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周周测十四(第二十章第1~3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哪一位科学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 )
A.法拉第 B.焦耳 C.奥斯特 D.安培
C
2.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A和B,如图甲所示放置时,B被吸住掉不下来,如图乙所示放置时,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 )
A.A、B都是磁体
B.A、B都不是磁体
C.A是磁体,B不是磁体
D.A不是磁体,B是磁体
D
3.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铁块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条形磁体的表面从N极滑到S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铁块受到的重力始终不变
B.小铁块对磁体的压力始终不变
C.小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D.小铁块对磁体的压强始终不变
A
4.小关在探究磁现象的活动中能够实现的是 ( )
A.用小磁针吸起铜块或铝块
B.用放大镜能看到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C.用磁体吸起铜导线制成的通有电流的轻质螺线管
D.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任何位置,静止后小磁针的北极都指向地理北极
C
5.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下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 ( )
B
6.通电螺线管和磁体A的磁极附近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小磁针的b端为N极
B.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
C.电源“+”极为c端
D.螺线管上看得见的导线中的电流自下而上
C
7.下列设备,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是 ( )
A
8.消防应急灯在没有停电时,灯是熄灭的;停电时,标有“36V”字样的两盏灯就会正常发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
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9.将小磁针放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____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____。
北
密
10.如图甲所示,能自由转动的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____极。如图乙所示,自制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一定时,增大电流,电磁铁的磁性会_______(选填“增强” “减弱”或“不变”)。
S
增强
1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a端为________极,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电磁铁的磁性将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N(北)
减弱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2.如图所示,标出小磁针的N、S极、螺线管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13.开关闭合后,通电螺线管和条形磁体A之间的磁感线的形状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三条磁感线的方向和条形磁体A的两个磁极。
四、实验与探究题(12分)
14.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的实验中,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
(1)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分布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_____的磁场相似。
(2)小明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指向转动180°,南北极发生了对调,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________方向有关。
条形磁体
电流
(3)小明继续实验探究,并按图乙连接电路,他先将开关S接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再将开关S从a换到b,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控制两次实验中电流大小不变
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
五、计算应用题(22分)
15.(包头中考)如图所示是某温控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工作电路由电压为220 V的电源和阻值R=88 Ω的电热丝组成;控制电路由电源、电磁铁(线圈电阻R0=20 Ω)、开关,滑动变阻器R2(取值范围0~80 Ω)和热敏电阻R1组成,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控制电路电流I≥50 mA时,衔铁被吸合切断工作电路;当控制电路电流I≤40 mA时,衔铁被释放接通工作电路。
温度/℃ 90 80 66 60 50 46 40 36 35 34
R1/Ω 10 20 40 50 70 80 100 120 130 150
(1)工作电路正常工作时,R在1 min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当温度为60 ℃,滑动变阻器R2=50 Ω时,衔铁恰好被吸合,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是多少?
(3)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此装置可控制的温度最大范围是多少?
(4)要想让该装置所控制的最高温度降低一些,请分析说明如何改变R2的阻值。
解:(1)由题知:Q=I2Rt= = =3.3×104J;
(2)t=60 ℃时,R1=50 Ω,R2=50 Ω,R0=20 Ω,
衔铁被吸合,则I=0.05 A
U=I(R0+R1+R2)=0.05 A×(20 Ω+50 Ω+50 Ω)=6 V;
(3)当I=0.05 A,且R2最大为80 Ω时,R1阻值最小,
可控温度最高,R总= = =120 Ω
R1=R总-R0-R2=120Ω-20Ω-80Ω=20Ω 查表得:t=80℃
当I′=0.04 A,且R2最小为0,R1阻值最大,可控温度最低,
R总′= = =150 Ω
R1′=R总′-R0-R2′=150Ω-20Ω-0Ω=130Ω 查表得:t=35℃;
则装置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5~80 ℃
(4)U不变,I不变,R总不变,温度降低,R1增大,
因此应减小R2的最大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