原来的条直线新分割出条线段或射线,
又这个交点还把第条直线分割为条线段或射线,
.
当时,猜想也正确.
根据①②知,对大于的任意自然数,猜想都正确.
证明:①当时,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
而时,时命题正确.
②假设时命题正确,即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个区域,
则时,第条直线与原来的条直线可交于共个交
点,截成条线段或射线,而每一条线段或射线都把它们所占的一块区域一分为二,
故新增加出块区域,
因此条直线把平面共分成
个区域.
当时命题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意的,命题都成立.
【点拨】
① 若要猜想的表达式,多理解“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思维模式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② 对于平面几何的问题,画图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到其规律.
【典题2】 若已知,求证:且.
【解析】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即左边右边,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成立,
当时,右边
由知,
令,有,
(感觉有些裂项的效果)
因此有:左边
故左边右边,即当时,命题成立.
综上①②,当且,成立.
【点拨】
① 题中放缩公式可用后面学习的导数证明,故本题直接用放缩法也行;
② 数学归纳法与函数的考核在高考也压轴题型,可先了解下!
巩固练习
1 (★★) 平面内有个圆,其中任何两个圆都有两个交点,任何三个圆都没有共同的交点,试证明这个圆把平面分成了个区域.
【证明】(1)当时,一个圆把平面分成两个区域,而,命题成立.
(2)假设时,命题成立,即个圆把平面分成个区域.
当时,第个圆与原有的个圆有个交点,这些交点把第个圆分成了段弧,而其中的每一段弧都把它所在的区域分成了两部分,因此增加了个区域,
共有个区域.
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对任意的,命题都成立.
2 (★★) 如图,曲线:与直线:相交于,作交轴于,作交曲线于,……,以此类推.
(1)写出点和的坐标;
(2)猜想的坐标,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答案】(1) ,,,,
(2)
【解析】(1)根据题意,由,求得,
由,求得,
由,求得,
由,求得,
由,求得,
由,求得.
(2)由(1)猜想的坐标为,
设,则直线的方程为,
令,解得,
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即,
所以,整理得;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坐标如下:
①当时,验证成立;
②当时,假设成立,即,
由递推关系得,
解得;
综上知,.
3(★★) 设为虚数单位,为正整数,.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已知,试利用(1)的结论计算.
【答案】(1) 证明见解析 (2)
【解析】(1)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所以命题成立;
2°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则当时,
当时,命题成立;
综上,由1°和2°可得,.
(2)2()=2(cosisin),
4(★★) 如图,平面上已有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现按如图规律作正方形:第一步向右作一个边长也为的正方形;第二步向下以上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边作正方形;第三步向右以左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边长作正方形,…,记第步所作正方形的边长为,
(1)求和的值;
(2)试猜想的结果,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答案】(1) ,
(2) ,证明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可得,,,,,
…,,
则;
和;
(2)由;
;
;
;
…,
,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
时,;
猜想成立;
假设即有,
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当时,且为偶数,则奇数,
可得;
且为奇数,则为偶数,
可得;
综上可得时,,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