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春 课时 任课教师
目标 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结构。
重点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难点 有感情地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生动的语言美
自学内容 学 法
基础知识:1、你能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写准确吗?酝酿( ) 黄晕( ) 宛转( ) 披着蓑衣( )抖擞( ) 薄烟( ) 鸟巢( ) 戴着斗笠( )赶趟儿( )涨起来( ) 捉迷藏( ) 应和( )2、请填写下列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X Kb1 .C om朱自清,原名 ,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 、 、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代表作品有《 》、 《 》等名篇。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讨论
薛集中学 七 年级第 一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案 编写人:吕云态 审批领导:
姓名: 班级: 小组:
自 学 内 容 学 法
二.整体感知,分段探究。4、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语速、语调。5、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的,请准确划分段落结构。6、绘春”这一部分中,作者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请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7、请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指出修辞类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http: / / www.xkb1.com / )8、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并说出好的原因。答题格式:我认为第 段的 句子写得很美,这句话写出了春天的 特点,并且用了 (修辞、表达方式)等方法。 9、阅读课文第3—6小节,回答问题: ①春草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草的特点的?春草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②春花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花的特点的?春花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③春风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特点的?春风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④春雨图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春雨的特点的?春雨又有着哪些特点呢?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这就是 的表现手法。 三、拓展延伸11、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选的名句是: 这一名句: 当堂练习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X k B 1 . c o m(“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朗读独立完成交流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总结当堂交流独立填写小组合作课堂交流独立完成课堂交流
薛集中学 七 年级第 一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案 编写人:吕云态 审批领导:
姓名: 班级: 小组:
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 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 共 课时 第 课时 课 型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预习案:老舍原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 2、注音: 济南(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描写济南的冬天?你能否为课文划分层次?(结合课后练习一)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http: / / www.xkb1.com / ) 独立完成课堂反馈
二、探究拓展: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表现出这些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后的山景的?(提示:找出表示顺序的关键词)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那么到底妙在哪呢?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新|课 |标 |第 |一| 网 ( http: / / www.xkb1.com / )3、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要注意用心体会用语之妙。请选一处赏析。 提示:可从“生动的词语”、“优美的意境”、“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4、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怎样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又说“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当堂交流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当堂交流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小组讨论课堂总结
三、当堂训练1、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 )藏 chéng( )清 xiāng( )边 空( )líng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安适”的意思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句话中用“ ”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 的样子和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5、诵读课文第三段:(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 。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中的这句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6、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2) “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 “小”照应了前面____________一词。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那水呢, 不结冰, 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X k B 1 . c o m(2)用自己的话说说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2分) (3)本段话的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句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摘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赏析:“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找出句子1分,能作简要的赏析2分) (4)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总结全文,点明题意;并与文章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3分,答出“总结全文”或“点明题意”得1分,答出“与开头呼应”得1分,写出作者情感得1分) 板书纠正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自主完成小组交流独立完成课堂交流独立完成课堂反馈
薛集中学 七 年级第 一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案 编写人:吕云态 审批领导:
姓名: 班级: 小组:
教学内容 风 雨 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 共 课时 第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偌大( )刹那( )蜷曲( ) 屋檐( )倏忽( )房舍( ) 锥形( ) 葡萄蔓( ) 3.交流作家作品情况。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6.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第三段 第四段第五段 第六段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http: / / www.xkb1.com / )第八段7.归纳分析:全文从几个大的方面描写了风雨到来的景象?写出了风雨怎样的特点呢? 预习反馈全班交流
赏析品读:.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自主思考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有人说课文结尾写到了大雨,你是怎么看的?2,在狂风暴雨中,植物无法自主,动物惊恐万状,孩子们为什么还“惊喜”呢? 小组合作
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没有用到比喻修辞的是( ) A,树林子想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B,槐树上葡萄蔓再也攀附部署了,才松了一次啊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呼呼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C,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一跃身,精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当代作家,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传体长篇___________等。 自主练习集体订正
课后作业: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选择记忆中的自然景象,借鉴课文的写法,写片段作文。(注意尽量用到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课后完成作文评价
