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30 11: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如图所示,周日,晓明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若说晓华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自行车 B. 路旁驶过的汽车
C. 地面 D. 树木
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
4.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顾客本身 B. 扶梯 C. 大楼地面 D. 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5.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A.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神舟十号”飞船
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 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6.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们均以对方为参照物,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 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 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 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 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
7.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是不变的,这样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 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
D.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8.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两车在0﹣20s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 经过10s钟后,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行驶
D. 在0~5s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小
9.你一定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 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 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1所示 . 由图象可知( )
A.甲通过的路程一定比乙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小
C.经过6秒,甲乙一定相距3米
D.甲乙间距离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11.如图a所示,小车一端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甲、乙、丙三条纸带如图b所示,并画出了其中甲、乙的s﹣t图线AO和BO如图c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分析纸带可得,丙纸带的速度大于乙纸带的速度大于甲纸带的速度
B. 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
C. 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为2N
D. 丙纸带所对应的s﹣t图象应位于①区域
二、填空题
12.兰州国际马拉松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去年6月李明同学参加了迷你马拉松(全程5km),他跑完全程用了41min4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________km/h;比赛时,他感觉路边的路灯都在往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3.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 、________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
15.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 ________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是以 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要求:
(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 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
(3)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公路上离你很远的汽车,虽然亮着车灯,但你却不能判断它是静止的还是在行驶的,而在白天,你却很容易判断,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8.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五、综合题
20.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100表示________;
(2)30km表示________.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所以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选项A正确;
航天员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选项B错误;
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它们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都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是静止的,选项C、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晓华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B、以路旁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晓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晓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树木为参照物,晓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3.【答案】C
【解析】【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本题中研究的是桥的运动状态.
【解答】“桥流”说明桥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就是假定水不动,桥就是运动的了,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错误;
B、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大楼地面、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 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是静止的;但他们相对于发射塔架、远洋观测船、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的位置是发 生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它们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售票员和乘客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他俩是相对静止的;售票员和车,乘客和车之间的位置也没发生变化,他们之间也是静止的.故A、B、C错误.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则是静止的.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空气的流动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来讲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空气流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正确.
B、机械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只要是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正确.
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是不同的.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一定要事先确定好参照物.故C不正确.
D、物体运动是相对的,判断物体运动和怎样运动时,首先确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就没有意义了.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讲,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2)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运动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速度,运动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运动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发生机械运动,一定有参照物,没有参照物就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读图象可知,甲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有一段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乙车有一段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B错误;
C、经过10s钟后,甲速度不变,而乙处于静止,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 ,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s﹣t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据此判断;
(2)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3)读图象找出10s后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可求出速度进行比较;
(4)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9.【答案】D
【解析】【解答】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要比较通过的路程,根据 可知,不但要知道速度大小,还要知道时间,而从图中不能得出运动时间的长短,所以甲通过的路程不一定比乙大,A不合题意;
B. 如图,在6s时,甲通过路程比乙大,所以甲的速度比乙大,B不合题意;
C.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但没有说明是否同向,同向时,经过6秒,甲乙相距3米,如果方向相反时,经过6秒,甲乙相距9米,C不合题意;
D. 甲乙两人速度不同,所以无论是否同向,两者的间距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A、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速度的时间有关;
B、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即可得知两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C、不知两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相同,无法判断两物体的距离;
D、由图可知,二人运动速度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运动时间越长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大 .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1)因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在相等的时间内,点间的距离越小,表明物体速度越小,而丙纸带上的间距最大,乙最小,因此丙的速度最大,其次是甲,速度最小的是乙,故A错误;
(2)由打点计时器打点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小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作用,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都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都相等;故B错误;
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也为3N,故C错误;
(3)由甲、乙、丙三纸带知,它们打点的时间间隔相等,运动相同的路程,丙用的时间最短,根据v=可知,丙的速度最大,在s﹣t图象中它的图象应该在OA的上方,即①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由纸带上点的间距可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
(2)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
(3)判断出丙纸带运动速度的大小,结合图象特点画出丙纸带的图象.
二、填空题
12.【答案】2;7.2;自己
【解析】【解答】解:(1)s=5km=5000m,t=41min40s=2500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 =2m/s
2m/s=2×3.6km/h=7.2km/h;(2)李明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则路灯相对于李明同学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故答案为:2;7.2;自己.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 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13.【答案】船;榆堤
【解析】【解答】解: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船;榆堤.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14.【答案】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 若甲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同理,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故答案为: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5.【答案】相对性;人
【解析】【解答】解:(1)人在舟里坐着,舟是行驶的,但是人感觉不动.原因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人不觉动”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是静止的,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相对性;人.
【分析】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为参照物,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16.【答案】刻度尺、细棉线、秒表、蚊香、火柴;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
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
蚊香长度(cm) 燃烧时间(s) 燃烧速度(cm/s)
【解析】【解答】解:(1)需要器材:刻度尺、细棉线、秒表、蚊香、火柴;
(2)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
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3)设计记录表格如下:
蚊香长度(cm) 燃烧时间(s) 燃烧速度(cm/s)
故答案为:(1)刻度尺、细棉线、秒表、蚊香、火柴;(2):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
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3)见上表。
【分析】(1)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及细棉线,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做的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火柴;
(2)先用刻度尺与细棉线测出一小段蚊香的长度s,再用秒表测出燃烧这段需要的时间t,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算出蚊香燃烧的速度;
(3)根据实验步骤设计记录表格。
三、解答题
17.【答案】答: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所以能看清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在没有灯的黑夜里,虽然亮着车灯,基本上看不到参照物,只能靠远处车灯的明亮度来判断.所以很难判断。
【解析】【分析】因为没有参照物,就像如果没有地面你也不知道太阳动不动一样。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夜晚能见度低、视线不良、参照物不明显,因此无法判断。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实验器材:蚊香、细线、刻度尺、秒表、火柴
(2)实验步骤: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与蚊香重合,用刻度尺测出重合部分细线的长度L,用火柴点燃该段蚊香,测出其燃烧完毕所用的时间t,则蚊香燃烧速度为v=L/t.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及细棉线,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做的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火柴;先用刻度尺与细棉线测出一小段蚊香的长度L,再用秒表测出燃烧这段需要的时间t,根据速度公式v=L/t就可算出蚊香燃烧的速度。
(1)实验器材:蚊香、细线、刻度尺、秒表、火柴
(2)实验步骤: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与蚊香重合,用刻度尺测出重合部分细线的长度L,用火柴点燃该段蚊香,测出其燃烧完毕所用的时间t,则蚊香燃烧速度为v=L/t.(其他方法只要可行均可得分)
【分析】弄清所需要测的物理量即一小段蚊香的长度及燃烧这小段蚊香需要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1)刻度尺;秒表
(2)v=
(3)变速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 ;(3)变速;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 进行计算;(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五、综合题
20.【答案】(1)限速100km/h
(2)到机场的距离30km
(3)解:行驶的最小时间为:t=s/v =30km/100km/h=0.3h
【解析】【分析】(1)图示中的100表示此处最高时速限速为100km/h;(2)30km表示到机场的距离30km;(3)根据速度计算公式的推导式进行计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