薛集中学 七 年级第 一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案 编写人:吕云态 审批领导:
姓名: 班级: 小组:
教学内容 秋天 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 共 课时 第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2.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1)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枯涸( ) (5)清洌( ) (6)梦寐( ) 2.诗歌的语言形象含蓄,一些普通的词在诗句中意思往往变得隽永深沉,请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的深刻含义。(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X|k | B| 1 . c| O |m 3.本诗作者 ,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 等。4.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具有什么生活特点的秋景图,填在横线上。(给他们合上整齐、漂亮的文字) :幽谷、农舍、瓜果秋 :江面、圆网、渔船天 :蟋蟀、牛背、牧羊女 预习反馈全班交流
【课堂探究案】一.脉络梳理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二.语言品析4.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好批注。示例:我最喜欢 这句话,因为它运用 的修辞,写出了 (词语)。5.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谱什么喜欢这幅图。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比喻用得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堂检测案】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向江面的冷雾撤下园园的网。( )(2)轻轻摇着归舶的小浆。( )(3)草野在悉蟀声中更辽阔了。( )2.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向江面的冷雾的撒下圆圆的网, 。(3)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4)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重读课文“震荡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部分文字,回答问题。4.这节诗从多种感官司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角度,写出了幽谷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w W w .x K b 1. c o M ( http: / / www.xkb1.com / )5.“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6.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7.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 8.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薛集中学 七 年级第 一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案 编写人:吕云态 审批领导:
姓名: 班级: 小组:
教学内容 古诗四首 任课教师
教学课时 共 课时 第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背诵默写四首古诗,并能理解诗作思想内涵
课前预习:1、 有关文学常识:⑴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⑵王湾(公元693年 ( http: / / baike. / view / 3807177.htm )~751年),唐 ( http: / / baike. / view / 38299.htm )代诗人。洛阳 ( http: / / baike. / view / 2411.htm )(今属河南 ( http: / / baike. / view / 2874.htm )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 ( http: / / baike. / view / 72293.htm )县主簿。开元 ( http: / / baike. / view / 274422.htm )五年(717年)唐朝 ( http: / / baike. / view / 6527.htm )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 ( http: / / baike. / view / 493097.htm ),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 http: / / baike. / view / 521487.htm ),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 ( http: / / baike. / view / 18649.htm ))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 http: / / baike. / view / 656.htm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 http: / / baike. / view / 67798.htm )”和“诗王 ( http: / / baike. / view / 2685860.htm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 ( http: / / baike. / view / 1005039.htm )》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 http: / / baike. / view / 28603.htm )》、《卖炭翁 ( http: / / baike. / view / 33428.htm )》、《琵琶行 ( http: / / baike. / view / 33438.htm )》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 ( http: / / baike. / view / 373622.htm )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⑷马致远,汉族,河北省东光县 ( http: / / baike. / view / 984220.htm )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 ( http: / / baike. / view / 7918.htm )、白朴 ( http: / / baike. / view / 29715.htm )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 ( http: / / baike. / view / 72122.htm )、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http: / / baike. / view / 72147.htm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学生阅读了解
《观沧海》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二、诵读探究: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X k B 1 . c o m四、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背诵默写全诗
《次北固山下》 学习
一、阅读引导: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诵读探究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三、研读与赏析 :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w W w .x K b 1. c o M ( http: / / www.xkb1.com / )四、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钱塘湖春行》学习
一、阅读引导: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感知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三、研读与赏析 “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天净沙·秋思》学习
一、阅读引导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品读赏析,感受诗情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你能把这并列的九种景物,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联缀起来,向大家描绘一幅秋郊夕照图呢?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交流赏读进入情境小组合作当堂交流独立思考进入情境小组合作当堂交流合作探究独立思考进入情境小组合作当堂交流
当堂练习X k B 1 . c o m1、《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 , 。2、《观沧海》中勾勒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诗句是: , 。3、《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4、《次北固山下》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描写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 。5、《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 ”的优美诗句,把江南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6、《次北固山下》中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中包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7、《次北固山下》中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9、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中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精致和生动,不单纯是对景物作客观描述,也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两句诗是: , 。10、《钱塘湖春行》中写作者徜徉于西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 。X k B 1 . c o m1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12、《天净沙秋思》中以萧索凄凉之景衬托游子内心之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 和 。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批改订正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 http: / / www.xkb1.com )